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谣言”反成流量密码?莲花控股借国货东风净利暴增178%的逆袭之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7 14:29 1

摘要:近日,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一批以“国货之殇”为主题的视频,其中一则关于“莲花味精濒临破产”的内容引发轩然大波。视频中,名为“国货味精”的账号声称,莲花控股(600186.SH)已陷入绝境,仅剩一栋办公楼,老板儿子甚至含泪直播却无人观看。然而,3月26日,莲花控股

近日,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一批以“国货之殇”为主题的视频,其中一则关于“莲花味精濒临破产”的内容引发轩然大波。视频中,名为“国货味精”的账号声称,莲花控股(600186.SH)已陷入绝境,仅剩一栋办公楼,老板儿子甚至含泪直播却无人观看。然而,3月26日,莲花控股工作人员斩钉截铁地回应:“我们现在挺好的,公司很火爆,那些都是博眼球的谣言!”这场看似荒诞的舆论风波,实则折射出一家老牌国货企业从生死边缘到涅槃重生的跌宕历程。

公开资料显示,莲花控股的前身可追溯至1983年成立的周口地区味精厂,其生产的“莲花味精”曾是中国家庭厨房的标配,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43%,被誉为“味精大王”。1998年,莲花味精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味精第一股”。然而,辉煌背后暗藏危机: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盲目多元化扩张、管理层动荡等问题逐渐吞噬企业根基。

2019年,莲花控股陷入至暗时刻。据南方周末报道,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其重整申请,第一大股东睿康投资及实际控制人夏建统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公司负债高达18.54亿元,资产已无法覆盖债务。彼时,莲花控股不仅面临退市风险,更因“破产传闻”导致品牌声誉跌至谷底。一位接近公司的人士回忆:“当时仓库积压的味精堆积如山,经销商纷纷退货,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

正当莲花控股在生死线上挣扎时,一场由短视频引发的“反转剧”悄然上演。2023年6月,科普博主“松哥打假”发布视频《一句谣言,让一家民族企业彻底落寞》,直指“味精致癌”是伪科学,并揭露鸡精、蚝油等调味品中均含有味精成分。该视频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对莲花味精的集体怀旧。评论区中,“小时候的味道”“支持国货”等言论刷屏,沉寂多年的莲花味精意外翻红。

三个月后,国货热潮因蜂花“79元商战”事件全面爆发。莲花控股敏锐捕捉流量红利,通过直播间“79元套餐”、高管亲自下场带货、与国货品牌联动等策略,成功将流量转化为销量。数据显示,2023年莲花控股实现营收20.15亿元,净利润1.31亿元,同比激增178%,创下近十年最佳业绩。一位莲花味精经销商透露:“去年双十一期间,我们的仓库连续三天三夜没停过货,连二十年前的老员工都回来帮忙打包。”

莲花控股的逆袭并非偶然。在产品端,公司聚焦“健康调味”战略,推出零添加味精、松茸鲜等高端产品线,并投资10亿元建设智能工厂,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在营销端,莲花控股巧妙利用短视频平台的“情怀杀”,通过“老厂长回忆录”“车间直播”等内容,唤醒消费者的品牌记忆。更关键的是,公司抓住国货崛起的时代浪潮,与蜂花、活力28等品牌组成“国货联盟”,共同打造“新国潮”IP。

“我们不再是单纯的味精生产商,而是健康调味方案的提供者。”莲花控股董事长李厚文表示。2024年,公司进一步拓展预制菜赛道,推出“莲花家宴”系列产品,并计划通过跨境电商进军海外市场。这一系列转型举措,让莲花控股从一家传统制造企业蜕变为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消费品牌。

尽管莲花控股已实现华丽转身,但国货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挑战。截至3月26日收盘,莲花控股股价微跌0.02%,报6.17元,市值111亿元。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8%,但市盈率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分析人士指出,莲花控股需警惕三大风险:一是过度依赖单一品类的市场风险;二是短视频流量红利消退后的增长瓶颈;三是行业竞争加剧下的品牌护城河构建。

值得关注的是,莲花控股已开始布局长远。公司近期公告拟收购某生物科技公司,加码合成生物技术;同时与高校合作研发“减盐不减鲜”的新型调味料。这些动作表明,莲花控股正从“网红品牌”向“科技驱动型企业”转型。

从濒临破产到市值百亿,莲花控股的逆袭故事,既是国货品牌韧性生长的缩影,也是短视频时代流量与真相博弈的生动案例。当“老板儿子含泪直播”的谣言被现实击碎,当“味精致癌”的误解被科学正名,莲花控股用178%的净利增长证明:真正的国货之光,永远建立在产品创新与品牌自信之上。

在这场国货复兴的浪潮中,莲花控股的启示远不止于商业层面。它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理性判断比盲目跟风更重要;而对于企业而言,唯有将“流量红利”转化为“品牌势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莲花控股车间墙上的标语——“四十载风雨兼程,初心如味精纯”,这或许正是中国国货穿越周期、走向世界的终极密码。

来源: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