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羽落杏林,暖心护迁徙——走进病房社区,青年赋能“健康中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03:08 1

摘要:立足健康中国2030的宏大背景,北京科技大学灰雀医疗移民实践团·京羽杏林聚焦"社区-医院"两大核心场景,通过扎实的调研与切实的服务双向发力。团队在多家医院开展全流程医导服务,为患者提供就诊引导、流程咨询等实际帮助,构建了"信息-物质"支持网络;同时深入社区开展

立足健康中国2030的宏大背景,北京科技大学灰雀医疗移民实践团·京羽杏林聚焦"社区-医院"两大核心场景,通过扎实的调研与切实的服务双向发力。团队在多家医院开展全流程医导服务,为患者提供就诊引导、流程咨询等实际帮助,构建了"信息-物质"支持网络;同时深入社区开展多维调研,洞察百姓健康需求。在深耕主线服务的基础上,我们创新性地开展了"乡音计划"征集活动,以乡音乡情抚慰异地就医者的心灵;实施"晚安计划",为住院患儿提供睡前故事陪伴。最终,团队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慈善义卖,反哺异地就医家庭,形成了从需求调研到服务实施再到持续反哺的完整公益闭环。

7月21日至8月6日,北京科技大学灰雀医疗移民社会实践团·京羽杏林小队把“健康中国2030”的宏大愿景拆成一条条可感知的细节:32小时全流程医导、20期晚安音频、50条乡音视频、257份问卷、678分钟面对面倾听——全部发生在复兴医院、积水潭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广安门医院及14个社区之间。

调研需求洞察。团队聚焦“住”与“治”两大环节,把社区和医院连成闭环。社区端,队员在晴冬园、水映兰亭等点位发放257份问卷,回收221份有效答卷,访谈26位患者或家属,累计倾听678分钟,梳理出“流程导航、情感陪伴、信息同步”三大痛点。医院端,自制医导流程图,在门诊大厅32小时内陪跑挂号、取药、检查、住院、缴费、报销全流程,足迹遍及3家医院,平均为患者节省排队时间1.5小时。

多维赋能:朗读、课程、手工、特色产出、义卖。眼科诊室里的朗读者为等候检查的患者提供情感与心理支持;北京儿童医院的病房内,传统节日科普、七子之歌学唱情绪纸条制作等课程轮番上线;杭州新阳光线上课程中,消暑妙招、情绪罐子等吸引数十名儿童观看;积水潭医院手工课堂上,数名患儿完成了机械蝴蝶、粮食画等手工作品。松堂之家临终关怀病房内,志愿者陪退伍老人唱起军歌。晚安计划20期音视频累计播放量1.5万+,乡音计划50余条方言视频跨越20余省份。灰雀主题钥匙扣、便签纸、卡套义卖所得全部投入公益投放,不记金额,只记心意。

在北京第二医院,志愿者们围在老人身旁,在吉他伴奏中,他们合唱《明天会更好》,歌声里“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在走廊回荡,患者们跟着节奏轻轻拍手。二院护士长表示:“卧床的一些患者,他每天在医院的这个生活十分单调……咱们志愿者的到来与表演……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对生命的这种希望。”

从健康中国2030的顶层蓝图中抽出一根毛细血管,扎进北京“社区—医院”两大微观场景;把北科大“钢筋铁骨、求实鼎新”的育人精神锻造成一枚灰雀徽章——北京科技大学灰雀医疗移民社会实践团便贴着这枚徽章。当最后一盏病房灯熄灭时,快抬头望,灰雀的轨迹并未终止,这一扇灯窗,这孤桨一双,它也能远航。那些曾在这里被倾听的人,终将成为下一批倾听者;而那条由患者、家属、社工、学生共同延伸的路,正把短期的相遇拉成长期的守望。

来源:小生小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