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国联名逼迫中国,只为销毁中国一项武器!我国当场霸气拒绝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01:18 2

摘要:集束弹药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大炮仗里面塞满了小炮仗的玩意,一扔出去,母弹在半空炸开,里面成百上千的小子弹四处乱飞,能覆盖好大一片地儿。本来设计出来是为了对付敌方大部队或者车辆啥的,杀伤力确实不小。

集束弹药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大炮仗里面塞满了小炮仗的玩意,一扔出去,母弹在半空炸开,里面成百上千的小子弹四处乱飞,能覆盖好大一片地儿。本来设计出来是为了对付敌方大部队或者车辆啥的,杀伤力确实不小。

可问题在于,它这散布范围太广了,落地后不挑对象,谁在附近都可能挨炸。更烦人的是,这些小子弹质量不均,有些投下去没响,留在地上跟定时炸弹似的,随时可能被触发。历史上,这玩意儿闹出的事儿可不少。

比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在老挝扔了270多万枚这种弹药,散出去的子弹药得有2亿颗。战后,老挝那地方到处是没爆的家伙,埋在土里、河边,农民下地干活、小孩玩耍,一不小心就踩上,炸死炸伤的案例年年有。数据显示,战后几十年,上千人直接丢命,伤残的更多,大多是普通老百姓

再看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用集束弹药打伊拉克的坦克部队,当时是管用,炸得对方七零八落。但战后那些没爆的子弹药散在沙漠里,牧民赶羊、当地人走路,经常踩中,造成平民伤亡。

1999年北约轰炸科索沃时,也用了这东西,结果有一次误炸塞尔维亚的一个城市,15个平民当场没了,伤的还有17个。国际组织在2005年统计过,全球因为集束弹药受伤的案例至少1.3万起。

未爆率这事儿,根据制造水平和地形不同,能从5%到40%不等。越南战争留下的那些,到现在还影响当地人种地,黎巴嫩南部2006年冲突时以色列扔的,也让当地果园和村子成了危险区。红十字会啥的组织记录了不少受害者案例,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这些地方,类似事反复上演。

禁用呼声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了。1999年日内瓦会议,人权观察组织就喊话暂停使用,直到解决未爆问题。2003年,集束弹药联盟成立了,一帮非政府组织凑一块,推动全球行动。2006年挪威搞了个奥斯陆进程,各国代表聚头讨论草案。

2007年利马会议细化条款,2008年惠灵顿会议基本定型。公约要求签约国销毁库存、清理污染区、帮受害者啥的。未签约的像美国、俄罗斯、中国这些,舆论压力不小,但他们都强调国防需求。

集束弹药在某些战场上能快速压住敌方机动力量,比如炸机场跑道啥的。国际助残组织说,受害者里小孩占四成多。联合国报告,全球还有好多亿平方米土地被污染,清理得花几十年。

2008年5月30日,都柏林会议上,107个国家通过了《集束弹药公约》草案。公约规定禁止生产、使用、转让、储存集束弹药,签约国得在8年内销毁库存。2008年12月3日在奥斯陆开放签署,94国签了字。

2010年8月1日正式生效,签约国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这些,还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到2025年,缔约国有111个,签署国12个,总123个致力于公约目标的国家。中国没签,美国、俄罗斯也没签,成为焦点。中国作为军事大国,库存量外界估计不少,影响力大,签约国觉得拉中国进来能壮声势。从2010年起,施压就没停过。

缔约国会议年年开,每次都点未签约国的名。2011年贝鲁特第一次会议,2012年奥斯陆第二次,2013年卢萨卡第三次,2014年圣何塞第五次,这些会上都拿受害数据说事儿。2015年杜布罗夫尼克审查会议,几十国联合声明,强调普遍加入是关键。

联合国大会从2015年起年年通过决议,呼吁未签约国加入。中国每次投弃权票。非政府组织像集束弹药联盟,在会议边上发传单、搞报告,2010到2020年,报告里老提中国不签是障碍。

2016年日内瓦第六次会议,2017年第七次,2018年第八次,2019年第九次,2020年在线开,2021年第十一次恢复线下,2023年坎昆第十二次,2024年第十三次,这些场合压力层层加。

中国回应干脆,不签。理由是国防需要,这东西是合法防御武器,中国也没在境外用过。2013年卢萨卡会议,中国代表说公约覆盖不全。2014年外交部声明,重视人道但安全第一。2015年审查会议,质疑某些国家动机。

2016年建议在《特定常规武器公约》框架下谈,这包括所有大国,更公平。2017年强调周边环境复杂。2018年日内瓦会议,直言中国销毁别人保有不公。2019年重申合作意愿但前提公平。2020年在线会议,自卫立场不变。

2021年外交部记者会,回答问题坚定。2023年坎昆会议,强调技术改进降低风险。2024年日内瓦会议,继续参与讨论。中国视公约为可能削弱军力的工具,集束弹药在边境防御有用,销毁等于自限。美国俄罗斯没签,单方面行动不现实。

国际社会对中国立场分歧大。有些国家理解,像印度、巴基斯坦也没签。欧洲签约国不满,说中国不配合拖后腿。集束弹药联盟继续搞论坛,2020年后在线分享受害故事。2022年中国赞成联合国决议,促进公约普遍化。

2023年7月,美国给乌克兰集束弹药,战场上用了,但平民伤亡报告多。舆论分裂,指责美国不负责。中国外交部2023年7月10日记者会,说随意转让引发人道担忧。

乌克兰冲突中,俄罗斯也用,居民区受影响。2023年坎昆会议,讨论乌克兰事件。中国呼吁负责使用。2024年联盟论坛继续,立陶宛2024年7月决定撤出公约,2025年3月6日生效,理由安全担忧。

中国研发更可靠技术,降未爆率。官方说愿合作开发替代品,但得美国俄罗斯一起。提议在日内瓦会议提。2024年中国在联合国从弃权转赞成,微调立场。

2025年4月国际会议,2025年9月第十三届缔约国会议。到现在,中国仍没加入。通过技术进步和合作信号,压力缓和点。联盟活动没停,但大国不动,禁用不完整。国家利益博弈里,中国守住安全底线。未来技术优化会继续,国际协商看地缘形势。

这事儿从头到尾,集束弹药的危害是实实在在的,国际上推公约的本意是减少平民伤亡,可大国之间总有自己的算盘。中国不签,不是不重视人道,而是得先顾自家安全。那些施压的国家,有些自己也没完全干净,美国给乌克兰弹药那事儿,不就暴露了双标吗?

中国一直强调公平,得大家一起谈,不能几家定了调子逼别人跟。周边环境不稳,国防工具不能轻易扔。公约走到今天,111个缔约国销毁了上百万枚弹药,清理了不少污染区,帮了受害者不少。但只要中美俄这些没动,全球禁令就还只是半成品。

往前看,如果技术能把未爆率降到最低,人道关切和国防需求说不定能两全。地缘政治这棋局复杂,谁也不敢乱动第一步。中国这硬气拒绝,算盘打得稳,现实又冷静。国际舞台上,道德牌和利益牌从来不是一码事儿,得看谁能顶住压力走得远。

来源:山腰的西西弗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