4-1“中国将倒退至少 10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7 14:58 1

摘要:他走进物理大楼,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写他心爱的日记,但空间都被大字报塞满了。偌大的师大,不,偌大的中国,似乎成了大报纸的天下。他感到一种狂暴的情感在袭击着他的心:“这种大报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使中国富强,难道非要这样办不可吗?”

66年6月23日。王申西从崇明回到华东师大。丽娃河依然波光粼粼,湖边垂柳婆娑,校园景色依然十分秀丽,全校却已停课,一片的混乱和狂热。

他走进物理大楼,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写他心爱的日记,但空间都被大字报塞满了。偌大的师大,不,偌大的中国,似乎成了大报纸的天下。他感到一种狂暴的情感在袭击着他的心:“这种大报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要使中国富强,难道非要这样办不可吗?”

他坐在宿舍窗前的桌子旁,抬头望出去,只见楼下路边有一群在烈日下锄草的老头子。他们衣服整齐,穿着皮鞋,戴着手表,显然是学校的教授、学者。但他们的衣服从里湿到外,一棵草要锄六七下,时而停下来擦擦汗珠,但又不敢休息。这在过去能想象吗?老教授替学生宿舍打扫环境卫生。史无前例的文 革!王申酉想:“世道要大乱了。在中国历史上,现在这一段将怎样载入史册?”

6月29日,天下起雨来。风雨声敲痛了躺在长风公园亭子里王申酉的心。他默然思索着:“这场所谓的文 革彻底打翻了曾经稳定一时的教育秩序,把中国引向一条迷茫的路。我从内心深处讨厌这场革命。国家、民族的前途越来越渺茫。生为一个热血青年,一腔热血无处可洒······

他走进学校图书馆新开辟的“锄草室”。在这里,人们狂热地批判着解放后17年的“旧世界”。王申西看了一篇又一篇《燕山夜话》,看了一篇又一篇的“大批 判”文章。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气愤,提起笔来,在日记上奋笔疾书:“我敢于说说自己发自内心的话。一些别有用心的批判者,别有用心地拼命咒骂邓拓等人,扣上各种各样帽子,骂出最刻 毒的词句,对他们的文章提出难以想象的解释和歪曲原意的引伸。对邓拓等一些人的看法是,我相信他们的文章是与现实密切结合的。无论是邓拓也好,周信芳也好他们的骨头是硬的,中国很需要有这样的人物。有多少鼠头獐目的人物的心藏着卑鄙的目的,但口是心非,口上拼命吹捧现实,吹捧当今,人云亦云,毫无骨气地盲目崇拜。我相信,‘个人崇拜、个人迷信’的恶劣影响是严重弥漫着中国的。报纸上更神化了什么‘无限敬仰’、‘无限信任’、‘无限崇拜’、为什么不说'无限迷信’呢?今后将成为什么世道呢?中华民族将是怎样的呢?我,一个21岁的青年,就敢于对现实提出怀疑。我是一个血性青年不是无聊的应声虫!不是为了上升而眛着良心盲从的人!”他愤然走出“锄草室”。

初夏的深夜,倾盆大雨打得树叶哗哗作响。王申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几次下床,披衣倚窗观看雨中夜景。只见对面长风公园前,有几盏夜灯在晃动。难道也有人夜不成寐,冒雨夜游?他渴望与人交谈,探索这场自上而下,人为地发动的“大革命”的许多问题。但是,哪里有自由交流思想的对象和场地?他只能在日记中自我探索:

“这场文 革使整个文艺界、文教界、科技界进入了瘫痪状态,当然也蔓延到其他各界去了。不知道何年何月再走入到稳定的状态,难道就是这样循环下去吗?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58年的‘共 产风’不是争了朝夕吗?终身难忘的三年自然灾害味道。父母都是工人,没有什么有权势的亲戚。因而我是硬挺过来的。我记得有一个时期专门吃卷心菜叶子,一个时期专门吃甜菜烧粥,一个时期专门吃南瓜、冬瓜。咸菜豆腐萝卜干成了珍馐美肴,一次去学校路上啃大饼时,一个40岁左右的壮年汉竟向我讨吃一点。那时人就不能不为生存而斗争。这是群众觉悟不高吗?不,是干部觉悟不高吗?不尽是,最根本的还是犯了一个极 左的大错。有点良心的人都是看得见的。有些人说了些真话,功劳再大也被削职为民了。

“本来,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遭受到沉痛打击的他们会永远牢记这个血淋淋的教训,在无论下手干什么事时回忆一下这场悲剧,从而作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起点,但是,刚刚从大萧条中苏醒过来,就已经又得意忘形起来了。

“如果再执迷不悟(看来极可能),那世道将更乱下去,中国历史将至少倒退10年!国家不幸啊”!

王申酉深深痛苦着。

1966年8月4日。华东师大一百多位教授、学者,在校园里被打得头破血流,有的被迫吃泥土和毛毛虫……不久,物理系二级教授姚启钧跳 楼自 杀。王申酉奉命和同学们在师大一村、二村巡逻,防止有人自 杀。他整夜坐在历史系教授吴泽家门口,心里暗暗对那些老教授说:“死不得啊,为什么要死呢?”

王申酉十分苦闷。但形势逼人。他不得不被卷进这场风暴。他参加了校内的静坐示威,又赶到市委门口,和首都学生们一起坐了整整9小时。但班级学生组织却不吸收他这个“红五类”子女。

9月中旬,他和全校同学一起到首都接受主 席的检阅。临出发时,他和几个资 产阶 级子弟一起被赶出队伍,押回沪。到家后,他的当工人的父亲和母亲连声问他:“你见了主 席吗?”他无言对答,只能在日记中连写几个“大惭”!“大惭”!他脸色憔悴,知道这场“文 革”终有一天要“革”到他头上来。

形势危急。他不得不采取一些自卫措施。他违心地起草了揭发批判原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常溪萍的长达一百四十多张纸的大字报,一下子轰动全校。多少人围观传抄,还有人印成小册子向全国散发。王申酉内心却十分痛苦。他一向认为常溪萍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好干部。他暗暗决定,只等这场风暴过去,他一定向常溪萍赔礼道歉。可惜。这一善良愿望注定不能实现。常溪萍遭到聂元梓一伙的残酷迫害,已经含冤去世。

1967年1月,王申酉参加了上海学生炮 打张春桥的正义行动。王申酉这时已看透张春桥是“牺牲了”上海许多群众的“生命而爬到中央去的政治骗子”!

这一年,全国各地内战、武斗升级,愈来愈乱。一天,王申酉回到家里,拿出报纸上批判爱因斯坦、牛顿的文章,愤慨地对弟弟说:“这样伟大的人物,人类最杰出的一部分人竟然受到批判!全世界都不会忘记他们对人类所作的贡献”!话锋一转,他直指江 青“这个争风吃醋了十几年的女人发疯般地推残人类文明,对人类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他弟弟害怕得说不出话来。他却坦然地说:“我估计,百分之七十的人希望改变现状,百分之二十的人无所谓,百分之七的人见风使舵,死心塌地的人不超过百分之三!”

来源:养心莫若寡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