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让她崩溃的是,就在昨天,邻居王阿姨兴高采烈地告诉她,女儿小雨考了638分,被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录取了。
陈慧拿着儿子小峰的中考成绩单,手在不停地颤抖。
502分,这个数字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狠狠地刺进了她的心脏。
她看着成绩单上那一排排冰冷的分数,眼泪瞬间模糊了视线。
客厅里,小峰低着头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
他知道这个分数意味着什么——普通高中都上不了,更别说重点高中了。
就在三个小时前,陈慧还满怀期待地等在电脑前,准备查询中考成绩。
她甚至已经在心里盘算着要给儿子买什么礼物庆祝。可现在,她只想找个地方痛哭一场。
更让她崩溃的是,就在昨天,邻居王阿姨兴高采烈地告诉她,女儿小雨考了638分,被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录取了。
638分和502分,整整136分的差距。
陈慧想起三年前那个改变一切的决定,后悔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如果能重来一次,她绝对不会...
01
三年前,小峰刚上初一的时候,陈慧还是个坚定的"减负派"。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不能让他那么累。"这是当时的陈慧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看着那些背着沉重书包,穿梭于各种培训班之间的孩子们,心疼得不得了。
那时候,她的想法很简单:让孩子快乐成长,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健康的人格和全面发展才是关键。
小峰的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偏上,数学和英语稍微弱一些,但也不算太差。每当老师建议找培训班加强一下时,陈慧总是摆摆手:"孩子在学校学得已经够辛苦了,回家就让他好好休息吧。"
相比之下,邻居王阿姨的态度截然不同。
王阿姨的女儿小雨和小峰同班同学,成绩也差不多。但从初一开始,王阿姨就给小雨报了数学、英语、物理等多个培训班,周末几乎没有空闲时间。
"雨雨,快点吃饭,一会儿还要去上数学课!"这样的催促声几乎每个周末都能在楼道里听到。
陈慧看在眼里,心里既同情又庆幸。同情小雨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庆幸自己的选择让小峰过得轻松愉快。
有一次,陈慧碰到匆忙赶着去培训班的小雨,小女孩背着厚厚的书包,脸上写满了疲惫。陈慧忍不住对王阿姨说:"孩子这样会不会太累了?"
王阿姨叹了口气:"我也心疼,但没办法啊。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补课就跟不上。你看看周围的孩子,哪个不在补课?"
"可是小雨的成绩不是挺好的吗?"
"现在还行,但初中会越来越难。而且你没发现吗?班里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基本都在外面补课。"王阿姨看起来很无奈,"我也不想给孩子这么大压力,但现实就是这样。"
陈慧摇摇头:"我觉得还是要相信学校的教育。老师们都是专业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回家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不会差的。"
那段时间,两家人经常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而产生分歧,但都还算客气。小峰和小雨关系不错,经常一起写作业,一起玩游戏。
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小峰考了年级第45名,小雨考了第38名。七名的差距,在陈慧看来微不足道。
"你看,我们家小峰不补课也能考这么好,说明我的教育理念是对的。"陈慧有些得意地对丈夫说。
可是到了初一下学期,情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02
初一下学期开学没多久,陈慧就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
小峰的数学成绩开始下滑,从原来的85分左右降到了75分。英语也不如以前稳定,经常在一些语法题上出错。
"妈妈,数学课上老师讲的我有些听不懂。"小峰有些困惑地对陈慧说,"特别是那些应用题,我总是找不到思路。"
陈慧安慰他:"没关系,慢慢来。你可以课后问问老师,或者和同学讨论一下。"
但是小峰很快发现,班里的很多同学似乎都比他理解得快。那些在培训班学过的内容,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同学们很容易就懂了,而他却需要花更多时间消化。
"妈妈,小雨说她在培训班已经学过这些内容了,所以听课很轻松。"小峰有些羡慕地说。
陈慧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那是因为她提前学了,但这样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你现在理解得慢一些没关系,但理解得更深入。"
期中考试的结果让陈慧有些意外。小峰的排名掉到了年级第65名,而小雨却进步到了第28名。
看着成绩单,陈慧心里开始有些动摇,但很快又说服自己: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她更加不安。
班主任刘老师在家长会上提到:"现在很多孩子都在外面补课,学校的进度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建议成绩稍微薄弱的家长考虑一下课外辅导。"
会后,刘老师单独找到陈慧:"小峰最近的状态不太对,上课时经常走神,作业质量也下降了。我建议你们重视一下,可以考虑找个辅导老师。"
陈慧有些不服气:"刘老师,小峰在家里写作业很认真的,可能是学校的进度太快了?"
