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第二季度,英伟达财报上的一组数据引发了全球科技行业的广泛关注:其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虽仍保持高速增长,但相较于第一季度73%的增速明显放缓。更引人注目的是,英伟达对第三季度销售额的预计未达部分分析师预期。这一变化激起了市场对AI热潮是否已
2025年第二季度,英伟达财报上的一组数据引发了全球科技行业的广泛关注:其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虽仍保持高速增长,但相较于第一季度73%的增速明显放缓。更引人注目的是,英伟达对第三季度销售额的预计未达部分分析师预期。这一变化激起了市场对AI热潮是否已至拐点的争论。
正方坚持认为AI热潮仍将持续,这一观点的核心支撑来自产业龙头的战略判断与长期增长预测。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明确否认了市场对AI基础设施部署兴趣减弱的猜测,他强调:“未来人工智能的潜力巨大,我们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将达3兆至4兆美元。”
这种信心并非孤例,微软Azure云服务在第二季度交出了营收217亿美元、同比增长39%的亮眼成绩单,其中AI相关业务增长尤为显著,其AI Foundry本财年已处理超过500万亿token,同比增长7倍,财富500强中80%的公司都在使用这一平台。谷歌Gemini 2.5 Pro模型的推出更彰显了技术迭代的加速度,该模型在复杂推理任务准确率上达到94.7%,比前代提升9.4%,在代码生成和多步骤规划等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资本市场的乐观情绪同样为正方提供了有力佐证。Evercore ISI首席策略师朱利安・伊曼纽尔在报告中预测,受AI热潮推动,到2026年底标普500指数可能达到7750点,较当前水平上涨20%。行业研究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则预计全球AI市场将从2025年的3909.1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1.8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5.9%;即使是相对保守的Statista预测,到2030年市场规模也将达到8267.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仍保持在27.67%。
反方则认为AI热潮的拐点已至,其核心论据聚焦于增长曲线的斜率变化与结构性瓶颈。英伟达第二季度营收增幅创两年多来最低,对第三财季的营收展望也显露出谨慎态度,这被解读为企业AI算力支出即将放缓的信号。
分析机构Omdia也认为,AI数据中心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230亿美元暴增至2025年的2070亿美元,这一年的增长量接近未来五年的增幅总和,因为到2030年该市场规模预计仅达到2860亿美元。从增长节奏看,2022至2024年实现250+%以上的同比增幅后,2025年在高基数上增长67%,而2026年之后AI基建投资增幅将逐步放缓,这意味着基础设施扩张的高峰期可能即将过去。
更深层次的技术变革正在重塑市场需求结构。Omdia分析师Alexander Harrowell指出,向更小、更专业模型的转变以及AI效率的代际提升,正在减缓对AI计算的需求增长。Gartner的调研也显示,仅13%的企业对计算AI投资回报率“非常有信心”,36%的企业甚至信心较低,这种价值认知的模糊直接影响了投资决策。开源模型的兴起进一步改变了市场格局,DeepSeek等开源模型的性能已接近私有模型,且推理成本更低,使得企业可以减少对高端芯片的依赖,这种趋势在文本生成、网页开发等场景中尤为明显。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更是直言,投资者“过度兴奋”,甚至形容某些初创公司的估值“完全疯狂”。他将当下情形比作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资本因颠覆性技术忽略基本面,最终导致大规模倒闭。
MIT的研究也印证了这种担忧,95%的企业AI投资实际上未能产生经济效益,被困在“高投入、零回报”的困境中。
事实上,AI产业是否会衰退或泡沫破碎并非重点,泡沫或许是技术演进的必经阶段。重要的是怎样通过转变增长模式将这股热潮延续。从技术层面看,大模型发展已从参数规模竞赛转向效率提升;硬件领域也呈现出新趋势,云服务商加速布局自研ASIC芯片,异构架构成为AI服务器标配,非英伟达GPU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正在提升,这种多元化竞争格局自然会分流传统GPU的增长空间。
市场需求的重心也在转移。Gartner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生成式AI支出中,80%集中于硬件领域,但未来增长动力正从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应用落地。
资本投资的逻辑同样也在发生变化。早期AI投资更关注技术可能性,而当前市场更看重商业化能力。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风投总额虽达历史新高,但交易数量降至五年来最低,资金向头部企业集中,这种“马太效应”表明资本正在筛选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
综合来看,AI产业并未迎来全面衰退的拐点,而是进入了从“高速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增速放缓既是基数扩大后的自然现象,也是技术成熟的必然结果。那些依赖概念炒作的企业可能面临淘汰,但具备核心技术能力、能创造真实价值的公司将获得更广阔空间。
当狂热的泡沫逐渐消退,AI产业会以更稳健的步伐前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速放缓,也为应用创新提供了深耕的机会。这场产业转型或许正塑造一个全新的AI时间——一个更注重效率、更强调价值、更贴近实际需求的AI新时代。
来源:汽车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