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的项目是为了贯彻扶贫政策,帮助低收入人群、失业人群、负债人群脱困。投入1000元,180天之后就能得到1000万元,加入项目后每个人都将是央企国企干部,入住保供村后享受免费医疗、养老、教育等福利……”交1000元坐领1000万元有何猫腻?经过6个月的深挖
“我们的项目是为了贯彻扶贫政策,帮助低收入人群、失业人群、负债人群脱困。投入1000元,180天之后就能得到1000万元,加入项目后每个人都将是央企国企干部,入住保供村后享受免费医疗、养老、教育等福利……”交1000元坐领1000万元有何猫腻?经过6个月的深挖细查,山东省惠民县检察院逐步揭开了这场精心编织的利用国家政策编造虚假国家项目实施的网络骗局。
(9月2日《检察日报》明镜周刊)
“投入1000元,180天回报1000万元,还能成为央企干部、享受免费医疗养老”。估计这样的情节和桥段,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也只有短剧敢这么来。“天方夜谭”式样的“做梦发财”,不可能成为改写人生的“好事”,不过是网络诈骗的拙劣剧本。当检察机关揭开骗局面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1900多名受害者的血泪,更应警惕此类“天上掉馅饼”式骗局背后的套路与危害。
这场骗局的“高明”之处,在于精准拿捏了部分人群的心理弱点。骗子冒用“中国乡村振兴局”等国家机关名义,伪造“红头文件”和任命文书,将诈骗包装成“惠民生国债”“首都保供村”等“国家项目”。从农村妇女张某被“任命”为“项目总负责人”,到其组建“集团”、设立多个部门,整套流程模仿正规机构运作,让不少渴望改善生活的人信以为真。而“日收益4%”“分精装房”等承诺,更是直击低收入人群、失业人群对财富和保障的迫切需求,一步步诱使受害者落入圈套。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骗局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从上线伪造身份、编造项目,到中间人组建团队、层层发展会员,再到利用USDT虚拟货币转移资金,每一环都经过精心设计。本案中,张某等7人在短短半年内骗取资金超600万元,涉案人员分布全国,足见其扩散速度之快、危害范围之广。更讽刺的是,部分犯罪嫌疑人起初也是“受害者”,却因贪念或侥幸心理沦为骗局的“帮凶”,形成“被骗者骗他人”的恶性循环。他们从“受骗的群演”变成了“骗人的主演”。
案件判决虽为受害者讨回公道,但更重要的是敲响警钟:所有“低投入高回报”的承诺,本质都是“低劣的短剧”。骗子之所以能屡屡得手,根源在于部分人存在“一夜暴富”的幻想,对“国家项目”“权威文件”缺乏辨别能力。正如办案检察官所言,此类诈骗已逐渐向电信网络诈骗靠拢,手法更隐蔽、传播更迅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贪念,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保持本能警惕。
防范此类骗局,既需要司法机关持续发力,通过全链条打击斩断诈骗网络,也需要每个人筑牢心理防线。惠民县检察院开展的线上反诈宣传、线下送法进社区等活动,正是通过普及诈骗套路,帮助群众擦亮双眼。对于普通人而言,记住“三不原则”便是最好的防护:不轻易相信“高收益”承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投入1000元得1000万元”的谎言,最终以7名被告人获刑、受害者资金难追回收场。这起案件再次印证: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奇迹,只有精心设计的陷阱。唯有理性看待财富,警惕贪念作祟,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我们痛恨骗子的“低劣表演”,可是更痛恨“低劣表演”何以有人“入戏太深”?投入1000元,半年后就能给你1000万,不是骗子有“印钞机”,而是你成了骗子的“人民币”!
来源:评底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