刘老师摇摇头:"进度是按照大纲来的,不算快。问题是现在班里大部分孩子都有课外辅导,基础比较扎实,课堂接受能力强。小峰缺少这个基础,自然跟不上。"
"那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不是有问题?"陈慧的语气有些激动。
"陈女士,我理解你的想法,但现实就是这样。教育环境变了,我们必须适应。"刘老师的话让陈慧无法反驳,"你再考虑考虑吧,别让孩子落下太多。"
那天晚上,陈慧失眠了。她在床上翻来覆去,思考着刘老师的话。
也许,她真的应该重新考虑一下?
第二天,她试探性地问小峰:"你想不想去培训班学习?"
小峰的眼睛亮了一下:"可以吗?我发现班里好多同学都去补课,他们讨论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插不上话。"
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陈慧心软了:"那...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然而,当她真正去培训机构咨询时,却被现实狠狠地打击了。
03
周末,陈慧带着小峰来到市里最有名的一家培训机构。
接待她们的是一个年轻的咨询老师,姓张。张老师很热情,先是让小峰做了一套测试题,然后详细分析了他的学习状况。
"小峰的基础还可以,但是解题思路不够灵活,特别是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比较弱。"张老师指着测试卷说,"现在初一下学期,如果抓紧时间,还是可以赶上来的。"
"那需要上什么课程?"陈慧问。
"建议数学、英语、物理三科一起上,这样效果比较好。数学重点抓思维训练,英语强化语法和词汇,物理提前预习初二的内容。"张老师拿出一个课程表,"我们这里有一对一和小班课,根据孩子的情况,建议先上小班课。"
陈慧看了看价格表,吃了一惊:"这么贵?"
一个科目一学期的学费就要八千多,三个科目加起来要两万多。这对于收入不高的陈慧一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现在都是这个价格,优质教育资源本来就稀缺。"张老师似乎看出了她的犹豫,"而且我们这里的老师都是重点学校的资深教师,教学质量有保证。"
陈慧咬咬牙:"那就先报数学吧,其他的再说。"
"建议您三科一起报,因为各科之间是有关联的。而且现在报三科有优惠,可以打九折。"张老师继续劝说,"您看小峰的情况,确实需要系统性的提升。"
最终,陈慧还是只报了数学一科。两万多的学费对她来说压力太大了。
开始上课后,小峰确实有了一些进步。数学老师讲解很细致,题型总结得很全面,小峰的解题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物理课开始后,小峰又跟不上了。英语的语法也越来越复杂,他掌握得不够扎实。
"妈妈,我觉得还是需要补英语和物理。"小峰有些苦恼地说,"数学虽然好了一些,但其他科目还是有问题。"
陈慧看着儿子困惑的表情,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开始后悔当初的犹豫,如果早一点开始补课,也许就不会这样被动了。
更让她受刺激的是,小雨的成绩在稳步上升。期末考试时,小雨已经进入了年级前二十名,而小峰只是稍微回升到第58名。
"你看,我早就说过要全面补课的。"王阿姨并不是故意炫耀,但她的话让陈慧心里很难受,"现在的孩子竞争太激烈了,你不补别人补,差距就出来了。"
陈慧点点头,心里却五味杂陈。她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不是真的过时了。
暑假期间,她咬咬牙,给小峰报了数学和英语两科的培训班。物理因为经济压力,还是没敢报。
"等初二再说吧,到时候再看情况。"她对自己说。
但她没想到的是,这个"等等看"的决定,会让她后悔三年。
初二开学后,小峰的状况有了改善,但依然不够理想。数学和英语勉强跟上了大部队,但物理成绩一塌糊涂。
更要命的是,初二又增加了化学科目。
"妈妈,化学好难啊,我完全听不懂。"小峰愁眉苦脸地说。
陈慧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这时候再想补课,已经有些晚了。培训班里那些从初一就开始系统学习的孩子,基础扎实得多,老师的讲解进度也很快。
小峰跟着学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完全跟不上进度,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
"算了,我可能就是不适合学习。"有一天,小峰突然这样对陈慧说。
听到儿子这么说,陈慧的心都碎了。她知道,这不是小峰不够聪明,而是她的选择害了孩子。
但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再后悔也没有用了。
04
初三是最关键的一年,也是陈慧最煎熬的一年。
看着小峰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成绩却没有明显提升,她的心情沉重得像块石头。
"妈妈,我觉得我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了。"小峰有一天哭着对她说,"班里的同学基础都比我好太多,老师讲的我总是理解不了。"
陈慧抱着儿子,眼泪也流了下来。她知道这不是小峰的错,而是她当初的选择造成的。
那段时间,她经常半夜醒来,想着如果能重新开始该多好。如果当初像王阿姨一样给小峰报全科补课,如果不那么固执地坚持所谓的"快乐教育",如果...
