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阅场到百家门,嘉定“90后”民警始终走在同一条使命的延长线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22:15 1

摘要:明天(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纪念大会,其中包括约70分钟的盛大阅兵。十年前,嘉定“90后”小伙沈业成光荣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曾经在天安门前接

明天(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纪念大会,其中包括约70分钟的盛大阅兵。十年前,嘉定“90后”小伙沈业成光荣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曾经在天安门前接受检阅的年轻士兵,如今已是嘉定区戬浜派出所的一名基层民警。

十年后再度回首,身着警服的沈业成仍心潮澎湃。“阅兵场就是战场。”他目光坚定地说,“迈开正步的那一刹那,所有激动和紧张都被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取代。心中别无杂念,只有一个信念——坚决完成任务。”

两度落选不言弃,

日夜加练终圆阅兵梦

2015年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下,身形清瘦、脸庞略显稚气的沈业成,与战友们昂首阔步,气势如虹。那一年,他21岁,刚从大学校园走进军营不久,就在这场世界瞩目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迎来了人生中最为光荣的时刻。然而,他此前险些和这份光荣的使命擦肩而过。

“当时共在我们部队开展了三轮选拔,前两轮我看着身边优秀的战友相继被选上,心中感到既羡慕又急切。”最后一次选拔前,沈业成一遍遍练习到深夜,不断查漏补缺、提高自己。凌晨的训练场、鱼肚白的天空都见证着那颗追寻梦想、坚韧向前的决心。日复一日训练打下的底子,让他在最后考核时超常发挥,就这样,他的名字终于上了名单。“那时候,阅兵场就是我军人梦最真实的模样。”沈业成说。

事实上,作为土生土长的嘉定人,沈业成始终是父母悉心养育在身边的独子。“他从小没吃过苦,所以当我们知道他报名参军都很意外,反复问了很久才知道,孩子内心埋着一颗军旅的种子。”沈业成母亲刘玉芳说道。

而播种人正是沈业成的爷爷——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刘玉芳说,或许是血液里流淌着的军人血脉,让孩子义无反顾走上了这条路。

沈业成爷爷的复员军人证明书

2015年春节前夕,刘玉芳与丈夫沈卫彪来到部队看望儿子。得知沈业成将投入更加严格的阅兵训练,两人意识到,下一次见面,很可能要等到他退伍之后。

分别那天的场景,沈卫彪至今记忆犹新:儿子穿着略显宽大的迷彩服站在雪地里,身形清瘦却站得笔直,向他们端端正正敬了个军礼。所有牵挂与嘱咐最终没有说出口,他们只是朝儿子竖起大拇指,转身走进风雪之中。那一刻,温热的泪水悄然滑过脸颊。“他身上的那股劲儿,和我父亲年轻时一模一样。”一向严肃的沈卫彪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发颤,“这是一种传承。我相信他一定能行——不仅完成训练,更要正步走过天安门。”

磨破七双军靴,

把绝对整齐刻进肌肉记忆里

带着父母的鼓舞,沈业成正式开启为期8个月的封闭式训练。由于体能和身形尚未完全达标,沈业成曾在初期考核中险些失利。为此,他在完成日常高强度训练之余,主动加练至深夜一两点。

“鞋底磨穿了七八双。”沈业成回忆道,脚掌的厚茧每天中午都要剥掉一层,“北京的夏天闷热难耐,柏油路温度高得烫脚,使劲跺两下,疼痛感就立刻麻木了。”

一个人做到标准并不难,难的是整个排面25人动作完全一致。个人能力达标,如何实现整体如一的默契,仍是受阅训练的核心挑战。“最关键的是‘七线统一’。”他如数家珍地列举,“帽线、鼻尖线、下颌线、枪线、手线、脚线、枪托线……整个排面从侧面看去,25人只能看到一个人。”

动态标准同样苛刻:步幅必须精准控制在75厘米,脚掌离地高度严格保持25厘米。“刚开始觉得能踢到前方架起的钢管就不错了,”他笑着说,“后来才明白,既要避免用力过猛踢伤自己,又要确保脚掌落地铿锵有力、声音整齐划一。这就是中国军队的训练——把绝对整齐刻进肌肉记忆里。”

问及训练中最难忘的片段,他毫不犹豫地提起那个雨夜。 在一次阶段性考核中,他们排面成绩落后,被要求加练。天空突然下起瓢泼大雨,雨水顺着头盔和衣领不断灌入,士兵们的情绪逐渐低落。就在此时,首长举着喇叭冲进雨幕,声嘶力竭地喊道:“我和你们一样想家!但祖国更需要现在的我们!”

