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策略:以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ADS 3.0)和鸿蒙座舱为核心卖点,打造“智能即豪华”的品牌认知。例如,问界M9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系统,支持城市NOA和代客泊车,结合鸿蒙生态实现车机无缝互联。
华为:技术赋能+生态整合,重塑豪华体验
核心策略:以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ADS 3.0)和鸿蒙座舱为核心卖点,打造“智能即豪华”的品牌认知。例如,问界M9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系统,支持城市NOA和代客泊车,结合鸿蒙生态实现车机无缝互联。
渠道优势:依托华为终端门店快速铺开,覆盖核心商圈,强化用户体验。用户画像偏向科技尝鲜者和商务精英,追求智能化与品牌信赖度。
理想:精准定位家庭场景,以“无短板”产品突围
产品逻辑:聚焦“奶爸车”需求,通过增程式技术解决续航焦虑,以理想L系列为例,主打6座大空间、空气悬架和“冰箱彩电大沙发”配置。
用户运营:通过线下社区活动和车主KOL传播,建立强黏性用户社群,将口碑转化为销量。2025年推出纯电车型i8,试图打破单一动力局限。
蔚来:服务+体验驱动,构建高端生态闭环
差异化壁垒:以换电网络和BaaS电池租赁降低购车门槛,搭配NIO House、NIO Life等生活方式服务,塑造“用户企业”形象。例如,ET9搭载自研900V高压平台,强调性能和补能效率2。
品牌溢价:通过EP9超跑、Formula E赛事等高端IP提升品牌调性,吸引高净值用户,但高成本模式对盈利形成压力。
仰望U7定位“技术旗舰轿车”,需直面三大类竞品:
传统豪华行政轿车:宝马7系、奔驰S级、奥迪A8L
优势:百年品牌积淀、商务场景认可度、内饰豪华感。
劣势:智能化与电动化转型缓慢,用户群体老龄化明显。
新能源高端轿车:蔚来ET9、尊界S800、小米SU7 Ultra
蔚来ET9:换电生态+自研智能底盘,但定价或低于U7(预计80万级)。
小米SU7 Ultra:以1548马力、1.98秒破百的性能参数和52.99万低价“掀桌”,分流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年轻用户。
尊界S800:强调极致豪华配置(如劳斯莱斯同款星空顶),但技术标签较弱。
性能跨界选手:保时捷Taycan、特斯拉Model S Plaid
保时捷Taycan:操控基因和品牌溢价突出,但续航和智能化不及国产新势力。
Model S :三电机2.1秒破百,FSD智驾系统成熟,但内饰简约风格与行政需求错位。
优势分析:
颠覆性技术配置:
四电机+易四方平台,纯电版1300马力、插混版1360马力,性能对标超跑。
云辇-Z底盘技术,通过悬浮电机替代传统液压减振器,实现毫秒级悬架调节,兼顾舒适性与操控。
全球首搭全数字底盘,支持横纵垂三向电动控制,高速爆胎后车身姿态稳定性行业领先8。
差异化定位:
兼顾行政级空间(轴距3160mm)与运动化设计,瞄准“既要性能又要面子”的新贵群体。
提供纯电(720km续航)和插混(综合1000km+)双版本,覆盖多元需求。
劣势与挑战:
品牌认知鸿沟:比亚迪母品牌长期锚定中低端市场,百万级定价需说服用户为“技术溢价”而非“LOGO溢价”买单215。
设计争议:C形大灯和溜背造型被指“过于激进”,与传统D级车稳重风格存在冲突11。
市场容量有限:2024年百万级新能源轿车销量不足5万辆,需与ET9、尊界S800等争夺狭窄空间。
仰望U7的上市,标志着中国车企从“性价比突围”转向“技术定义豪华”的新阶段。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参数表的华丽程度,更在于能否将比亚迪的工程师文化转化为高端用户的情感认同。若能在品牌叙事、用户体验(如专属服务体系)上补足短板,U7或将成为BBA电动化进程中的“鲶鱼”,推动国产高端化进入硬核技术竞争时代。
来源:小贝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