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回答遭遇“广告植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01:42 1

摘要:AI大模型出现,传统搜索引擎的互联网“入口”地位受到了影响:越来越多年轻人习惯使用AI搜索,甚至在做决策之前先征求大模型的意见,理由之一便是大模型生成的内容里“没有广告”,用户不用担心自己可能无意间点进搜索引擎的广告内容。

AI大模型出现,传统搜索引擎的互联网“入口”地位受到了影响:越来越多年轻人习惯使用AI搜索,甚至在做决策之前先征求大模型的意见,理由之一便是大模型生成的内容里“没有广告”,用户不用担心自己可能无意间点进搜索引擎的广告内容。

但广告已慢慢渗透到AI大模型中。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出现了一个名为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生成式引擎优化)的商业模式,其核心是通过迎合AI在联网搜索时的抓取功能,让相关品牌的内容能够出现在大模型生成的回答里,从而达到营销目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GEO从业者给出了3600元至29800元不等的报价。

当AI生成遭遇“内容优化”,这将对大模型产生怎样的影响?以GEO为契机,AI大模型的出现又将如何颠覆现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对此,记者采访了提供GEO服务的品牌营销方,以及大模型厂商、安全行业从业者。

“投喂”大模型喜爱的内容

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商机。

“××培训班哪个好?”“××直播平台有哪些?”当记者以上述提示词咨询Deep⁃Seek,DeepSeek很快生成了一个完整的回答。

只不过,这份回答是经过品牌方“优化”的结果,如在针对某领域直播的问题时,DeepSeek在回答中按照不同业务类型对平台进行了分类,其中两个分类类别都提到了同一个品牌,而该品牌正是GEO营销商向记者推销服务时介绍的“优化案例”。

8月20日至9月1日,记者联系了多家GEO营销商,接触并了解了GEO这一在AI大模型生态之内衍生出来的商业模式。

“我们主要做关键词广告,默认主投平台是Deep⁃Seek,其他平台则随机投放。”一家GEO营销商告诉记者,“价格是3600元/季度,10800元/年,在此期间会一直维护关键词内容的出现。”

另一家GEO公司的客服人员则在面对记者咨询时表示,其提供3800元至29800元不等的“套餐服务”,其中“尊享版”服务可以收录12个或以上的关键词,“关键词不要定得太泛,否则不容易和头部企业竞争,可以定位在细分领域。”

那么,GEO是怎么做到向大模型中植入品牌内容的呢?

“大模型喜欢短句,基本上200字以内的小段落的内容最容易抓取。它很难抓取长篇大论的内容,而且需要非常清晰明确的语言。不像人类喜欢使用大量修辞堆积情感,大模型最喜欢的是直接、明确、段落分明的内容,长篇大论堆叠的关键词越多,弯弯绕绕的表达越多,对大模型越是负担。”艾加营销集团元力科技首席战略官Frank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9月1日,记者通过查询DeepSeek在回答中自带的“引用”功能定位到了经GEO“优化”后的某品牌内容的来源网页,发现这些被DeepSeek抓取的自媒体网页内容确实符合“200字以内小段落”的特点,内容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自然段”,虽然并不太符合传统的人类撰写文章的习惯,但对AI来说却显得更加“通俗易懂”。

被DeepSeek抓取的自媒体内容

此外,上述被抓取的内容分别来自今年5月、7月、8月的网易号自媒体。其中一些自媒体6月才注册,一些自媒体账号甚至已经“销号”。

“GEO可以通过提升内容在AI大模型训练数据和检索中的可见性和可理解性来提升被抓取的概率,如优化数据来源(爬虫友好型),优化语义(表达逻辑清晰、上下文关联丰富……)等。优化内容适配模型的‘引用’行为,如提供可摘要提炼的关键点、模型友好型文本结构、方便引用理解格式等。此外,提示词工程逆向、内容的权威性、内容更新频率也会对GEO的效果产生影响。”在北京一家AI公司从事技术方向管理层工作的徐飞(化名)告诉记者。

事实上,就连此类AI抓取的内容也有可能是AI生成的。8月28日,一家GEO营销软件经销商告诉记者,其虽然不直接提供GEO服务,但是提供“GEO+SEO软件”,“你可以使用我们的软件自己生成内容,全网自动化发到你的网站和自媒体,我们还会自动将新内容提交到搜索引擎,最终让品牌内容被AI搜索。”该经销商还提供了豆包、通义千问、文心一言、Kimi等AI大模型上的搜索案例。