那一刻,分不清脸上是雨水还是泪水,所有人仿佛被点燃一般,顶着狂风暴雨一口气踢完八百米正步。“那脚步声隆隆作响,仿佛百万雄师准备出征。”沈业成回忆道。

2015年9月3日,当他的正步落在长安街的地面上时,心中没有慌乱,只有一个念头:以千百次锤炼凝聚成的肌肉记忆,展现出最铿锵的军姿,向世界彰显当代中国军人忠诚无畏、威武文明的精神风貌。

橄榄绿换成藏青蓝,

军旅梦想在警营延续

从部队退伍后,沈业成更加明确了人生方向:“要么在军营,要么在警营。”怀着这份信念,他开始苦啃法律条文,最终跨专业考入公安队伍。

制服从橄榄绿换成了藏青蓝,军旅梦想在警营延续。在棘手案件面前,即便初出茅庐,他也毫不畏缩。一次追捕行动中,他随同事从上海一路追踪至广州,由于嫌疑人突然转向,又连夜驾车赶往湖南一处偏远山区,连续20多个小时马不停蹄,最终在天亮前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这是派出所领导、同事对沈业成的一致评价。而在这刚毅外表的背后,同样有着细致与共情。

沈业成所负责的戬浜地区是上海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之一,大型货运车辆日均通行量逾千辆,人员混杂。去年,一名大货车司机因酒后殴打烧烤摊服务员被刑事拘留。这对治安民警而言本是一起常规案件,但在通知家属签字时,司机妻子怀抱幼子哭着向他求情的场景,却始终萦绕在他心头,久久难以释怀。

“大货车司机打人被拘留虽属咎由自取,但一次冲动却可能让他丢掉工作,甚至影响整个家庭的生计。”基于这一判断,沈业成开始重点关注物流从业者纠纷引发的治安问题。他强化警社联动,持续面向货车司机群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用真实案例以案说法,并发动“卡嫂”和园区负责人参与前期调解,力争将涉货运司机的各类警情处置在早、化解在小。

记者从嘉定公安分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区域相关案事件数量显著下降。“他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电话24小时开机。我们很多司机都是半夜进场,遇到事情他总是第一时间帮忙解决。今年以来,整个园区都没发生过打架冲突事件。”恒迪物流园区负责人谢东丰表示。

派出所的工作,琐碎繁杂。调解邻里矛盾、走访商铺企业、守护辖区安宁……听上去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沈业成说:“军队讲的是‘军民鱼水情’,警察也一样——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才对得起这身制服。”

“就像当年踢正步,不做到标准,不会停。”从警7年来,沈业成参加分局“砺剑”专项行动等,和同事一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400多名,参与抓捕行动足迹遍布全国各省市。

记者手记

“受阅一次,光荣一生。”——这句话,沈业成始终铭记于心,那是他参军报国的初心。十年过去,那些在2015年响起的声音仍真切地落在他记忆里:训练场上的风声、雨声,和天安门前如雷的脚步声。

如今的他,已过而立,但行走的姿态依旧青春。他说,受阅和从警,看似两段旅程,实则走在同一条使命的延长线上。真正的光荣,不是在镜头前接受欢呼,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沉淀。它藏在办案途中踏出的每一步、群众脱口而出的一句“谢谢”,以及深夜加班后那份疲惫却踏实的心安里。在他看来,办案无他,唯“上心”二字——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是对初心最好的回应。

撰稿:周玉林

摄像:秦建

编辑:李蓝玉

来源:上海嘉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