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美国发现新化学!意外造出前所未有的黄金化合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21:15 2

摘要:是的,你没看错,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刚刚发现了新化学,意外创造出了一种地球上从未有过的物质:氢化金,颠覆了我们对黄金——这个星球上最稳定、最高冷金属的所有认知。

是的,你没看错,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刚刚发现了新化学,意外创造出了一种地球上从未有过的物质:氢化金,颠覆了我们对黄金——这个星球上最稳定、最高冷金属的所有认知。

黄金和氢气,这两种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元素,在科学家们的“暴力逼婚”下,历史性地“牵手”成功了。这项研究发表在8月4日《应用化学国际版》上。

◆ 01 一场搞砸的实验,却意外炼出了仙丹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发现,源于一次彻头彻尾的意外。

科学家们最初的目标,根本不是黄金。

他们的剧本是这样的:把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就是天然气、塑料的那些基本成分)放进一个叫“金刚石对顶砧”的神器里,给它施加比地球核心还恐怖的压力,再用强大的X射线激光像用微波炉热饭一样,“叮”一下加热到几千度高温。

他们想看看,在那种神仙打架的环境下,碳氢化合物会不会被压榨出钻石。

那黄金是干嘛的呢?实验里那层薄薄的金箔,其实就是个“工具人”。因为碳氢化合物不怎么吸收X射线,所以科学家让金箔当个“暖宝宝”,负责吸收热量再传给主角。

然而,实验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傻眼了。

钻石是出来了没错,但数据里出现了一些鬼魅般的神秘信号。经过分析,一个惊人的结论浮出水面:

当“暖宝宝”的金箔,竟然和碳氢化合物里分解出来的氢原子私奔了,搞出了一个全新的家庭——氢化金!

本来想炼丹,结果炼出了仙丹。科学最迷人的地方,往往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拐角会遇见什么惊喜。

◆ 02 为什么说,这事儿大到能上教科书?

你可能会问,不就是搞出个新东西吗,至于这么激动?

至于!因为这彻底颠覆了黄金在我们心中的“人设”。

从古埃及法老的黄金面具,到你手上的金饰,几千年来,黄金的代名词就是“永恒”和“稳定”。它不生锈、不腐蚀,化学性质稳定得一批,是化学界的“高冷男神”,谁都撩不动。

也正因如此,它才被用作实验里的“工具人”。谁能想到,这个最稳重的“工具人”,居然在关键时刻抢了主角的戏份?

这说明什么?

说明我们过去所有的化学规则,都只是在地球常温常压这个“新手村”里总结出来的经验。一旦把环境参数拉到“地狱模式”,比如行星内部或者恒星核心,万物皆可化学反应,连黄金也不例外。

在极端的世界里,没有永恒的规则,只有变化的现实。黄金的“金身不败”,只是因为我们给它的考验还不够严酷。

◆ 03 这个氢化金,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个新诞生的氢化金,性质也相当“魔幻”。

科学家发现,它处于一种叫“超离子”的奇特状态。

金原子搭好了稳固的“骨架”,而氢原子则在里面像液体一样自由流动。

你可以想象在一个巨大的公寓楼(金原子组成的固定晶格)里,住着很多氢原子,但它们全都磕了兴奋剂,不在自己房间待着,而是在整个大楼的走廊里疯狂乱窜。

更有趣的是,这种化合物是个“见光死”。它只在极端高压高温的“聚光灯”下存在。一旦温度和压力降下来,氢原子立刻“各回各家”,氢化金瞬间分解,变回平平无奇的金和氢。

这也就是说,氢化金就像一个只活在舞台上的超级英雄,灯光一关,立刻变回那个挤地铁的普通人。

◆ 04 从这颗“金蛋”里,我们能孵出怎样的未来?

这场美丽的意外,为人类打开了至少三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一把窥探宇宙深处的钥匙

木星、土星这样的巨行星内部,就充满了高密度的氢。我们一直不知道它们在里面是什么状态。现在,通过研究氢化金里氢的行为,我们等于有了一个模拟器,可以间接“看”到行星内部的秘密。

一张点亮未来的能源蓝图

太阳发光发热,靠的是核聚变。人类梦寐以求的“人造太阳”也是基于这个原理。核聚变的关键,就是搞懂氢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氢化金的研究,无疑为这条终极能源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一本创造全新材料的秘籍

既然连黄金都能被“策反”,那还有什么不可能?这意味着,在极端条件下,元素周期表可能会变成一个全新的“乐高玩具盒”,我们可以拼出无数种超乎想象、拥有神奇功能的新材料。

每一次伟大的科学突破,都源于对已知边界的一次勇敢试探。今天,这场意外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疯狂和精彩的化学世界。

黄金不再“永恒”,而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Frost, M., Abraham, K., et al. Synthesis of Gold Hydride at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505811

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