可是世界上没有如果。
中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小峰考了485分,连普通高中的分数线都够不上。王阿姨家的小雨却稳稳地保持在630分以上。
看着这个结果,陈慧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她想起三年前的自己,那么自信地说着"快乐教育",那么坚定地拒绝补课,现在想来是多么的可笑和愚蠢。
中考前一个月,她做了最后的努力,花了几万块钱给小峰请了一对一家教。但是临时抱佛脚,效果微乎其微。
家教老师很直接地告诉她:"小峰的基础太薄弱了,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提升。如果早两年开始系统学习就好了。"
又是"如果早一点"。
陈慧听到这句话,心如刀绞。
中考那两天,她比小峰还紧张。在考场外等待的时候,她看着那些自信满满走出考场的孩子,心里既羡慕又后悔。
她知道,其中很多孩子从初一就开始了系统的培训,三年的积累让他们在考场上游刃有余。而她的小峰,却要为她当初的错误选择买单。
中考成绩公布的那天下午,陈慧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颤抖着。
502分。
她看着屏幕上这个冰冷的数字,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三年来的所有坚持和信念,在这一刻彻底崩塌。
正在这时,楼上传来了王阿姨兴奋的声音:"雨雨,你考了638分!638分啊!重点高中稳了!"
638分和502分,整整136分的巨大差距。
陈慧想起三年前王阿姨劝她给孩子补课时说的话:"现在不补,以后会后悔的。"当时她还觉得王阿姨过于焦虑,现在才明白,那是过来人的忠告。
她翻出手机,找到了三年前和王阿姨的一段对话记录:
"慧姐,真的建议你给小峰报个班,现在孩子竞争太激烈了。"
"不用,让孩子快乐成长比什么都重要。成绩不是唯一的。"
"话是这么说,但中考可不会因为快乐给你加分啊。"
"相信我,不补课的孩子一样能考好。"
看着这些对话,陈慧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她终于明白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05
陈慧终于明白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补课和不补课的孩子,差距真的会越来越大。
晚上,她坐在小峰的房间里,看着儿子无精打采的样子,心痛得无法呼吸。
"妈妈,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小峰红着眼睛说。
陈慧紧紧抱住儿子:"不,是妈妈对不起你。是我的错误判断害了你。"
那一刻,她想起了三年来的种种细节。当初王阿姨给小雨报培训班时,她还暗自嘲笑人家太焦虑;当老师建议补课时,她固执地认为这是教育的功利化;当小峰成绩下滑时,她还安慰自己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借口。
第二天,她主动找到王阿姨,想要深入了解这三年来小雨的学习历程。
"其实我也不想给孩子这么大压力。"王阿姨看着憔悴的陈慧,语气很温和,"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现实。现在的教育环境就是这样,你不适应就会被淘汰。"
王阿姨告诉她,从初一开始,小雨就在培训班进行系统学习。数学培训班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课堂内容,而是拓展思维,提前学习更深层次的解题方法。英语培训班注重语法体系的构建和词汇量的积累。物理和化学的培训班更是提前预习,让孩子在学校学习时更容易理解。
"三年下来,雨雨的基础非常扎实。中考对她来说反而不算太难,因为很多题型她都练过类似的。"王阿姨说,"培训班的老师总结的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确实比学校的更全面。"
陈慧苦笑着问:"那费用呢?这三年你们花了多少钱?"
