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绍兴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公办本科为龙头、民办本科为特色、职业院校为支撑的多层次高等教育体系。
绍兴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公办本科为龙头、民办本科为特色、职业院校为支撑的多层次高等教育体系。
1. 绍兴文理学院(未来绍兴大学)
综合实力:
作为绍兴唯一的公办本科高校,学校拥有 17 个硕士点(含 8 个一级学科),4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工程学、化学、环境科学 / 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并于 2022 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现有专任教师 1100 余人,其中国家级人才 21 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57%。
工科优势:纺织工程、土木工程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并建有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医学特色:临床医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附属医院(绍兴市人民医院)为三甲医院,医学类毕业生入编率超 60%。
人文底蕴: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为省一流学科,鲁迅研究、越文化研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
学科特点:
发展前景:
学校正推进总投资 61.88 亿元的校园扩建工程,计划 2025 年更名为 “绍兴大学”,并冲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未来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新兴学科,与绍兴 “4151” 先进制造业计划深度对接。
2.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独立学院)
综合实力:
依托母体高校浙江工业大学的资源,2024 年新增机械工程为绍兴市重点学科,现有省级重点学科 2 个、市级重点学科 4 个。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 35%,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28%。
工科为主: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省一流学科,与绍兴本地企业合作建设智能制造实验室。
产教融合: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产业,与中芯绍兴、长电绍兴共建产业学院。
学科特点:
发展前景:
独立学院转设工作持续推进,计划转设为公办本科院校,未来将强化与绍兴滨海新区的产业协同,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1.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综合实力:
浙江省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高校(17 个语种),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 4 个(翻译、汉语国际教育、日语、朝鲜语),省级一流专业 10 个。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背景者占比 40%,国际化师资优势显著。
外语 + 专业:形成 “外语 + 经贸”“外语 + 传媒” 等特色方向,国际商务、酒店管理专业与阿里巴巴、万豪集团等企业合作紧密。
国际教育:与西班牙、法国等 27 个国家的 80 余所高校建立合作,设有 11 个海外 “兰亭书法学堂”。
学科特点:
发展前景:
学校定位 “高水平民办高校”,计划扩大硕士点申报,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国际传播等交叉学科,服务绍兴 “外贸强市” 战略。
2.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综合实力:
以农林学科为基础,现有省级一流学科 2 个(农业工程、风景园林学),市级重点学科 3 个。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 30%,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25%。
农林特色:农业工程学科聚焦智慧农业、森林食品加工,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紧密。
应用型导向:园林、环境设计专业对接绍兴乡村振兴战略,学生参与古村落保护项目。
学科特点:
发展前景:
计划深化与诸暨市的校地合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学科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
3.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转设中)
综合实力:
独立学院转设为非营利民办本科高校,暂定名为 “浙江微电子工程学院”。现有省级重点专业 1 个,市级重点学科 2 个。
新兴工科:聚焦集成电路、微电子,与绍兴集成电路 “万亩千亿” 平台合作,开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科特点:
发展前景:
转设后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重点培养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制造等领域人才,服务绍兴 “全国重要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 建设。
1.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科特点:
以智能制造、轨道交通为核心,拥有省级优势专业 3 个(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中车绍兴、京东方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发展前景:
对接绍兴先进制造业,计划建设 “智能装备产业学院”,培养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技术技能人才。
2.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学科特点:
聚焦数字经济,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特色专业,与宁波伟立机器人、杭州海康威视合作紧密。
发展前景:
建设 “绍兴市机器换人服务中心”,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就业竞争力。
3.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科特点:
以通信技术、信息安全为特色,省级重点专业 2 个(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与中国移动、华为等企业合作开展 5G 实训。
发展前景:
服务绍兴 “智慧城市” 建设,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等方向的人才培养。
政策支持:
绍兴市 “十四五” 教育规划明确支持绍兴文理学院更名 “绍兴大学”,引进中外合作高水平理工类大学(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校区),计划到 2027 年高校总数达 16 所,形成 “一核多极” 高教格局。
产业驱动:
集成电路:杭电绍兴校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与中芯绍兴共建产教融合基地。
黄酒产业:绍兴文理学院设立黄酒学院,开展酿酒工程研究,助力 “绍兴黄酒” 品牌升级。
国际化与数字化: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推进 “外语 + 数字技术” 人才培养,绍兴文理学院建设 “江南学府” 智慧校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学术深造:绍兴文理学院的物理学、临床医学等学科考研率超 40%,适合追求学术发展的学生。
就业导向: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技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就业率常年保持 95% 以上。
特色领域: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翻译、国际商务专业,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园林专业,在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
绍兴高校正以 “校城共生” 为理念,加速融入地方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未来将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高地。
来源: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