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1年以来,我市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几年来,驻村第一书记不断向乡村汇聚自己的优势资源,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一茬接着一茬干,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核心提示
自2021年以来,我市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几年来,驻村第一书记不断向乡村汇聚自己的优势资源,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一茬接着一茬干,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市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轮换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重庆日报记者选取了两位刚离任的驻村第一书记代表,讲述他们用文艺记录乡村、宣传乡村的故事。
酉阳天馆乡杉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孔宇:
他两年为村民画了七十多幅肖像
8月27日,记者来到四川美术学院时,孔宇正蹲在地上整理厚厚一沓水彩画稿。这些画稿一共有70多幅,画的都是质朴的村民。
“这是老支书毛正文,他一直很关心村里年轻干部的培养。”“这位是村文书倪世兴,你看他手里还拿着一个苞谷。”“这是熊海发,是名养猪大户。”……孔宇翻动画稿,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画里的人物,这些人物,是他在酉阳天馆乡杉坪村当驻村第一书记时结识的。
孔宇为村民们作画。受访者供图
用“一幅画”的时间走进村民的内心
2023年5月,川美教师孔宇随市委办公厅帮扶集团来到酉阳山区,担任天馆乡杉坪村驻村第一书记。
刚到杉坪村,望着村支书报来的村情简介,他不禁皱起了眉头——全村721户村民,脱贫户就有168户641人,重点监测对象2户4人。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他走访了全村700多户人家。但在和村民的一问一答中,他发现了村民有一套专门应对干部走访的“套话”。
如何才能走进村民的内心?一个念头在孔宇脑海中闪现:运用自己的美术特长,为村民画一幅水彩肖像。
画一幅水彩肖像需要两个多小时,他想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与村民交谈,了解他们的家庭收支,人口情况,以及对未来的期望等。
起初,村民大多不好意思当模特,孔宇便主动背着画夹上门作画。他特意挑选那些年纪较长、热情健谈的老人作画,“这是因为他们不仅对村庄了解更深,而且能自然地与人交流。”孔宇说。
孔宇为村民们作画。受访者供图
这天,他正坐在院子里为村民作画。87岁的勾金顺老人就静静地站在一旁,直到孔宇歇笔的间隙,他才走上前来不好意思地轻声问道,“孔书记,能帮我也画一张吗?”
这是第一位主动请孔宇作画的村民,孔宇欣然应允。作画间,勾老汉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起早逝的妻子,又讲起自己年轻时如何靠着捡瓦片、干苦工,独自一人将孩子拉扯成人。
渐渐地,靠着这种特殊的走访方式,孔宇和村民的关系越来越近。谁家孩子刚考了大学,谁和谁是亲戚,谁家又新添了小孩,他都了然于胸。从这些家长里短,孔宇看到了一个更为鲜活的杉坪村。
70多幅人物肖像串起一本“民生荟”
孔宇的有一幅取名为《找水人》的画,画中的人物名叫勾顺勇,曾连续担任了三届村干部。
孔宇刚来到村里,就碰上一件棘手的事,受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杉坪村四组、五组的水源遭到破坏。村民们拧开水龙头,流出的不再是清水,而是淅淅沥沥、泛着浑浊的黄汤。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熟悉当地地形的勾顺勇站了出来,“走,我带你找水去!”他拉着孔宇的手就往山上奔去。
此后的一个多星期,他们爬坡过坎,一连钻了好几个山沟。终于在天馆乡康家村的一处山坳里发现一股清冽的山泉。
孔宇立即联合当地政府积极争取协调,最终由酉阳缘溪水务投资285万元,启动饮水工程。管道翻山越岭,终于将这股甘泉引到了村民家中。当清澈的山泉水“哗啦啦”从村民家中流出时,孔宇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他决定为一同找水的勾顺勇绘制一幅人物肖像,这便有了《找水人》这幅画。
孔宇的画。受访者供图
