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高盛集团为首的华尔街金融巨头联手投行做空黄金,打算通过操控金价来收割一波全球财富。
2013年4月,国际黄金市场迎来了一场史诗级的对决。
以高盛集团为首的华尔街金融巨头联手投行做空黄金,打算通过操控金价来收割一波全球财富。
然而,一群来自中国的普通大妈突然出现,以一己之力横扫黄金市场,用惊人的购买力给华尔街上了一课。
这场在中国大妈眼中看来再普通不过的购物事件,不仅击溃了华尔街的野心,更是在10多年后的2025年间,因金价暴涨而成为了投资史上的一件经典案例。
如今再次从上帝视角来看,你会发现这件好像无厘头的事件,背后更多的是传统文化,和金融霸权碰撞的缩影。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快速席卷全球,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此时,美联储不得不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开足马力疯狂向市场印刷大量美元以防止经济崩溃。
由于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美元开始贬值,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价格则一路飙升。
至2011年,国际金价已从08年的800美元/盎司(约177.48元1克)暴涨至1922美元(1金衡盎司等于31.1034768克)!
黄金暴涨引起了华尔街的忌惮,因为黄金走强,就意味着美元霸权的动摇。
于是2013年4月,高盛集团联合多家投行策划了一场针对黄金的“金融围猎”。
首先,高盛联合美林证券在期货市场抛售出了400吨黄金,相当于全球年产量的15%。
然后,高盛集团的分析师再联合媒体散布言论:“黄金很快会跌到1000美金以下。”
这一下,市场顿时陷入恐慌,无数持有黄金的人纷纷开始抛售。
短短一周的时间,国际金价便从1559美元/盎司暴跌至1321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265.5元/克),跌幅达到了15%!
到了这一步后,高盛集团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了。
现在的他们只需要继续在市场上制造恐慌,以此引发“恐慌性抛售”。
等大家都在争相抛售的时候,高盛集团再在金价触底的价格时抄底回购。
这时候,市场上的黄金大量减少,高盛集团再散布利好消息,以此让金价再度飙升,从而实现套利。
可以说,这一套玩法那些华尔街金融巨头们从来就没有失利过,可惜的是,他们这次的对手是中国大妈。
自古以来,黄金在中国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中国人爱黄金,那可是爱到骨子里的。
这不仅是因为黄金的价值,更多的还是一种文化。
黄金在中国是一种美好的象征,在古代,黄色是帝王的象征。
而那些美好的品格和事物,都恨不得用黄金去形容。
例如一诺千金、金兰之契、金童玉女、金玉良言、金榜题名等等等等。
所以当金价暴跌的消息传到中国时,中国大妈们兴奋了。
那天,56岁的上海程大妈,看着电视新闻里滚动播放着金价跳水的消息后,第二天清晨便带着15万元积蓄挤进了金店,买了500克黄金。
店员提醒她:“现在买可能还要跌。”
程大妈只是笑笑:“没关系,留给我孙女当嫁妆。”
像上海程大妈这样的故事,此时正在全国各地同时上演。
北京的王阿姨用买房的首付款换了金镯子,深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妈,用麻袋装走了整整10公斤的金条!
各个地方的金店也都被扫购一空,店员甚至挂出了“今日售罄”的牌子……
短短10天,300吨黄金从全球市场消失在了中国。
按当时汇率计算,这场“黄金大劫案”耗资约1000亿元人民币!
华尔街的操盘手们最初对此嗤之以鼻。
在他们看来,这些连最基本的金融知识都不懂的中年妇女,就像是股市里的散户一样,盲目跟风后被一刀收割。
高盛分析师甚至在报告里嘲讽:“中国大妈的购买力就像春天的柳絮,看似铺天盖地,实则转瞬即逝。”
然而,华尔街的精英们低估了黄金作为实物资产的特殊性——当市场上可流通的黄金被大规模吸纳后,任何做空策略都会变成无本之木。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物以稀为贵”。
当黄金的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减少后,黄金的价格就会开始上涨,从而导致做空失败。
2013年底,黄金的价格一路上涨,反弹至1487美元。
面对如此势头,高盛集团不得不狼狈平仓,避免进一步的资金亏损。。
英国《金融时报》惊叹:“东方主妇用菜篮子的智慧,击碎了华尔街的金融模型。”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随后的七年里,金价如同过山车般起伏。
2015年,黄金跌至250元/克时,程大妈的女儿劝她抛售止损,她没有同意。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美联储再次开启无限量化宽松,金价再次如火箭般蹿升。
到2024年春天,上海金交所报价突破560元/克,程大妈的那根金条价值已超27万元。
而当年那位麻袋装黄金的大妈再次悄然现身,用10公斤黄金给儿子在深圳买了套婚房。
2024年腾讯新闻测算:“若大妈们持有黄金至当年,总收益将超720亿元,平均年化收益率约5%!”
当年那些嘲笑大妈“人傻钱多”,“缺乏金融常识只知盲目跟随”的财经博主们发现,若将同期A股涨幅与黄金收益对比,上证指数从2000点涨至3000点的成绩,在大妈们80%的收益率面前黯然失色!
2025年,黄金的价格再次飙升,2025年3月20日,国际金价触及到3057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 714.27人民币/克)。
此时,商场里挤满了抢购“金豆子”的90后。
这些曾经在社交媒体上玩梗“抄底不如抄作业”的年轻人,如今自嘲道:“质疑大妈,理解大妈,成为大妈。”
现在看来,中国大妈的成功其实是多方因素下所影响的。
如果说把黄金换成其它东西,那么这次华尔街又将获得成功。
可惜的是,他们炒的却是黄金。
中国大妈买黄金,更多的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自己穿戴,给孩子当嫁妆,留着当传家宝。
大妈们的这种简单粗暴地想法,却恰恰证实了黄金作为终极货币的底层逻辑和价值。
也揭露了西方金融精英们对于草根的轻视,以及金融模型的局限性。
正如网友所言:“华尔街懂K线,但大妈们懂历史。”
这场战役的终极启示告诉我们: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最朴素的常识或许也能成为最犀利的武器。
来源:越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