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的爆炸声撕裂了东北的夜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古老中国的安宁。从白山黑水到黄浦江畔,从太行山麓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在血与火中觉醒。8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仰望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名字与故事,依然在诉
——从历史烽烟中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的爆炸声撕裂了东北的夜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古老中国的安宁。从白山黑水到黄浦江畔,从太行山麓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在血与火中觉醒。8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仰望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名字与故事,依然在诉说着一个民族以生命守护尊严、以信仰照亮征途的壮烈史诗。
一、正义之火:民族觉醒的星火燎原
抗日战争不仅是军事的较量,更是文明的抗争。当南京大屠杀的暴行震惊世界,当731部队的罪行暴露人性之恶,中国人民以“寸土不让”的坚守,将这场战争升华为捍卫人类正义的圣战。中国共产党最早高擎抗日旗帜,从九一八事变后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到七七事变后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是民族危亡中的中流砥柱。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粉碎“囚笼政策”,敌后根据地如燎原之火,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场战争中,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与中华文明精神基因深度融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以哲学智慧拨开迷雾,延安窑洞的灯火照亮了民族前路;《黄河大合唱》的怒吼激荡着四万万同胞的热血,地道战、地雷战的智慧书写了以弱胜强的传奇。正如一位美国记者所言:“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思想火炬。”
二、血肉长城:民族精神的涅槃重生
翻开抗战史册,每一页都浸染着血性与尊严。杨靖宇胃中残留的草根棉絮,赵一曼写给幼子的绝笔信,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决绝,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气节。东北抗联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与日寇周旋,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悲壮,让世界看到了中华儿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脊梁。
这场战争更是普通人的觉醒史。上海弄堂里的修鞋匠为前线缝制军鞋,西南联大师生徒步三千里的“文化长征”,海外华侨“倾家荡产支援祖国”的义举,共同铸就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钢铁长城。据统计,中国军民伤亡超3500万,但正是这种巨大的牺牲,换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胜利,让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和平之光:人类命运的共同守望
抗战胜利不仅是中国的胜利,更是正义与和平的胜利。当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当美国“飞虎队”穿越驼峰航线,当南洋华侨机工用生命守护滇缅公路,这场战争早已超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对抗邪恶的联合阵线。东京审判庭上,中国法官梅汝璈用法律捍卫正义;哈尔滨731部队罪证陈列馆中,3010页档案让历史真相永不蒙尘。这些铁证昭示:和平从来不是天赐,而是无数生命用鲜血浇灌的果实。
今天的中国,始终是和平发展的坚定守护者。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推动《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从维和部队远赴战乱之地,到“一带一路”架起合作桥梁,我们以行动践行着对历史的承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的抗战,是为人类正义而战;中国的复兴,必将为世界和平注入新动力。”
四、薪火永续:复兴征程的精神火炬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抗战精神依然是照亮未来的明灯。脱贫攻坚战中,300多万驻村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延续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延安传统;科技攻坚战中,“北斗”组网、“蛟龙”探海,彰显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新胆识;抗疫战场上,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重现了“与子同袍”的家国情怀。
青年一代正在书写新的抗战故事:90后工程师在芯片实验室彻夜攻关,00后戍边战士用生命守护喀喇昆仑,大学生村官在田间地头播种希望。他们或许不再面临枪林弹雨,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始终如一。正如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所言:“我们当年打仗是为了不让人欺负,现在年轻人奋斗是为了让国家更强。”
结语:铭记,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80年风雨兼程,卢沟晓月的清辉依然映照着民族奋进的征程。当我们凝视纪念馆中残缺的刺刀与泛黄的家书,听见防空警报穿透时空的回响,更需懂得:和平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必然;复兴不是终点,而是代代相传的使命。让我们以抗战精神为帆,在民族复兴的航程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篇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情系南疆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