除了解决人饮水源,孔宇还和乡亲们一起打通断头路,将产业路修到田间院坝,他也为那些修路人留下了画作。
过去连通杉坪村七组的道路是一条泥结石路,货车开不进来,村民只能用小推车将农特产品挑到最近的马路上去卖,很不方便。
驻村期间,孔宇拉着村组长熊绍明一起谋划道路硬化方案,在县民宗委的支持下,成功打通了这条全长1.5公里的入户便路,使沿途28户150名村民的出行状况得到改善。
今年7月,孔宇任期届满即将离村。临别前,他特意为熊绍明画下一幅肖像:画中的他脚穿解放鞋,静静望着门外新修的硬化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找水的勾顺勇、修路的熊绍明、热心老支书毛正文……这些肖像画记录的远不止村民的容貌,画的背后更隐藏着一个个真诚、温暖的民生故事,串起了杉坪村的“民生荟”。
画出村民的新生活
“这是刘正福,我驻村这几年,他是转变最大的。”孔宇翻动着画册,目光停留在一位身着蓝布衫的老人身上。
很多年前,刘正福的老伴便去世了,他一辈子没有出过大山,年纪大了更喜欢窝在家里,有时儿子出门干活,他就自己一个人坐在院子前发呆。
变化是从孔宇驻村之后开始的。作为来自川美的驻村第一书记,他联动学校资源,在杉坪村发起了一场场“乡村美育”行动。他带着川美的学生,扛着颜料爬梯上墙,把村里那些斑驳破旧的墙面当作画布,绘制了一幅幅倡导孝道、友善、勤劳的巨幅墙绘,原本灰扑扑的村落仿佛一夜间被注入了新的灵魂。
杉坪村本就山清水秀,墙画“上新”后,更吸引了不少川美的学生自发前来写生。他们三三两两坐在田坎边,随着画笔的起落,山川、稻田汇成一幅幅浑然天成的画卷。
孔宇的画。受访者供图
村子里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刘正福的生活也愈发充实热闹。有一次,他看见几位游客正对着路旁的墙绘拍照称赞,便主动迎上前去,向他们讲述墙绘背后的故事。游客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赞叹。“现在我父亲整个人看上去比以前精神多了,他常常主动为游客指路、讲解,很有活力。”刘正福的儿子刘海说。
今年,孔宇来到刘正福家中拜访。老刘笑盈盈地搬来一把竹椅,端坐在院子里,欣然为孔宇当起了模特,于是便有了这幅生动的人物画。后来,孔宇还将画作的复印版本赠送给老人,老人一直将它珍藏在堂屋的抽屉里。
这两年,在孔宇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杉坪云雾山茶、蜂蜜、清脆李、核桃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甚至远销到重庆市外,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今年7月,驻村期满之际,孔宇将这支乡村振兴的画笔交到了川美同事梁子川手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梁子川擅长壁画创作,他将继续为杉坪村植入艺术基因,既满足村民的精神需求,又能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城口县庙坝镇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谯治:
她把庙坝的乡情乡音写进民谣
8月29日,立秋已过,城口县庙坝镇庙坝村,悠扬的歌声从手机里流淌而出,在村委会小院里轻轻回荡。这会儿,20出头的小伙子彭国松正在民宿帮忙,音乐传来的刹那,他突然停下手中的活儿自豪地说,“这是谯书记为我们写的歌,现在庙坝有活动,也会放这首歌。”
谯治(右)正在走访村民。受访者供图
彭国松口中的“谯书记”,正是民进重庆市委会派驻庙坝村的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谯治。2023年6月,这位土生土长的重庆城里姑娘,踏进了城口的青山绿水之间,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
初到庙坝村,她便被这里的美所吸引。村子掩映在莽莽群山中,抬头就能看见满天繁星,一到夏夜,窗外的蝉鸣虫吟更是不绝于耳。“这种浑然天成的美是每个普通人触手可及的,也是大城市中所没有的珍贵体验。”她说。
然而,令她苦恼的是,如此美丽的地方却鲜为人知。村里常住人口多是留守老人和小孩,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村子也渐渐失去活力。
“怎样才能让山外的人也能看见村子的美?”这个念头在谯治心中日夜萦绕。早在高中时期,她就迷上了音乐创作,经常写歌、弹唱,渐渐学会了用民谣记录心事、描绘憧憬。
一天,她忙完村里的工作,像往常一样返回村里河坝边的出租屋。走在河岸边,望着天边初升的星辰,一段旋律悄然在心中浮现。“何不将眼前这片山水谱写成歌,用音乐把庙坝的美唱给山外的人听?”这个念头从她心底冒出,她情不自禁打开手机录音功能,倾听着庙坝河的潺潺水声和山谷里传来的风声,不自觉地哼出了一段调子。
