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意思!湖南一公办本科院校拟更名“大学”,可新校名却似民办高校,引发校友不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23:15 1

摘要:据数据统计:2003年到2025年已有30所左右公办本科院校更名为“大学”,比如嘉兴学院更名为嘉兴大学、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新乡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医药大学等等。

学院更名为“大学”已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常态了,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实力进步的体现。

据数据统计:2003年到2025年已有30所左右公办本科院校更名为“大学”,比如嘉兴学院更名为嘉兴大学、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更名为桂林医科大学、新乡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医药大学等等。

而未来会有更多学院更名为“大学”,如中原工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榆林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安徽科技学院、皖南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等本科学院都有望更名为大学。

并且连民办院校湖南信息学院都立志到2035年力争更名为“湖南信息大学”,那作为公办本科院校,你又有啥资本不努力更名呢?

当然,我们知道,学院更名为大学定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比如校名如民办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佛山大学,不仅校名响亮大气,更是在3个月后获得博士点,1年后获得保研资格,令人羡慕。

但并不是所有学校更名大学后,它的新校名就会响亮。

比如湖南有一所公办本科高校拟更名大学,可新校名却似民办高校,引发校友强烈不满,它就是长沙学院。

长沙学院,何许“校”也?

它前身是1970年的教师培训班,1974年定名为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发展不如意,多次迁校址,在1981年与长沙基础大学属同一机构两个校名,经过“贷款”发展,1983年创办长沙大学,1996年原长沙基础大学并入,2004年升格本科并更名为长沙学院。

长沙大学变成长沙学院,是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如今,长沙学院拟更名为大学,大家第一想法是恢复“长沙大学”。

为啥这样想呢?

其一是长沙大学是长沙学院的前身,恢复曾用校名,理所当然。

如同佛山大学曾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而又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为佛山大学。

其二是以“长沙”城市命名,容易牢记且知名度高。

其三是以历史大学命名,更能让校友们有归属感。

其三是长沙地铁站已设了长沙大学站名,说明,当地都认可了长沙大学,那长沙学院更名为“长沙大学”是众望所归。

用“曾用名”,这应该是很多本科学院更名大学的一个直接选项吧。

可令人万万没想到,长沙学院不按常理出牌啊,新校名却转向了“长沙文化科技大学”。

长沙文化科技大学,啥意思啊?这校名一听就像民办高校,直接引发校友不满。

那长沙学院为啥放弃“长沙大学”而拟用“长沙文化科技大学”呢?

查了查资料,才知道这是基于长沙市“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定位和马栏山视频文化创园产业。

并且湖南省“十四五”规划强调文化科技融合,纳入国家高校设置规划,获得了省级重点投入。

可能有人看不懂这句话啥意思?

简单地说,国家有规划,投钱了,那得有“面子”工程啊,于是,你们懂的!于是长沙文化科技大学应时代而生。

抛开长沙学院更名“风波”不谈,长沙学院还是非常不错的,开设有50多个本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功能材料、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动画、广播电视编导等本科专业实力不错。

本科招生上,长沙学院令家长们欢喜令人忧,忧愁的是招生专业有物流管理、生物制药、环境工程、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等就业不是令人满意的大学专业。

令家长和考生欢喜的是长沙学院招生分数不高,比如2025年在江西物理类招生最低分504分、在湖北物理类招生最低分510分、在江苏物理类招生最低分515分、在广东物理类招生最低分512分、在贵州物理类招生最低分492分、在重庆物理类招生最低分500分等等,很适合高考成绩480分至520分之间的考生报考。

综上所述,长沙学院算是一所不错的本科院校,有更名“大学”目标就有期望。

但是不得不说明一点,长沙学院的硕士点有点少,这会直接影响到它的更名进度,能否更名为“大学”,还得看长沙学院的真正实力。

那么重点来了,你支持长沙学院更名为曾用名“长沙大学”还是“长沙文化科技大学”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文章仅供参考)

来源:花小妹谈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