"大概十五万左右吧。"王阿姨毫不隐瞒,"确实不少,但现在看来是值得的。雨雨考上重点高中,将来考好大学的概率就大很多。"
十五万,这个数字让陈慧震撼。她算了算,自己三年来给小峰花在培训上的钱,总共还不到三万。
"我当时总觉得学校的教育就够了,为什么一定要花钱补课呢?"陈慧自问自答,"现在才明白,学校的教育只能保证基础,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额外的提升。"
王阿姨点点头:"现实就是这样。现在的中考,光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那些考得好的孩子,基本上都有课外辅导的经历。"
陈慧想起了班主任刘老师的话,想起了培训机构张老师的劝告,想起了家教老师的感叹。所有的人都在告诉她同一个道理,只是她当时听不进去。
06
那个周末,陈慧约了几个家长朋友聊天,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补课的真相。
她们聚在一家咖啡厅,话题很快就转到了孩子的教育上。
"我们家小明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补课了,现在初中毕业,考了625分。"朋友李梅说,"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效果确实明显。"
"我家小丽也是,初中三年光补课费就花了十二万。但她这次考了618分,能上省重点。"另一个朋友张华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现在回头看,这个投资是值得的。"
陈慧听着她们的分享,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她发现,周围孩子成绩好的家庭,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舍得在教育上投资,而且投资得很早。
"你们不觉得这样对孩子压力太大吗?"陈慧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压力肯定是有的。"李梅说,"但你看现在的就业环境,好大学和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现在给孩子一些压力,是为了让他们将来有更多的选择。"
"而且孩子适应能力很强,习惯了也就好了。"张华补充道,"关键是要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陈慧想起小峰曾经说过的话:"妈妈,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懂,只有我不懂?"当时她还安慰孩子说理解慢一点没关系,现在想来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那你们觉得,学校的教育有问题吗?"陈慧继续问。
"学校的教育没有问题,问题是竞争太激烈了。"李梅说,"学校要面对所有的学生,教学进度和深度都要照顾大多数。但培训班可以针对性地提升,这就是差距所在。"
"我们也不想这样卷,但不卷就会被甩开。"张华叹了口气,"这是一个囚徒困境,所有人都知道问题所在,但没有人敢先停下来。"
这番话让陈慧深有感触。她想起三年前的自己,那么理想化地想要让孩子快乐成长,却忽略了竞争的残酷性。
07
回到家后,陈慧开始反思这三年来的教育选择。她拿出笔记本,详细记录了小峰和小雨的成绩变化轨迹:
初一上学期:小峰45名,小雨38名,差距7名
初一下学期:小峰65名,小雨28名,差距37名
初二上学期:小峰72名,小雨22名,差距50名
初二下学期:小峰85名,小雨18名,差距67名
初三上学期:小峰95名,小雨15名,差距80名
中考成绩:小峰502分,小雨638分,差距136分
看着这组数据,陈慧清晰地看到了一个趋势:差距在不断扩大。
她开始分析原因。初一上学期,两个孩子的差距很小,因为小学的基础相对简单,大部分内容课堂学习就能掌握。但从初一下学期开始,随着学习内容的难度增加,有培训基础的小雨明显表现出了优势。
初二开始,物理科目的加入让差距进一步扩大。小雨在培训班提前学习了物理知识,理解起来很轻松;而小峰只能跟着学校的进度,常常感到吃力。
初二下学期化学的加入,更是让小峰雪上加霜。他在数学、英语、物理都没有完全跟上的情况下,又要应对新科目,压力可想而知。
而小雨则在培训班的系统学习下,各科基础都很扎实,学习新知识时能够举一反三。
"基础决定高度。"陈慧想起了这句话。三年的差距积累,最终体现在中考成绩上,就是136分的巨大差距。
她又想起了一个细节。初二的时候,小峰曾经很努力地学习,每天晚上都要学到十一点多。但即使这样,成绩依然没有明显提升。当时她还安慰孩子说努力总会有回报,现在才明白,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
培训班的系统性学习和学校的基础教学确实是不同的。培训班会总结题型规律,传授解题技巧,这些都能大幅提高应试能力。而仅仅依靠学校的教学,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确实显得不够。
08
小峰的分数只能上职业高中,这让陈慧难以接受。她开始四处打听,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出路。
经过多方咨询,她了解到有几种选择:一是花钱择校,进入普通高中;二是上职业高中,但选择好的专业;三是考虑出国留学。
择校费要十几万,这对陈慧家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且即使花钱进了普通高中,以小峰现在的基础,跟上高中的学习也会很困难。
职业高中虽然不是理想选择,但也有一些不错的专业。只是这条路和她当初对孩子的期望相差太远。
至于出国留学,费用更是天文数字,而且小峰的英语基础薄弱,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出国的要求。
"怎么会变成这样呢?"陈慧抱着头,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她想起小峰小时候的模样,那时候他多么聪明可爱,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心。是什么时候开始,他变得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是初一下学期数学开始跟不上的时候?是初二物理完全听不懂的时候?还是初三化学让他彻底绝望的时候?
