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投胎转世,差距巨大,阎王爷:行动胜过一切言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4 17:06 1

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太上感应篇》《玉历宝钞》《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太上感应篇》《玉历宝钞》《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人们常说“言多必失”,佛家典籍中也有云:“多言多失,不如守黙”。

这语言与行动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实则深奥。

古时有一对老夫妻,一个善于言辞,一个默默行善,究竟谁的修为更高?

在阴曹地府,阎王爷会如何评判他们的一生?

这对老夫妻投胎转世后,又为何会出现天壤之别的差距?

这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天机和因果报应?

东汉末年,有一对老夫妻,丈夫李实修和妻子王巧语,住在洛阳城外一个小村庄里。

李实修这人啊,性子木讷,话不多,但心地善良,做事踏实。

村里有什么困难的活计,只要他知道了,二话不说就去帮忙。

修桥补路、救灾助困,他从来不推辞。

只是这人不太会说话,别人问他为什么要帮忙,他只是挠挠头,咧嘴一笑:“做点好事,积点德,哪有那么多道理。”

他媳妇王巧语呢,那可真是个能说会道的主。

她从小就喜欢听佛门故事,经常能把一些佛门中的因果报应、六道轮回讲得头头是道。

村里办红白喜事,她总能说出一番漂亮话,把人哄得开开心心。

家里来了客人,她能把茶水点心捧上来的功夫,就能把人逗得前仰后合。

不仅如此,她还爱去寺院听僧人讲经说法,回来后就能给村里人讲得绘声绘色。

有一次,村里闹旱灾,庄稼都快干死了。

李实修二话不说,带着几个壮劳力,日夜挖井找水源。

王巧语则在村头支了个棚子,给干活的人讲佛门故事,说什么“苦难是前世种下的因,今生受报是为了消业障”,还鼓励大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话听着确实在理,村民们听了心里也舒坦些。

又有一年,村里遭了水灾,李实修主动捐出家里的粮食,还带头修筑堤坝。

干得浑身是泥,累得直不起腰来。

王巧语也没闲着,她挨家挨户地劝慰:“这是老天爷给咱们的考验,咱们要心向善念,共渡难关。”还引经据典地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但只要我们心存善念,必有福报。”

就这样,一个默默做事,一个滔滔不绝,两人相伴一生。村里人都说:“李大爷做得多,李大娘说得好,这两口子真是绝配。”

转眼几十年过去,两人都已年过古稀。一场大病后,两人相继离世,魂魄来到了阴曹地府。

在森森阴气中,二人站在了阎王殿前。殿上端坐着阎罗王,手中拿着生死簿,威严肃穆。左右是黑白无常和牛头马面,个个面目狰狞。

阎王翻开生死簿,看着这对老夫妻的生平记载,问道:“李实修、王巧语,你们生前可有什么善恶之事要自己申辩的?”

王巧语立刻上前一步,口若悬河地说起来:“大王明鉴,我一生敬佛礼佛,每日诵经念佛,劝人向善。

村里有谁家有难处,我都会去开导他们,讲解因果报应的道理,使他们心生安慰。

我虽然没有多少财物可以施舍,但我用我的言语去播撒善念的种子,引导大家向善向好。

这难道不是功德一件吗?”

阎王听了,面无表情,只是点点头,又问李实修:“你有何话说?”

李实修挠挠头,憨厚地笑了笑:“大王,我没啥好说的。

我就是个庄稼人,不会说漂亮话。

平日里看到村里有困难的人家,就帮把手;遇到天灾人祸,就尽自己能力去做点事。

也没想过这是不是积德行善,就觉得大家一个村的,应该互相帮助。”

阎王听罢,合上生死簿,对二人道:“你们且去偏殿等候,待我核算你们的功过。”

二人来到偏殿,等了不知多久。

忽然,殿门大开,阎王手持生死簿走了进来。

他看着这对老夫妻,严肃地说:“经过核算,李实修一生行善积德,虽不善言辞,但行动真切,当投生富贵人家,享福报。

王巧语一生善于言辞,劝人向善,但实际行动较少,当投生一般人家,且需继续修行。”

王巧语一听,不禁诧异:“大王,我们夫妻二人,一个沉默寡言,一个口若悬河,为何他的福报竟比我大?这岂不是与佛门中’口业’的道理相违背吗?”

阎王摇头,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行动胜过一切言语。口中说得再多,不如身体力行一件。你夫君一生不善言辞,但每一次行动都是真切的善行,这比千言万语更有价值。你虽口善,但缺少实际行动,故福报有别。”

就这样,李实修和王巧语依照阎王的判决,分别投胎转世。李实修投生在京城一个富商家中,从小衣食无忧;而王巧语则投生在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家庭,生活虽不至于贫困,却也算不上富裕。

奇妙的是,转世后的二人性情却与前世截然不同。

前世的李实修投胎后变成了一个能言善辩的商人,以诚信经商闻名;而前世的王巧语转世后却变得沉默寡言,但勤于助人。

两人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下再次相遇,竟然又结为夫妻,却不知前世的缘分。

更奇妙的是,在他们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商人妻子默默行善,不求回报;而商人本人虽然能说会道,却始终记得父亲的教诲:“言多必失,行胜于言。做生意讲诚信,做人讲善行。”

一日,二人路过一座古寺,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方丈在殿前讲经。老方丈见二人走来,忽然笑道:“前世因缘,今生相遇。一个学会了行动,一个学会了沉默,阴阳互补,才是修行的正道。”

这话说得二人一头雾水,但心中却莫名感到亲切。殿前石碑上刻着“行动胜过一切言语”八个大字,金光闪闪,熠熠生辉。这是谁刻下的呢?当他们前去询问时,老方丈却早已不见踪影。

这段经历让他们若有所思。在之后的日子里,商人既善于言辞,又注重行动,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他的妻子虽然不善言辞,却用实际行动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二人相辅相成,家业兴旺,善名远播。

佛家有言:“口善不如身善,空言无补实际。”这对夫妻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言语如花,行动才是结果。

真正的修行,不在于能说多少大道理,而在于能行多少善事。

就如《金刚经》中所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真正的修行与觉悟,不在于外在的形式与言辞,而在于内心的真实与行动的力量。

阎王爷的那句“行动胜过一切言语”,不仅仅是对这对老夫妻的评判,更是对所有世人的警示。在漫长的六道轮回中,唯有真实不虚的善行,才能积累真正的福报,最终脱离苦海,到达彼岸。

正如世尊在《杂阿含经》中所言:“众生所作业,不亡失不坏,因缘和合时,然后受其报。”因果报应,如影随形。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行善积德,如春之行,不见其增;为恶造孽,如磨刀石,不觉其减。

唯有行胜于言,志诚于心,方能积累真正的功德。‌‌​​‌​‌​​‌‌‌‌​‌​​‌​​​​‌​​‌‌​​​‌​​‌‌​‌​‌‌​​‌‌‌​‌‌​​‌​​​‌‌​​​‌‌‌‌‌​​​‌‌‌‌‌​​​‌‌‌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