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哀嚎!半导体之后,韩国科技溃败,拿什么与中国一较高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7 14:45 2

摘要:1973 年,《电子工业振兴法》的出台,为韩国电子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韩国自此踏上了科技发展的高速路。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2025年2月23日,韩媒发出了 “半导体之后,还剩什么能对抗中国?” 的悲鸣。

一直以来,韩国在科技领域都有着自己的骄傲,半导体产业更是其经济的顶梁柱。

而近年来,中韩在科技领域的发展态势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那么韩国科技真的全面溃败了吗?在半导体之后,韩国又是否真的再无对抗中国的资本呢?

在 20 世纪 60 年代,韩国还只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经济基础薄弱 ,科技水平更是不值一提。

而韩国政府极具前瞻性地制定了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将电子、汽车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1973 年,《电子工业振兴法》的出台,为韩国电子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韩国自此踏上了科技发展的高速路。

在韩国科技崛起的进程中,半导体和电子产业是当之无愧的先锋。

三星这个如今在全球科技领域如雷贯耳的名字,从最初的贸易公司,逐步涉足电子领域。

1969 年三星电子成立,在存储芯片、智能手机等领域成就显著。

2011 年超越英特尔成全球最大半导体制造商,标志韩国半导体崛起。

SK 海力士在存储芯片领域与三星并肩,专注研发生产,在 DRAM 和 NAND Flash 市场占重要份额。

2024 年向英伟达等交付第六代高带宽存储芯片 12 层 HBM4 样品,被赞 “技术奇迹” ,巩固韩国半导体高端存储地位。

韩国在电子、通信领域成绩突出,三星手机凭技术、设计和营销占全球市场重要份额;韩国率先实现 5G 商用,三星、LG 推动通信产业发展。

韩国构建完整科技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其从穷国发展成科技强国 。

曾经半导体是韩国科技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三星和 SK 海力士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呼风唤雨,占据着主导地位。

而近年来,这一局面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发展,正逐渐打破韩国在该领域的优势壁垒 。

从技术层面来看,韩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正不断受到冲击。

据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KISTEP)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中国已在半导体技术的所有关键领域赶超韩国。

在高集成度、低阻抗存储芯片技术领域,若将技术最先进国家的水平设为 100%,韩国为 90.9%,低于中国的 94.1%;在高性能、低功耗的人工智能芯片领域,韩国为 84.1%,同样不及中国的 88.3% 。

在功率半导体、新一代高性能传感技术以及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等方面,中国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与韩国的差距不断缩小,甚至实现了超越。

市场份额方面,韩国半导体企业在华业务收缩明显,曾经的辉煌逐渐黯淡。

三星电子作为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起伏。

过去,三星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中国半导体市场占据着重要份额。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崛起,三星在华业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SK 海力士同样未能幸免,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被逐步侵蚀。

2024 年一季度,SK 海力士在华销售额同比下滑 12%,其也在缩减在中国的 CIS 和晶圆代工业务规模,产能缩减至 2023 年水平的一半以下 。

韩国半导体企业在华业务的收缩,不仅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直接结果,也受到了美国政策的间接影响。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制裁,使得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韩国半导体企业为了迎合美国的政策,不得不调整在中国的业务布局,这也让它们在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

除了半导体领域,韩国在其他科技关键领域也面临着中国的有力挑战,曾经的优势逐渐被削弱,甚至被超越。

在汽车领域,韩国曾经凭借现代、起亚等品牌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车,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生产国。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持续创新高,比亚迪等中国车企的表现尤为突出。

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不仅在中国市场名列前茅,还远销海外,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力量。

相比之下,韩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在技术创新和市场份额方面都落后于中国企业。

在 2024 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上,中国品牌占据了多个席位,而韩国品牌的排名则相对靠后 。

造船业曾经是韩国的优势产业之一,韩国的造船企业在高附加值船舶制造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而近年来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在接单量、完工量和市场份额等方面都超过了韩国。

2024 年,中国船企以 5000 万吨订单、全球市占率 45% 超过韩国船企的 3845 万吨、全球占比 35% 。

中国造船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 LNG 船制造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与韩国企业竞争的实力,打破了韩国企业长期以来的垄断局面。

中国还在一些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的制造方面取得了突破,如深海探测器、深海油井等,这些领域韩国企业则相对薄弱。

显示面板领域,曾经是韩国企业的天下,三星和 LG 在液晶显示和 OLED 显示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而随着中国京东方、TCL 等企业的崛起,韩国企业的优势逐渐缩小。

在液晶显示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国。

在 OLED 显示领域,虽然韩国企业仍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京东方等企业在折叠面板等高端产品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出货量逐渐增加 。

中国科技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和不断提升的技术实力,在国内外市场迅速崛起,对韩国科技产品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显著的挤压。

在全球家电市场,中国品牌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以扫地机器人为例,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表现出色,科沃斯和石头科技等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在国际市场上与韩国企业展开激烈竞争。

根据德国市场调查公司 “Statista” 的数据,2016 - 2020 年,美国品牌 iRobot 在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份额从 64% 下降到 46%,而科沃斯的份额则从 7% 增长到 17% 。

在中国品牌的冲击下,韩国企业在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份额被不断压缩,市场空间愈发狭小。

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品牌的崛起同样给韩国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曾经,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拥有较高的占有率,但随着华为、小米、OPPO、vivo 等中国品牌的发展,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急剧下降。

2013 年,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高达 20.7% ,而到了 2024 年,这一数字已降至不足 1% 。

中国品牌不仅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还在全球市场积极拓展。

2024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中,中国品牌占据了多个席位,华为、小米等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进一步挤压了韩国三星、LG 等品牌的市场空间 。

半导体市场方面,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使得对韩国半导体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少,韩国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下滑明显。

2023 年,中国自韩国进口的半导体产品金额同比下降了 20.5% 。

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如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在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渐实现了部分半导体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减少了对韩国进口产品的依赖,这直接导致韩国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下降……

韩国科技从曾经的辉煌到如今面临的困境,以及中国科技的快速崛起,都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发展画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争中,韩国的经历告诉我们,科技自主创新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不断加强自主研发,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

中国青年报在2025-03-10关于《韩媒:韩半导体技术被反超 “中国速度”令人瞩目》的报道

环球时报在2025-02-23关于《韩媒:调查显示,韩半导体技术几乎全部落后于中国,“专家看法仅两年就发生改变”》的报道

来源:小彭的灿烂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