陈慧意识到,每一次的"跟不上"都在消磨孩子的自信心。当差距越来越大时,孩子也就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行。
而那些在培训班学习的孩子,由于基础扎实,学习新知识时更容易理解,成就感也更强,形成了良性循环。
"教育真的是一个系统工程。"陈慧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每一步都会影响后面的路。"
最终,经过全家人的讨论,她们决定让小峰上职业高中,选择计算机专业。虽然这不是最初的期望,但也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
09
在小峰开学前的那个晚上,陈慧和儿子进行了一次深谈。
"小峰,妈妈要向你道歉。"陈慧认真地说,"这三年来,是妈妈的选择害了你。如果当初我能像王阿姨那样重视补课,你现在也许就能上重点高中了。"
小峰摇摇头:"妈妈,不能全怪你。我自己也不够努力。"
"不,你已经很努力了。"陈慧眼中含着泪水,"是妈妈的教育理念有问题。我以为让你快乐成长就够了,却忽略了竞争的现实。"
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妈妈现在终于明白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补课已经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需品。那些不补课的孩子,确实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小峰听着妈妈的话,心情也很复杂:"妈妈,你觉得如果重新来一次,我能考上重点高中吗?"
"肯定能!"陈慧肯定地说,"你不比任何人差。如果从初一开始就系统补课,你现在的成绩绝对不会比小雨差。"
这番话给了小峰一些安慰,但也让母子俩都感到深深的遗憾。
"妈妈,我在职高也会好好学习的。"小峰说,"虽然起点不如别人,但我会努力追赶。"
陈慧点点头:"妈妈相信你。而且妈妈也学到了教训,以后的每一步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那天晚上,陈慧写了一篇很长的日记,记录了这三年来的心路历程。她写道:
"今天我终于承认了一个事实: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补课和不补课的孩子,差距确实会越来越大。这不是因为孩子本身的能力差异,而是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同配置。
那些从初一开始就系统补课的孩子,在基础知识、解题技巧、应试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而像小峰这样没有补课的孩子,在竞争中确实处于劣势。
我曾经固执地认为快乐教育是对的,现在才明白,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单纯的快乐教育是不够的。教育需要在快乐和竞争力之间找到平衡。
如果能重来,我一定会从初一开始就给小峰报全科培训班。虽然会增加经济负担,虽然会给孩子一些压力,但这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必须做出的选择。
可惜,教育没有重来的机会。我只能承受这个选择带来的后果,并且从中吸取教训。"
10
小峰开始上职业高中后,陈慧也开始了新的反思。她加入了几个家长群,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育的真相。
在群里,她发现有很多和她类似经历的家长。大家都是在孩子的成绩出现问题后,才意识到补课的重要性。但为时已晚,只能看着那些从小就系统补课的孩子取得好成绩。
"我家孩子小学成绩很好,初中不补课就跟不上了。"一位家长说。
"我当时也觉得孩子天赋不错,不用补课。现在后悔死了。"另一位家长附和。
"关键是现在的教育环境变了,不补课真的很难竞争过那些补课的孩子。"第三位家长总结道。
陈慧发现,大部分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补课已经成为了提高孩子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那些不补课的孩子,确实会在学习中遇到更多困难。
她也了解到一些数据:在一些重点中学,90%以上的学生都有过课外培训的经历。在中考高分段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接受过系统的课外辅导。
"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普遍趋势。"陈慧意识到,"教育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了,我们必须适应这个变化。"
她开始研究那些成功家长的经验。她发现,那些孩子成绩优秀的家长,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第一,教育投资意识强。他们舍得在孩子教育上花钱,而且投资得很早。
第二,对教育环境认识清晰。他们不会固执地坚持某种理念,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第三,重视系统性学习。他们不是随便找个培训班,而是会选择有系统性的教育机构。
第四,家校配合密切。他们会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这些经验,我当初为什么没有重视呢?"陈慧反思着自己的过失。
她意识到,自己当初太理想化了。她以为凭借孩子的天赋和学校的教育就足够了,却忽略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现在她明白,教育是一个高度竞争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资源投入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果的好坏。
虽然这个认识来得有些晚,但总比永远不明白要好。至少,她可以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其他家长,让他们避免重蹈她的覆辙。
11
一年后,陈慧在小区里遇到了一位新搬来的邻居。这位邻居的孩子刚上初一,正在为要不要补课而纠结。
"我觉得孩子还小,应该让他快乐成长。"这位邻居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
听到这话,陈慧仿佛看到了三年前的自己。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认真地说:
"我理解你的想法,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补课和不补课的孩子,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不是因为孩子的能力问题,而是因为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同。"
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应该给他最好的教育资源。虽然会有一些压力,虽然需要经济投入,但这比将来的后悔要好得多。"
邻居听了她的话,陷入了沉思。
陈慧知道,每个家长都必须自己做出选择。但她希望,至少她的经历能够给其他人一些启示。
教育没有重来的机会,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家长必须面对现实,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这也许不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这就是当前教育的现实。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环境下,为孩子争取最好的教育机会。
来源:墙外探花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