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不过三”,中医真的是见效慢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08:00 6

摘要:《红楼梦》第五十二回里,晴雯病后找来王太医瞧病,一剂药已,并未见效,急得乱骂大夫,麝月笑劝他道:“你太性急了,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又不是老君的仙丹,那有这样灵药!”这句俗语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也令很多人对中医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认为中医是“慢郎中”,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里,晴雯病后找来王太医瞧病,一剂药已,并未见效,急得乱骂大夫,麝月笑劝他道:“你太性急了,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又不是老君的仙丹,那有这样灵药!”这句俗语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也令很多人对中医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认为中医是“慢郎中”,中药需要长期服用才能见效。

这种误解传播开来,导致“中医治疗慢性病尚可,但对付急性病症就不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许多人只有在患上慢性病或者有养生调理需求时才寻求中医的帮助,或者为了达到某种治疗的目的,或实现养生保健的需求,经年累月地服用各种中药或中成药。其实,这些观点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病来如山倒”,指的是某些疾病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类疾病往往是由于患者长期的饮食或作息不规律、情志不遂、先天禀赋不足、工作环境等原因,经年累月,对其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在某些诱因的驱使下猝然发病,状如山崩之势。

对于这类患者而言,治疗需考虑到疾病的形成本就不是一两天的事儿,要彻底治愈疾病,自然就需要相对较长的疗程,因此,这与是否用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关系不大。治疗之外,还需要患者逐渐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调畅情志,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等,否则只会药食无益。

王三虎主任也说过这样一段话,“古人讲覆杯而愈,就是把杯子放下就好了,虽然我们现在做不到这个,因为有好多因素的影响,第一看什么病,第二药证人都对上。

有些病可以起到一汗而解,比如说发热无汗恶寒,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由此可见中药也不慢,只不过现在中医常常面对的是一些慢性病、复杂病,急不得。

对于一些如感冒、中暑等外感病程较短、发病较快的疾病,通过中医中药或者中医非药物疗法等手段治疗,往往能达到立竿见影、效如桴鼓的治疗效果,中医不是“慢郎中”。

比如,对于西医查不出来的一些病症或者西医上认为达不到做手术的标准的一些疾病,经过中医辨证之后,已经喝上中药了,而西医还在等待继续观察,等到真的有什么症状表现了。有时候也为时已晚了,所以说中医也不慢。

身体的调养,养好,养平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医的观点,人的好的身体状态应该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医分为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黄帝内经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已病就是现代人所认知的各种疾病;

欲病就是现代医疗提出的亚健康;

未病就是中医的最先进的调养理念,把身体状态养好,疾病自然逝杀于无形之中。

真正以中医来说,其中,

治已病应该是最快的,

欲病需要更长的时间,

而未病则是长期的甚至是保持一生的习惯

所以说,已病(就是西医而言能识别的疾病),从病症来看是最重的,但是反而治疗应该是最快的。因为它主攻已经显现的病理特征。

而欲病,是身体失衡到一定程度,但是还没有明显的病症,所以要把失衡的状态调回来。但是因为身体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均互相影响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是一件有难度的事!从一个欲病的失衡状态,到好的动态平衡的未病状态,非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所不能达到。

而治未病,它的思路其实是跟治欲病一样的,但是未病,顾名思义,就是身体长期处于动态平衡的健康状态而不会得病。它需要的是一种长期的,把中医的日常理念,调养,渗透到每一个生活习惯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说,治未病它是一生的事。

可见,现在人们所认知的疾病即中医里的已病,它的治疗应该是见效快,立竿见影的,而不是所说的见效慢,如不然,就要质疑所服的药是不是对症了。

而治欲病和未病,都是长期的事,它不可能马上达到想要的效果和状态,不过,在服药的过程中,身体也应该是有感觉,有信号的。比如说服药之后会感觉逐渐舒服,顺畅,同时一些身体亚健康的感觉信号慢慢变弱,消失,而出现一些身体状态向好的良性信号,等等。

总之,只要中药是对症的,一定是马上起效的,只不过对于中医来说,还存在着治欲病和未病这两种比较长远的目标和状态,不是短期能达到的而已,但即使是比较长的过程,整个过程都一定是逐渐不断见效的过程!所以是不存在见效慢的说法的。

说中医见效慢其实是个伪命题,中医是调理慢,而不是治病慢。

一些庸医利用人们对中医疗效慢的误解,开一些不痛不痒的方子,吃不死但延误病情,更有甚者吃出问题。所以,好的中医大夫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平常说的疾病来说,真正的中医,对症的中药,见效是非常快的,说中药见效慢的,要不就是在忽悠,要不就是指的是中药的调理而不是治病!治病,必须是立竿见影,药到病除!而病症消除之后的调理,才可以是一个很慢的过程。调理跟治病是不一样的,调理是日常的事,日积月累,细水长流,而形成一个状态,治病是先把一个极致走偏的状态尽快赶紧扭回来,阻止它继续深化发展,然后再考虑下一步的平衡调理。

中药是否见效慢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中医理论体系独特,注重整体调理和标本兼治,中药的起效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参考资料:《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来源:王三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