回到家后,她顾不上休息,立刻将词曲整理出来,取名为《从前有座山》。这首民谣这样唱道:“是大家的山,载大家的庙,崇德忠魂佑江山,站起来了……”
谯治告诉记者,庙坝镇原名为“崇德乡”,因山上有庙、山下有坝,后来才得名“庙坝”,这里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现在当地有不少青壮年在外务工,歌曲创作的目的就是唤醒庙坝游子心底的乡愁。
2023年9月,庙坝镇村歌村晚大会举行,她与镇政府的同事张越洋一起带着这首歌登上舞台,轻柔的旋律、悠扬的歌声唤醒了大家的乡愁,台下的乡亲们聚精会神地聆听,有的还拿出手机拍下短视频传给了出门在外的亲朋好友。
除了《从前有座山》,村民们最耳熟能详的歌曲还有谯治创作的《庙坝河》。
“我站在九重山下的庙坝河,争艳花落激浊扬水波……风酿的蜜口味如何,尝尝你会懂,西北季风吹过,我的庙坝河……”歌曲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借助蜂蜜的醇甜、季风的流转和山雪的静谧等意象,透过婉转的旋律,缓缓勾勒出庙坝的自然图景,让人们仿佛置身其间。
这首深受当地村民们喜欢的民谣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
“我从小在城里长大,工作后大部分时间又都在办公室里写材料,在驻村之前,农村工作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板块。”谯治说。
短短两年时间,她却用实际行动为自己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这期间,她和当地镇村干部一起组织村集体腊肉炕房项目建设,招引承租企业,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还成功扩大了村里山地鸡的养殖规模,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去年初春,她成功将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的春季研学项目落地在庙坝镇,为镇上的优势资源打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周末,她躺在场镇租住的房屋里,回想着一年多的驻村生活,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庙坝河》的创作。
“其实创作这首歌,除了是对庙坝自然风光的咏诵外,更多的是对自己驻村工作的抒怀。像歌里的那句‘好在有你带我,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抒发的就是与当地镇村干部并肩作战的真切感受。”谯治说。
她说:“刚开始村民们总会好奇我为什么想来驻村,其实到村里能真正学会眼睛向下看,‘山不向我而来,我就向山走’,我用歌曲开头的这两句回应了老百姓的疑问。”
去年7月,重庆音乐广播联合“野歌音乐会”走进庙坝镇,举办了一场乡村公益阅读演唱会。主持人带领野歌会乐队,让她和当地青年学生一起,与当地孩子们共同演唱了《庙坝河》《小美满》《孤勇者》等歌曲。自此之后,《庙坝河》渐渐流传开来。谯治拉着彭国松一起为歌曲录制了MV,并在乐饭音乐工作室的支持下以单曲的形式发布在音乐平台上。村民用手机就能听到谯治写的歌,不少年轻村民甚至能跟着旋律哼唱几句。
今年7月,谯治驻村期满,完成了驻村第一书记的轮岗交接。如今,她创作的民谣,依然在庙坝的山间唱响,她对广袤原野的眷恋,依然在延续。
记者手记》》》
驻村干部,用一己之长补乡村之“短”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于一体,特殊的地形地貌赋予了重庆“山城”的立体风貌,也造成交通阻隔、资源分散的发展困境。 自2021年以来,我市向重点村落选派了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他们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走田坎、跑市场、调纠纷……选派到乡村一线的驻村干部不仅要把自己变成“村里人”,还要发挥自身所长,为乡村振兴赋能。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驻村干部应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帮助村里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把好项目引进来,把基础设施短板补起来,把返乡能人留下来,让村民们富起来;
乡村全面振兴,不光农业要增效益,农村也要增活力。
驻村干部还可以发挥自身所长,用一幅幅绘画作品描绘乡村、用一台台文艺表演展现文明乡风、一场场体育活动凝聚人气,让村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