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6日,图达通更新港股De-SPAC上市招股书,第三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之后,8月31日,禾赛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或成“全球激光雷达回港上市第一股”;而早在2024年1月,速腾聚创已率先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
2025年夏末秋初的港股市场,正迎来一场激光雷达行业的资本盛宴。
2025年8月26日,图达通更新港股De-SPAC上市招股书,第三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之后,8月31日,禾赛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或成“全球激光雷达回港上市第一股”;而早在2024年1月,速腾聚创已率先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
至此,全球激光雷达赛道三大头部企业——图达通、禾赛科技、速腾聚创,正以不同路径向港股集结,一场关于技术、市场与资本的“终极对决”已然拉开帷幕。
图达通三冲IPO迎转机
2025年8月26日,图达通更新招股书,以117亿港元估值推进De-SPAC上市,成为其三年内第三次冲刺资本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图达通曾尝试纳斯达克上市未果,此次转道港股,募资将主要用于研发新一代激光雷达架构、升级生产线及全球扩张。
此次更新的招股书显示,公司虽仍高度依赖蔚来,但客户多元化已初见成效:与深向科技、嬴彻科技等商用车企合作量产,并斩获宏景智驾、Pony AI等十家新客户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非车用领域的突破更为亮眼。
据介绍,图达通在机器人领域已拿下九识智能、驭势科技等企业的物流、环卫订单,2024年累计交付激光雷达49.3万套,市场份额达20.7%。
不过,其财务压力仍存,2022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7亿美元,2025年Q1亏损收窄至1481万美元。
分析认为,若此次港股上市成功,资金将助力其研发MEMS架构及拓展欧洲市场。
禾赛科技“回港”冲刺
禾赛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或成“全球激光雷达回港上市第一股”。
2025年8月31日,这家全球激光雷达市占率三连冠的企业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发行不超过5123.62万股完成双重上市。
最新财报揭示,禾赛科技二季度营收7.1亿元同比增超50%,净利润突破4410万元实现GAAP盈利;上半年总交付量54.79万台超越去年全年,其中ADAS交付量同比增长237.5%。
尤为亮眼的是机器人业务,二季度交付量激增743.6%,JT系列发布5个月即破10万台。支撑这一成绩的是其深厚的技术护城河——四代自研芯片整合七大核心部件,平台化架构实现70%零部件共享,赫兹工厂自动化率达100%。
目前,禾赛已服务50国客户,并与24家车企达成量产合作,募资将用于研发、扩产及机器人市场开拓,其“汽车+机器人”双引擎战略渐入佳境。
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领跑”
作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速腾聚创的资本故事更具标杆意义。
2024年1月5日,成立十年的速腾聚创于港股上市,成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上市首日市值超190亿港元。
最新财报显示,速腾聚创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7.83亿元,净亏损收窄至1.49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22.2%。其中,机器人及其他应用激光雷达销量同比暴增420.2%,占总销量比重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第100万颗车规级固态雷达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该里程碑的企业;EM数字平台斩获8家车企45款车型定点,其中某新能源车企一次性授予32款车型订单。在L4级自动驾驶领域,其“EM4+E1”组合覆盖全球90%头部企业,Robotaxi出货量有望年内破万。
与此同时,公司战略转型为“智能机器人增量零部件供应商”,推出E1R广视场雷达、Airy半球雷达等产品,与库犸科技签订120万颗割草机器人雷达大单,开辟消费级机器人蓝海。
港股成战略要地和“跳板”
三家激光雷达企业虽然路径各异,但均以港股为“跳板”,瞄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中,图达通计划通过De-SPAC交易规避传统IPO流程,锁定117亿港元估值;禾赛科技以“双重上市”模式强化全球资本联动;速腾聚创则依托港股平台巩固其全球最大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生产商的地位。
事实上,港股IPO不仅是融资工具,更是企业争夺技术话语权、供应链主导权和全球市场份额的战略支点。
此次三大巨头的港股竞逐,不仅是企业融资行为,更是中国激光雷达产业全球话语权争夺的缩影。
未来,随着车载市场渗透率提升与机器人、智慧城市等新场景爆发,港股有望成为全球激光雷达技术商业化的核心枢纽。
长三角G60激光联盟陈长军转载
热忱欢迎参加我们在2025年9月23-25日举办的第三届深圳eVTOL展和激光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大会(9月24日
来源:江苏激光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