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琪:从河南走出的革命家 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08:20 2

摘要:“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星宿旗。万代东风吹海隅,一方化雨仰宗师。文登多少佳儿女,接力还须步伐齐。”这首诗是1962年郭沫若为纪念理琪而作。

理琪下葬时的照片还原像(游仁杰提供)

理琪祖宅(上世纪90年代在原址上重建) 摄影/记者 朱东一

“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星宿旗。万代东风吹海隅,一方化雨仰宗师。文登多少佳儿女,接力还须步伐齐。”这首诗是1962年郭沫若为纪念理琪而作。

理琪原名游建铎,1908年出生,河南省太康县人。1924年,他赴开封求学时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派遣回到太康开展革命斗争。1936年春,他来到胶东从事革命工作,领导天福山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出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带领胶东人民打响抗战第一枪。后来,他在对日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在山东被誉为“天福英雄、胶东之魂”。

8月23日,记者怀着对先烈的崇高敬意,来到太康县大许寨镇游庄村,理琪的家乡采访。在游庄村,记者看到了一幅新农村的繁荣景象,村中楼房遍布,村民家中均通了网络和天然气。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理琪的堂孙游仁杰,并在他的带领下,来到理琪亲侄子游立峰家中。今年84岁的游立峰精神矍铄,他的5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生活美满。提及大伯理琪的事迹,游立峰的言语里满是自豪:“现在我们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最应该感谢的是共产党,还有像我大伯一样舍生忘死的革命先烈们。”

游立峰说,大伯牺牲时他年纪尚小,未曾谋面,但父亲常给他讲大伯投身革命的经历。

1938年2月3日,烟台沦陷。日军随即调动兵力,向周围县城发动进攻,胶东东部是其重点占领目标之一。面对危急局势,抗日队伍除了背水一战,再无其他退路。2月5日,理琪主持召开特委扩大会议,经过深入讨论,最终决定西上抗日。12日傍晚,队伍顺利抵达文登县西北部的崔家口村。此时,理琪接到地下工作者的急信,信中提及牟平城内伪军兵力薄弱,刚成立几天的伪政权局势动荡,且经过地下工作者反复动员,该部头目已同意协助第三军攻打牟平县城。

根据这一重要情报,理琪立即召集特委和第三军领导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抓住战机、快速出击。随后,理琪带领部队于当天傍晚出发,次日清晨便顺利抵达牟平县城外围,随即发起突击、攻入城内,直捣伪县政府,给驻烟日军及当地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牟平城一战取胜后,理琪迅速组织部队押解俘虏,向城南方向转移。不料,驻烟日军从青岛调来飞机,在雷神庙上空反复侦察,随后又派出百余名陆战队人员,乘坐3辆军用卡车和多辆摩托车前来围攻,很快将整个雷神庙院落团团围住。

面对装备精良的强敌,理琪沉着冷静,迅速组织全体人员实施突围。但因日军火力过于凶猛,几次突围均未成功。无奈之下,战士们只好以周围的建筑物为依托,与日军展开殊死激战。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日军先后实施多套作战方案强攻,均被我军战士一一打退。最终,在我方友军的支援下,部队成功突围,但理琪因伤势过重,在撤离雷神庙的途中光荣牺牲,年仅30岁。

“伯父为国家和民族牺牲,他是我们游家的骄傲。这些年,我们曾多次前往山东祭扫,也一直教育孩子们要以他为榜样,多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游立峰说。

“理琪不但是从河南走出的革命家,他也是太康县第一位共产党员。他在太康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播撒革命火种,是当之无愧的太康革命‘播火人’。”太康县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二级主任科员轩人杰介绍。

来源:河南工人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