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06:54 6

摘要:B. 北京的四合院与安徽徽派民居的建筑格局和风格大相径庭,这体现了南北方建筑理念的不同。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3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尴尬(gān) 攲斜(jī) 黄晕(yùn) 粗糙(cāo)

B. 憔悴(cuì) 菡萏(dàn) 狼狈(bèi) 应和(yīng)

C. 着落(zhuó) 分歧(qí) 粗犷(guǎng) 干涩(sè)

D. 祷告(dǎo) 并蒂(tí) 匿笑(nì) 霎时(shà)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朗润 宛转 抖擞 贮蓄

B. 安适 澄清 花苞 荫蔽

C. 莅临 决别 吝啬 池畦

D. 静谧 仿膳 瘫痪 锤打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春节的火车站里人声鼎沸,人们一个个忙碌又喜气洋洋。

B. 北京的四合院与安徽徽派民居的建筑格局和风格大相径庭,这体现了南北方建筑理念的不同。

C. 果然拿到了预料中的第一名,他不由喜出望外地跳起来。

D. 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想不出其中的道理。

4.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飞流直下的瀑布描写得奇特雄伟,气象万千。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引发人们产生对未来的遐想。

C. 要是你能够让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到?——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讲话的人的愤怒。

D. 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汉字与标点的喜爱之情。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作者是孔子。

B. 《荷叶·母亲》选自《冰心全集》。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著有小说《樱花赞》等。

C.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D. 《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全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济南人,著名作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6. 依次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是那样的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 ;一阵杜鹃啼, 一阵风起 , 。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吐出一团团洁白轻柔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古诗文默写与鉴赏。(16分)

(一)(10分)

7. 古诗词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揭示哲理的两句是,。

(3),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观沧海》中写海水水波荡漾,山石耸立的两句是,。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反用典故,写出行军路途条件艰苦的句子是,。

(二)(6分)

8.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子被誉为________,“枯藤”显示的是______(季节)之景;“昏鸦”是写______之鸦;“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的气氛。

(2)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名著阅读(4分)

9. 阅读《朝花夕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其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

B.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C.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原名为《旧事重提》。

D.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集,共十篇,真实生动地叙写了他青少年时的生活经历,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2)《》,鲁迅儿时就不喜欢________和________的故事,引出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综合性学习(4分)

10. “朋”,志同道合之人也!交个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七年级13个班级准备开展“交友之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交友名言警句,下列最适合送给你在班上新结识的朋友的一句是

A. 君子之交淡如水。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同学们出了一期黑板报,除了“同学风采”“友谊名言”“交友之道”等栏目之外,还新增了一个“交友典故”栏目,请你为这个栏目写出一个典故。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4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六章

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 解释横线处的词。

(1)三军可夺帅也 夺: (2)子在川上曰 川:

(3)吾日三省吾身 省: (4)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

12. 翻译句子。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 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经过它的时候,人们都看见了它;夜晚的时候,人们都仰慕它。

B. 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得到;改正过错时,人人都仰望他。

C. 拜访的时候,人人都看见它;换一种说法,人人都仰望它。

D. 有了过错时,人人都能看得到;更不可理解的是,人人都仰望他。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我出彩了吗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⑧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⑪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缭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yīn)氲(yūn),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⑫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⑬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摘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4. 根据文意,在表格的横线处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小说情节“我”的心理感受李东不爱学习忧心(1)感动“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惭愧李东给“我”倒水润喉(2)

15. 品读文章第⑧段,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16. 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17. 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对李东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18. 文章的标题能否改为“一片独特的叶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阅读《细雨如丝锦城春》,回答各题。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公元761年,诗人杜甫在成都与一场春雨不期而遇,挥笔,写下子这首脸炙人口的《春夜喜雨》。当时,杜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与当地的农民一同劳作,种菜养花,闲适惬意。全诗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工笔细描,曲折有致,诗人爱雨的满心欢喜,跃然纸上。

