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特别实用的话题,就是如何进行复盘。可能有些人还不太清楚这个词的意思,其实它最早来源于围棋,指的是下完一盘棋后,重新回顾每一步的走法,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这种“倒带”式的回顾,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能带来巨大的成长。我自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特别实用的话题,就是如何进行复盘。可能有些人还不太清楚这个词的意思,其实它最早来源于围棋,指的是下完一盘棋后,重新回顾每一步的走法,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这种“倒带”式的回顾,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能带来巨大的成长。我自己就一直在坚持做复盘,比如写“心态笔记”,这不仅让我能跳出当下的情绪,还能更客观地看待问题,把事情理得更清楚。
过去近三年,我通过持续复盘,状态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首先,我不再轻易被外界的声音影响。以前别人一句评价,可能会让我纠结很久,现在对那些无关紧要的杂音,我已经能够自动过滤,更加专注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其次,我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做事框架和长期目标。比如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中期目标:未来十年帮助一万人掌握写作能力,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有了这个方向,我每天的行动都变得更加有力量和意义。再者,我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方法。学习时,我会先用思维导图梳理整体结构,抓住核心要点,再尝试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工作时,则是先明确目标,然后认真执行,最后一定进行反馈和复盘。这些方法的形成,都离不开持续的反思和总结。
我们的大脑其实并不完全可靠,它会遗忘细节,也会美化记忆。比如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结果却不理想,可能并不是你不努力,而是方法出了问题。而定期复盘,就像给自己的行动拍录像,能让我们看清全过程,发现问题所在,并找到优化路径。
复盘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三步。第一步是记录,像写日记一样,把当天做的事如实写下来。不需要长篇大论,挑一两件重要的事,把过程理清楚就行。比如某天我学“如何复盘”,就会记下:先通读内容,再对比分析,确定步骤,画思维导图时第一次有点乱,但第二次整理到电脑上就清晰多了。关键是“真实”,不能凭感觉,否则复盘就失去了意义。
第二步是反思,针对某个问题,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比如为什么第一次画图会乱?是因为概念不清,还是步骤不对?只有把原因挖出来,才能真正理解问题。
第三步是提炼,把反思的结果变成可执行的行动指南。比如我总结出:画思维导图前,先理清内容框架,再按标准步骤刻意练习,直到形成习惯。这样下次再做,就知道该怎么下手,效率自然提升。
这三个步骤——记录、反思、提炼,循环往复,就能让我们的每一次经历都变成成长的养分。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清楚该怎么做,也越来越接近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每一天的复盘,都是在为更好的明天铺路。只要不停下脚步,进步就会持续发生。
来源:晓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