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甲醇卖到7200元一吨,是灰醇三倍,有钱赚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22:40 1

摘要:2025年3月29日,上港能源旗下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在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为韩新海运公司“HMM Green”轮(巴拿马籍)加注绿色甲醇2902.5吨,绿色甲醇来自内蒙古易高,估算价格为2102万元,估算单价为7241元/吨。

撰文 | 小博

编辑 | 小雨

近期,根据金联创氢能团队的研究估算,内蒙古易高项目生产的绿色甲醇,作为船舶燃料在上海港的加注价格达到了约7200元/吨。

金联创氢能团队的测算依据是:

2025年3月29日,上港能源旗下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在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为韩新海运公司“HMM Green”轮(巴拿马籍)加注绿色甲醇2902.5吨,绿色甲醇来自内蒙古易高,估算价格为2102万元,估算单价为7241元/吨。

2025年5月5日,上港能源旗下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在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为韩新海运公司“HMM Forest”轮(巴拿马籍)加注绿色甲醇3110吨,绿色甲醇来自内蒙古易高,估算价格为2258万元,估算单价为7260元/吨。

两次价格都在7200元每吨左右。

上海港为远洋船舶加注绿色甲醇。

这一价格不仅引人注目,更是对传统化石能源甲醇(下称“灰醇”)市场的一次巨大冲击。根据市场数据,当前灰醇价格普遍在2300-2400元/吨的区间内波动,这意味着绿色甲醇的溢价高达三倍。

如此巨大的价格鸿沟,自然引发了市场的核心疑问:绿色甲醇卖这么贵,真的有“钱”景吗?

要理解7200元/吨的价格是否合理,首先必须拆解其价值构成,并将其与传统灰醇进行对比。二者虽然化学成分同为甲醇,但其价值基础和市场定位已截然不同。

可以确定的是,7200元/吨的绿色甲醇,并非单一的生产成本,而是一个包含了生产、物流、服务及环境价值的终端综合价格。其构成可以粗略分解为:

1. 出厂成本: 这是指在内蒙古等生产基地的绿色甲醇生产成本。

2. 物流与储存成本: 从内蒙古等内陆地区运输至上海港,涉及长途陆路或铁路运输,以及在港口的储存、转运费用,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 港口加注服务费: 作为一种新兴的船用燃料,其加注作业需要专门的设施和流程,相关服务费用也会计入最终价格 。

4. 绿色溢价: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此溢价的支付方——国际航运公司,购买的不仅是燃料本身,更是其背后附带的“碳减排凭证”。

面对国际海事组织(IMO)日益严苛的温室气体减排法规 和企业自身的ESG目标,航运巨头们有强烈的合规需求。绿色甲醇作为当下技术最成熟、最可行的低碳船用燃料之一 ,其环境价值能够帮助船东满足这些硬性要求。因此,7200元的价格本质上是市场为“脱碳”这一服务支付的对价。

相比之下,灰醇是一个高度成熟的化工大宗商品,其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煤炭或天然气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决定。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2025年下半年,中国工业甲醇(灰醇)的市场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

例如,2025年9月2日的数据显示,工业甲醇价格约为2241.67元/吨。

回顾过去三年的价格走势,灰醇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例如,2022年市场曾呈现“M”型趋势,年底均价达到2698元/吨 。而进入2023年后,价格大幅下跌,华东港口均价从年初的近2700元/吨跌至年中的2180元/吨 。这种波动主要受宏观经济、下游需求、煤炭价格以及国内外装置检修等因素影响。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确定,当前灰醇的市场公允价格在2300元/吨左右。绿色甲醇7200元/吨的价格确实是其三倍有余,二者已不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

但是,虽然绿色甲醇的售价高昂,其生产成本也非常高昂,盈利空间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丰厚。

以三北地区的生物质气化路线生产的绿色甲醇为例。

生物质气化制甲醇技术,简言之,就是将农林废弃物(如秸秆、木屑等)在高温下气化,产生合成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将合成气通过催化反应合成甲醇。这条路线被认为是实现绿色甲醇规模化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

根据多项行业研究测算,当前阶段,通过生物质气化路线生产绿色甲醇的完全成本大约在3800元/吨至4000元/吨之间 。这一成本远高于煤制甲醇(约2000元/吨),但与7200元/吨的售价相比,似乎留下了可观的利润空间。然而,这个成本数字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挑战,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于原料。

成本分析显示,生物质原料的采购成本是整个生产环节中最核心、占比最高的部分,通常占到总成本的70%至79% 。

中国的生物质资源虽然总量巨大,但面临着几大难题:

• 高度分散,收集难:生物质主要分散在中国广大农村的农户手中,缺乏规模化的收集、打包和运输体系。这导致“收储运”成本极高。

• 缺乏标准化: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生物质(如玉米秸秆、稻草、林业废料)热值、含水量、杂质各不相同,给标准化的气化炉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

• 价格波动剧烈:由于缺乏成熟的供应链,生物质的收购价格受季节、区域供需、中间商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很大,使得项目运营成本难以预测和控制。

在“三北”地区,虽然农林资源丰富,但冬季寒冷漫长,收储条件更为苛刻。要确保一个年产数十万吨甲醇项目(例如,年产50万吨甲醇约需100-150万吨生物质)的原料稳定供应,企业必须投入巨资自建或深度绑定一个高效、可靠的收储运体系,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挑战。

除了原料,其他成本同样不容忽视:

• 资本支出:生物质气化和甲醇合成装置的初始投资巨大。设备的折旧是固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效应对降低单位成本至关重要 。

• 能源消耗:气化、压缩、合成等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尤其在一些耦合了绿氢的技术路线中,电价成为决定成本的关键变量 。“三北”地区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若能实现“绿电”直供,将有效降低能源成本。

• 运营维护:包括人工、设备维护、催化剂更换等。生物质原料中的杂质可能导致设备腐蚀和催化剂失活,增加维护成本 。

综上所述,一个位于内蒙古的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其出厂成本约为3800元/吨。这仅仅是起点。要运到上海港并完成加注,我们必须考虑中间环节的成本。虽然具体数据难以精确,但粗略估算,从内蒙古到上海数千公里的铁路或公路运输费用、港口仓储和处理费用,每吨至少在数百元甚至上千元。

因此,“出厂成本(约3800元)+ 物流仓储(约500-1000元)+ 港口服务费及其他(>200元)” ,总成本可能达到4500-5000元/吨以上。这样看来,7200元/吨的售价,虽然仍有利润,但毛利率并非想象中那么惊人,且高度依赖于对前端生物质供应链的成本控制能力。

金风科技副总裁曾表示,目前提供的生物甲醇现货价格为DOB(指货物运到目的地国港口,含运费、保险费、目的港卸货费)东北亚820美元每吨,按照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5700元左右每吨。

这个价格平衡了目前生产成本,船东承受能力,市场供需关系,应该是市场真实价格反映。

这么看,绿色甲醇的价格并不像市场想象的溢价明显。稍微在供应链、原料成本控制上不过关,就可能亏本。

未来,绿色甲醇的绿色溢价,仍取决于国际航运业的脱碳决心、IMO法规的执行力度,以及绿色氨、绿氢等其他替代燃料的竞争格局。

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原料成本的控制是关键:。企业盈利的命脉掌握在生物质原料的成本和稳定供应上。无法有效控制原料成本的企业,随时可能被成本波动吞噬利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