②成都的春雨,多在夜里到来。清晨起来,隔着窗户听见枝叶间发出春蚕咀嚼般“沙沙沙”的声音,就能感知春雨的节奏。成都的春雨,是极柔的,柔得像将蘸饱了墨的毛笔在宣纸上轻轻晕出来的一般。

③春日的雨,笼盖住湖边的花花草草,用温情的方式催促它们成长,让这些绿意在雨中更加青翠欲滴。树树海棠,枝枝红梅,在雨中绽开或红或粉的笑颜,细雨滋润后的锦官城,穿越千年光阴而来,将春到来时的讯息写在枝头,写在湖畔,写在人们心里。

④邀上三五好友,在湖畔寻一茶楼坐下,梨花枝头白,树下盖碗绿,真乃人生大惬意之事。春雨悠悠,雨声悦耳,远处鹭雁飞掠,鸳鸯戏水,一壶清甜的暖茶入胃,即便是不懂诗的人,也会一不留神便滑入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的意境中去。

⑤在成都赏雨,还有一种方式,是闻。

⑥推窗听春雨,移步闻花香。沿着成都温江的江安河滨,是由蜿蜒的林子和草坪铺开的画卷。你会遇见海棠、红梅、翠柳,也会遇见薄雾中成群的白鹭和三两的黄鹂,有时还会遇见戴着斗笠垂钓的老人。古人反复吟唱的一幕幕情景,此刻就在眼前舒展开来。

⑦几场春雨过后,春阳便灿烂起来。无须远行,沿锦江溯河而上,一个接一个的花木园子早已蓄满了春色。无须进到园中,在花影横斜的绿道上,便可看到招展过墙的花枝。这时你会发现,浩浩荡荡的春天早已将成都这座美丽的城市包裹得严严实实。行走其间,衣袂带香,惬意无比。

⑧无论是垂丝海棠、樱花、红叶李、玉兰,还是黄花风铃木,全都大大方方地绽放开来。不仅是主题赏花基地、公园、小区,就连街头路旁也将变成花海。一朵朵、一丛丛带露的花,与镌刻在记忆中的诗句遥相呼应,带你穿过绵延的时光。她们娇羞、妖媚、奔放,因这春雨,添了无限情趣,说她们姹紫嫣红也好,说她们千姿百态也罢,终归是“千朵万朵压枝低”“二十里中香不断”。

⑨时空越千年,春雨催好诗。成都的春雨滋养了万物,也滋养了心田,叫人心里萌动着无限喜悦、生机和活力。

19. 阅读文章第①~③段,说说作者笔下的成都的春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0.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

21. 朗读可以再现画面,传情达意仿照示例,给第⑥段画线句做朗读设计。

示例:春日

雨,笼盖住湖边的花花草草,用温情的方式催促它们成长,让这些绿意在雨中更加青翠欲滴。

朗读设计:朗读时重音落在“笼盖住”“温情”上,放低声音,放缓语速,读出春雨对花草们的轻柔呵护。

22. (课文链接题)刘湛秋在《雨的四季》中说雨是“使人爱恋的”,本文作者说雨“叫人心里萌动着无限喜悦、生机和活力”,请你结合两篇散文的内容和主旨,说说他们为什么钟情于“雨”。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23. 成长路上,总有一些感动着你,启迪着你,而这些故事很多时候都隐藏于背后,背后有汗水,有泪水,有鼓励,有指责,有坚强……

请以“成长背后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600字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34分)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古诗文默写与鉴赏。(16分)

(一)(10分)

【7题答案】

【答案】 ①.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②. 海日生残夜 ③. 江春入旧年 ④.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⑤. 落花时节又逢君 ⑥. 回乐烽前沙似雪 ⑦. 水何澹澹 ⑧. 山岛竦峙 ⑨. 强欲登高去 ⑩. 无人送酒来

(二)(6分)