大模型与GEO“攻防”战

目前,GEO虽然还属于“新鲜事物”,但已经开始影响模型内容的生成。有用户就对记者表示,觉得DeepSeek“不如刚推出时好用”了,其体现之一就是总会抓取一些低质量自媒体生成的内容。

“目前出现生成式引擎优化GEO的生意,大模型回答里可能渗透广告或营销倾向,比传统广告更隐蔽。当用户问‘哪个品牌最好’时,大模型可能输出被‘投喂’过的预埋信息。用户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营销信息。”绿盟科技天枢实验室主任研究员顾杜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顾杜鹃看来,GEO的兴起为大模型内容生成带来了营销风险。一方面,模型在识别营销内容时面临困难。GEO中营销内容可能被巧妙地嵌入到看似中立的信息中,模型可能难以识别其营销意图,同时互联网数据中缺乏对营销内容的明确标注,使得模型在生成回答时难以主动避开营销信息。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模型公司对于GEO可能带来的风险大多持乐观态度,认为其风险可控。

徐飞告诉记者,目前来说GEO影响并不会太大,“类比一下,就是在海量图书馆里放一些更容易被大模型这个‘超级大学生’理解和读懂的书,且在他好拿的位置上,同时还有正版标识和导师推荐,自然被引用的概率就高一些。”

顾杜鹃告诉记者,模型应建立“常识”以避免被网络内容误导,大模型应从多种独立且可信的信源获取信息,避免单一信源的偏见影响生成结果。在生成回答时,检查内容与上下文的一致性,确保回答的逻辑性和真实性。同时增强模型的透明度,使用户能够理解模型生成内容的依据,提升信任度。当前面对GEO的营销风险,大模型在识别营销内容和建立“常识”方面技术有待升级。

她认为,用户也需要学习辨别和避免GEO的营销内容,包括在获取信息时,保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对于关键信息,尽量从多个独立且可信的来源进行核实。另外,也要留意平台是否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标识或提供警示信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GEO营销内容。

观点信息获取模式改变信息分发模式也就改变

实际上,GEO的出现也代表着当AI大模型“飞入寻常百姓家”时,固有商业模式的“更新换代”。

记者发现,目前有不少GEO公司的前身是SEO(搜索引擎优化),其背后的逻辑则对应了搜索市场的发展。

“SEO形成已经很多年,目前SEO在全球市场的规模大约为800亿到1000亿美元。”Frank告诉记者,“GEO概念大概在2024年7月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使用搜索引擎改用AI大模型,大模型具备很强的聊天机制,消费者不像搜索引擎只是搜索一个问题,而是采用多轮交互,导致了和之前搜索不同的行为,我们称之为0点击搜索。如果消费者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模式发生改变,就意味着信息内容的分发模式也会发生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行为和消费过程的改变,一定会激发新的商业需求。”

Frank估计,今年传统搜索的流量会下降10%,明年会下降25%,按照这种形势发展,2027年有可能有一半的搜索会发生在AI大模型里。对于品牌主而言,不可能放弃这一块的“蛋糕”。

今年二三月份,有客户找到Frank所在的公司,开始尝试GEO,“一些来自3C数码电子和消费品业务的客户认为GEO很有趣。而一些B端场景客户的选择就没有那么多,比如一些从事化工原料的客户无法投放C端广告,主要依赖的就是搜索引擎,此时传统搜索引擎市场的下滑对他们的影响就很大。”

在Frank看来,GEO并不完全意味着“广告植入”,其底层逻辑是在AI时代,品牌方一样希望自己“被看见”,“GEO所谓的优化,就是如何保证内容可以被看见、正确识别并正确反应,品牌方不希望自己成为AI世界中的‘隐形人’,希望自己能够准确出现在用户需求的场景中,特别是一些依赖搜索引擎获客的B端品牌。”

“低质量的GEO并不会长期存留,只有大模型的向量数据库或者大模型认为可信的信源才会长久保留,如果GEO仅依靠短期的‘投毒’或者联网影响大模型的搜索结果,那么它一定是短期的事,相关答案可能第二天就会消失,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我不支持大家去做有害的GEO,目前海外的GEO就比较理性,从长远角度分析,在未来实现AI大模型、品牌主、消费者三方的共赢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记者从多家AI大模型公司了解到,目前在AI生成回答中通过广告方式增加营收还并不成熟,出于可能丢失用户的原因,大多数公司对于广告问题避而不谈,主要的目标依然是“开疆拓土”。

“我个人理解AI搜索不会取代传统搜索引擎,它们的适用场景并不一样。传统的是对精确内容的响应,AI搜索更像是对模糊问题的请教和清晰化过程。因此商业模式也不会完全相同。”徐飞说。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