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美术经典是民族精神的审美载体与国家记忆的史诗图像,也是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汉美术馆从艺术视角回顾美术经典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重温峥嵘岁月,以艺术力量庚续革命精
红色美术经典是民族精神的审美载体与国家记忆的史诗图像,也是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汉美术馆从艺术视角回顾美术经典作品背后的党史故事,重温峥嵘岁月,以艺术力量庚续革命精神,为新时代的征途扬帆助力,续写辉煌篇章。
2023年12月4日,湖北美术学院原院长唐小禾先生代表家人将父亲唐一禾的珍贵作品《胜利与和平》手稿捐赠给武汉美术馆。
唐一禾(1905-1944 )始终将个人艺术追求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战火硝烟中他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辛勤创作教学,为中华民族抗日救亡事业,为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创作的《七七的号角》,被誉为“抗战美术的《义勇军进行曲》”。
《胜利与和平》诞生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苦岁月,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抗战胜利的渴望和决心,原作虽已湮没于时代洪流,但依然能透过手稿体会到艺术家的家国情怀和对艺术的赤诚眷恋。
今天,让我们一同回望那段在黑暗中追寻光明、在荆棘中坚守信念的烽火岁月。
唐一禾在创作《胜利与和平》 | 摄影
1942 | 重庆江津
胜利与和平(画稿)|唐一禾|水彩
39cmx55cm| 1941 | 武汉美术馆藏
唐一禾《码头工人》素描
四开 | 约20世纪30年代 | 武汉美术馆藏
《胜利与和平》背面
“这是一张在细纹纸张上勾勒的淡彩画,质地很好,可能是嘉乐纸。当时绘画材料极其有限,背面描绘了一幅肖像速写。此水彩虽残破,色彩的鲜度与纯度亦变得沉稳,但木炭勾勒的痕迹与画面色块的色相、分割、经营布局仍清晰可见。它与唐一禾正在放形到画布上的素描稿大体一致,与油画正稿也无明显差异。然而,油画中战士的头从正面转向左侧,注视着手中的宝剑,脚上的靴子改成了类似草履的鞋子,脚下日寇变成了一块石头。水彩稿中战士后面游击健儿的形象被换成龙柱,三个倭寇形象删减为两个,省略了战士脚下日寇前面的大刀。胜利女神、半蹲妇女、狰狞日寇的动态与形象也做了改动与完善。河流改为石狮柱,斧钺、绳索等的形状、朝向等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陈克环在放假期间见到‘美得好像希腊神话一般’的画面,已然是勇士与胜利女神的最后油画效果了。”(摘自《反法西斯的凯歌——唐一禾与油画》)
唐一禾 | 胜利与和平 | 布上油画
169cm×133cm | 1942
“只有在民族革命抗日战争处于艰辛时刻深具信心的艺术家,才会在1942年创作出《胜利与和平》这样独具一格的画幅。同志们对于这一幅人物较多、情节复杂,而作者又大幅度地进行过内容结构更改,最后甚至是含有甜美的基调和浪漫气息的象征性作品,谈论得很多。归结起来,我看就是:黎明前的黑暗中就预知和报道了胜利的到来。我们对此进行观察时,稍一回想到唐氏兄弟的艺术事业在当时当地处于何种艰辛贫困的条件下,就会深感到艺术家信心的可贵了。”(摘自范迪安《〈唐一禾〉画册前言》)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武汉美术馆珍藏的《胜利与和平》手稿,不仅是艺术实践的珍贵见证,也是时代精神面貌的缩影,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征程中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END·
探展 | 在思考中灵光乍现,超越已有公式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9:00-17:00(16:00停止入馆);
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注意事项
①请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行李物品请寄存在指定区域。
②未经馆方同意,严禁在馆区范围内从事任何经营、收费研学等相关活动。
③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各类管制刀具等危险品及宠物进入场馆。
④遵德守礼,文明参观,保持馆内秩序及环境卫生,请勿在展厅内饮食、吸烟、喧哗、嬉闹。
⑤敬请爱护展览设施,与展品保持一定距离,勿损坏展品及相关展览设备,若损坏则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⑥未经许可,请勿临摹展品或将板凳、画架、画具等物品带入场馆;馆内拍摄请勿使用闪光灯,禁止将拍摄的照片用于商业和出版用途。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