【8题答案】

【答案】(1) ①. 秋思之祖 ②. 秋季 ③. 黄昏 ④. 悲凉

(2)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孤寂愁苦和思念故乡的感情。

名著阅读(4分)

【9题答案】

【答案】(1)B (2) ①. 老莱娱亲 ②. 郭巨埋儿

综合性学习(4分)

【10题答案】

【答案】(1)C (2)管鲍之交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4分)

(一)(10分)

【11~13题答案】

【答案】11. ①. 改变 ②. 河流 ③. 自我检查、反省 ④. 竭尽自己的心力

12. (1)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13. B

(二)现代文阅读。

【14~18题答案】

【答案】14. ①. (1)李东给我送糖 ②. (2)赞赏

15. 示例①: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难以平静的心情,为引出“我”对李东关心这一情节作了铺垫。

示例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腻地写出了晚风吹拂下椰树舒展的情态,衬托“我”难平的心绪。

16. 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水杯里的热气在升腾向上,实质上指李东正在发生变化,暗示他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17. 示例①:从李东给“我”送泡泡糖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的好学生。

示例②:从“李东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渴望被认可,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

18. 示例①:能。以比喻的修辞作为标题,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增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②:不能。因为原题中

“出彩”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中心,以“老师,我出彩了吗”作为标题,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22题答案】

【答案】19. 成都的春雨的主要特点是“极柔”。

20.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滴落在枝叶上的声音比作春蚕的咀嚼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轻柔且有节奏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1. 示例:朗读时重音落在“你会”“也会”“还会”这三个词语上,且语气逐次加强,读出排比句式的气势,展示春雨中河滨的美丽景色。

22. 示例:《雨的四季》中,作者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本文中,作者通过描述两种在成都赏雨的方式,写在每种方式中赏到的雨景、春景和感受到的唐诗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古人描绘的雨中意境的向往和对成都春雨的喜爱。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成长背后的故事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哭过、笑过,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酸甜苦辣,我们的成长过程才会如此的多姿多彩,令人难忘。

自从家里新添了弟弟,我的地位就直线下降,不再是家里的“小公主”,一切需求都以弟弟为先,我心里不服气,可也没有办法。抢吃的、弄脏作业、弄坏笔……弟弟的劣迹数不胜数,每当我向爸爸妈妈诉苦时,他们一句话就打发了我:“弟弟小,你让着弟弟。”我把所有的委屈都憋在了心里,变得沉默了。

而那天,不知为什么,我爆发了。就在弟弟把我最喜欢的一幅画当作美食塞进嘴里的时候,刚刚走到屋里的我,一个箭步窜到弟弟跟前,抡起大巴掌就朝弟弟粉嫩的屁股打了下去,留下了一个红红的“五指山”。顿时,“哇”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哭声直冲云霄,惊动了家里的每一个人。“怎么了?”“你怎么打弟弟?”“弟弟才三岁呀!”“你是怎么当姐姐的?”爸爸妈妈责备的话语直面扑来,我面红耳赤,大声吼道:“够了,你们就知道向着他,他是你们的孩子,我就不是吗?”

爸爸妈妈当场就愣住了,我心虚地看着他们,妈妈的眼圈红了,在他们的目光里,有失望、有心疼,似乎还有很多我看不懂的东西。妈妈哽咽着:“傻孩子,你和弟弟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我们一样爱你们。你这么大时,妈妈也舍不得你受到一点伤害。你都十二岁了,还不能体会爸爸妈妈的心吗?”妈妈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让我的心一颤,是啊,我都已经是初中生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怎么还这么任性呢?弟弟那么小,我怎么能……理解和宽容我都学到哪去了?我急忙走到爸爸妈妈面前承认了错误,“好孩子!”妈妈欣慰地把我搂在了怀里。

这一次经历让我改变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我不再与弟弟争风吃醋,而是成为教导弟弟、疼爱弟弟的大姐姐。这次的经历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鞭策我不断成长!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