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三月,荆楚大地春光旖旎,盛放的油菜花为春日写下金黄的序章。3月22日至23日,以“提单产 强保障 当好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排头兵”为主题的湖北农垦油菜“田间日”活动在荆门市沙洋县成功举办,省内8家油菜种植大场和12家粮油生产企业、规模种植主体代表齐聚荆门
进入三月,荆楚大地春光旖旎,盛放的油菜花为春日写下金黄的序章。3月22日至23日,以“提单产 强保障 当好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排头兵”为主题的湖北农垦油菜“田间日”活动在荆门市沙洋县成功举办,省内8家油菜种植大场和12家粮油生产企业、规模种植主体代表齐聚荆门市沙洋县,通过田间问技、企业问需、政策问效,共同探索单产提升之路,助力湖北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观摩 花海里的“高产密码”
3月22日下午,沙洋县李市镇三峡村千亩油菜花海随风涌动、花香扑鼻,在“金”彩照人的风景背后,还蕴藏着油菜的“高产密码”。
三峡村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区面积达1200亩,去年10月中旬分别播下中油杂501、华油杂50、华油杂62R等6个高油酸油菜品种和多个本地双低油菜品种,通过CK对照,将为当地的高油酸油菜新品种引进和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沙洋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刘婷介绍:“示范区亩产目标200公斤,比沙洋县亩均产量多10公斤!秘诀是‘五优联动’——优种、优机、优肥、优管、优收。”
中国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沙洋。沙洋县秋播油菜面积达80万亩,为了把油菜花变成富民强县的金疙瘩,当地立足资源禀赋,除了不断选育新品种,还尤其注重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大力推广油菜“两段式”收割,推动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1%,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吃干榨尽 博物馆里的“认知革命”
“高油酸菜籽油油酸含量超75%,抗氧化性是普通菜籽油的3倍,营养价值可媲美橄榄油!”在全国首个油菜博物馆里,一行鎏金大字抓人“眼球”。展柜内一瓶瓶“农谷壹号”高油酸菜籽油泛着金黄的光泽,标签上“零反式脂肪酸”“低温冷榨”字样格外醒目。“过去都说菜籽油‘土’,现在我们的油已经进入了高端商超!”湖北长岭粮油科技公司的负责人感慨到,该公司通过低温压榨锁鲜技术,不仅保留了油菜籽的天然香气,还将出油率提升了8%,市场反响热烈,产品远销上海、陕西、四川等地。
油菜博物馆里,“尖板眼”比比皆是,油菜花提取物制成的面膜、精华液,油菜籽粕制成的蛋白饲料,油菜秸秆加工而成的生物基润滑油,油菜籽榨油后残渣制成的有机肥……沙洋县依托产业优势,充分挖掘油菜蜜用、菜用、饲用、花用、肥用等多重功能,真正把一株油菜“吃干榨尽”,引得与会代表连连赞叹。
丰收在望 当好“鱼米之乡”排头兵
夜幕降临,荆门市乡村振兴学院渊虑楼灯火通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农垦处、湖北省油菜办、荆门市农业农村局、沙洋县农业农村局与8家油菜种植大场和12家粮油生产企业、规模种植主体代表济济一堂,围绕油菜单产提升,展开面对面的交流讨论。
农场代表们相继分享了全域推广机艺融合的油菜智慧化高产高效技术、虾稻共作田埂油菜和油菜下水田种植等新模式,粮油企业代表则就消费市场与加工环节提出各自的建议。“丰收前40天最关键,防菌核病要‘一促四防’!”湖北省油菜办农艺师程泰在交流时说到,他强调机收减损对油菜丰收至关重要,并提醒大家要抓住关键时期,做好病害防控和收割管理。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农垦处负责人表示,农垦是农业的国家队,必须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展现担当,下一步将创新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技术集成与推广,开展单产提升劳动竞赛;发挥农场联盟作用,整合资源、抱团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贡献农垦力量。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