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3次省市级教学竞赛一等奖,3年省级“优课”,8项省市级课题,5本教学专著,1部个人文集,100余节云端微课——这是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周琴老师在三尺讲台刻下的专业高度。光环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坚守,将“爱生如子”的初心,化作点亮无数童心的温暖微光。
33次省市级教学竞赛一等奖,3年省级“优课”,8项省市级课题,5本教学专著,1部个人文集,100余节云端微课——这是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周琴老师在三尺讲台刻下的专业高度。光环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坚守,将“爱生如子”的初心,化作点亮无数童心的温暖微光。
心之所至 爱育无声
“周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想你了!”出差途中,二年级小沐稚嫩的语音让周琴心头暖流涌动。这份依赖,源于她将“以心育心”理念融入日常点滴。她的目光总能捕捉到细微的需求:递汗巾给体弱的小敏,轻声提醒过敏的小郭不要吃虾,拍照鼓励孩子喝水。教室角落的“百宝箱”(创可贴、碘伏、小发卡),是无言的关怀驿站。
“了解是教育的前提”,她不顾路远,执意家访王同学,得知老人大冬天顶寒风送孙女上学,想起曾因未穿校服批评她,瞬间红了眼眶,紧拥孩子道歉:“对不起,是老师错怪你了”,从此王同学桌上多了一个暖手宝。小廖摔伤住院,她抱书赶到病床边,彩笔画图讲解,展示全班祝福卡。小廖妈妈感动地说:“您比爹妈还上心!”小强家遭变故濒临失学,她第一时间家访安抚,在全班带头捐款,当善款交到小强父亲手中时,这个硬汉泪流满面。及时的援助守护了小强的求学梦想,更让孩子们亲历一堂“守望相助”的生命大课。
体验为径 活动育人
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政教主任期间,周琴始终铭记“立德树人”。她深知,真教育在课堂,更在生活广阔天地。
针对孩子主动性不足、怕吃苦,她创造性设计“争当十星文明学生”活动,将规范细化为一个个可追赶的小目标,延伸至“五星级班级”“十佳美德少年”评选,营造比学赶帮氛围。
她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精心策划“红绿橙蓝”四大实践活动:追寻“红色足迹”,带孩子们深入乡村,感受变迁,培育家国情怀;担当“绿色使命”,组织江堤环境调查,根植环保责任;传递“橙色温情”,鼓励孝亲行动(倒水、捶背、拥抱),强化家庭美德;砥砺“蓝色志向”,通过“挑战自己”“今天我当家”等活动,磨炼意志技能。这些立体化育人场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家校同频 共育生态
周琴老师深知“教育非学校独角戏”,视家长为最重要伙伴。她的“家长漂流日记”妙招,让家长轮流在一个本子上写育儿点滴、困惑、建议和孩子的进步。真挚短句,智慧长文,互动留言,让这流动的“纸上家长会”成为联结心灵的纽带,播种真心,收获共育力量。
她的另一个法宝是“成长护照”,引导家校形成合力。开学时发放,里面有:“孩子,我相信你能做到”:明确安全、卫生、学习等基础目标,引导自我管理;“家校联系卡”(每周一页):三方(家长陪伴、我的悄悄话、老师有话说)协同记录孩子生活、学习、阅读及情绪。
这本护照悄然成为紧密联结家校的无形纽带,形成共育闭环。学期末“魅力家长”荣誉,是对协同付出的最佳礼赞。
从“学科骨干”到“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周琴老师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蕴藏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中。她用心上好每一课,将每个学生都放在心间,成为师者最朴素的注脚。她如一盏温暖的灯,恒久伫立讲台,用自己的光和热点亮孩子前行的梦想。
来源:闪现哭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