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明知不能和她在一起,听到她结婚的消息我却心如刀割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20:52 1

摘要:我的性格一向很坚强,轻易不会落泪,熟悉我的同学和朋友都说我没有眼泪,铁石心肠,几近冷血。可每当我回忆起在那个朝鲜族小山村插队落户的往事,想起那个美丽大方的朝鲜族姑娘,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惆怅和忧伤,心痛如刀割。重温在小山村里的那些个日日夜夜,甜酸苦辣一起涌上心头,

(草根作家原创作品,今日头条首发,七十二小时内请勿转载)

我的性格一向很坚强,轻易不会落泪,熟悉我的同学和朋友都说我没有眼泪,铁石心肠,几近冷血。可每当我回忆起在那个朝鲜族小山村插队落户的往事,想起那个美丽大方的朝鲜族姑娘,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惆怅和忧伤,心痛如刀割。重温在小山村里的那些个日日夜夜,甜酸苦辣一起涌上心头,总会让我思绪万千,泪如雨下。

图片来自网络

永远忘不了1969年的4月5日,那天是清明节,灰蒙蒙的天空阴雨绵绵,给人一种忧伤压抑的感觉。尽管阴雨绵绵,上海澎浦火车站广场上还是彩旗飘扬,人山人海,站台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和锣鼓声响彻云霄。我挥泪和前来送行的父母亲人们道别,跟随同学们一起登上了即将远行的列车,开启了我们到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艰苦历程。

满载我们上海知青的列车如同一条钢铁长龙,车头冒着滚滚黑烟,鸣着汽笛,跨过长江,越过黄河,驶出山海关,驶向了遥远的大东北。

历经了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满载着我们上海知青的火车就像一头疲倦的老黄牛,终于喘息着停在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延吉县(不是现在的延吉市)车站。站台上有很多身穿朝鲜族服装的阿爸依(大爷或爷爷)和阿妈妮(年老的女性)跳着民族舞蹈欢迎我们,鼓乐齐鸣,场面很壮观。当地政府部门把我们安排在老百姓家中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被分别送往县内所辖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

我们十一名上海知青插队落户在一个美丽的朝鲜族小山村,全屯一共34户人家,总人口不到150人,基本都是朝鲜族。听说他们的祖辈都是没有土地的穷苦人,不得不来到这条穷山沟里盖起了土坯茅草房居住,开荒种地活命,慢慢地就聚集成一个小小的村屯。这个小屯子从起初的几户人家慢慢发展到三十多户人家,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南沟屯。

初春的东北边陲乍暖还寒,清晨的雾气缭绕,被雾气包围的小山村如梦如幻,犹如人间仙境。远处隐隐约约的山林,更是矇眬的令人震撼。一条河流从深山里流淌下来,这就是延吉县的母亲河—海兰江。山间江水边,含苞待放金达莱就如一束束跳动的火苗,更像朝鲜族姑娘的长裙铺满了山沟,边疆春天的气息正浓。

这里的景色虽然很美丽,有山有水,可生活却很艰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苦。

先说我们居住的地方,崔队长安排我们居住在一个农家小院里,院子里有三间正房和一间厢房,都是土坯草房。听崔队长说,这个小院的主人前两年招工到县铸造厂工作了,全家都进城生活了,房子也就空置下来。我们来插队落户,正好有了住所。

六十年代的朝鲜族村屯

这三间房子里有两铺朝鲜族火炕(地炕),正好能睡下我们十一名上海知青。那一间厢房里有菜窖,秋冬能储存白菜、萝卜和土豆,还能放杂物。院子挺大,用松木干和木板围了障子,院子里能种菜。

帮我们做饭的是一位朝鲜族阿之妈依(大嫂),因为南沟屯旱田多水田少,主食是玉米碴子、高粱米和小米,大米白面很少,我们一日三餐基本就是高粱米和玉米碴子饭,有时也掺一点小米。咸菜和大酱都是乡亲们送来的,有时喝酱汤,有时喝大米粥,有时也喝小米粥,吃菜很困难,一天三顿基本都是咸菜。

帮我们做饭的阿之妈依很和善,她给我们知青送来的咸菜也最多,也数她家的咸菜最好吃,特别是她用辣椒面拌的萝卜丝(秋天晒干的),很有咬劲,大家都爱吃。

阿之妈依来帮我们做饭的时候,她的小姑子崔英玉也跟着来帮忙烧火。崔英玉当年十六岁,比我小两岁,她长得特别喜庆,眉毛弯弯的,就像天边的月牙,眼睛亮亮的,比海兰江的江水还清澈。坚挺的鼻梁,樱桃小口,齿白唇红,就像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比含苞待放的金达莱花还好看。

崔英玉爱说爱笑,她说的汉语比她嫂子说的标准。每次帮我们做饭,她除了烧火,我们吃完饭后还帮我们刷锅洗碗。我们的咸菜吃完了,她就端着我们的搪瓷盆到老乡家给我们要咸菜,有一次还要来了十几个土豆和两个水萝卜,我们总算吃到了一次土豆酱汤和萝卜条炖豆腐,豆腐是崔队长给我们做的。

春耕春播生产开始以后,我们基本学会了做饭,帮我们做饭的阿之妈依也要参加生产劳动,队里就不让她帮我们做饭了。每天收工回来,和我们一起参加生产劳动的崔英玉就来帮我们做饭,虽然不是一天三顿饭都来帮我们做,但起码天天都来,早晨一般不来,最多的是帮我们做晚饭。因为崔英玉淳朴善良,能歌善舞,经常义务帮助我们,我们上海知青对她的印象很好,大家也都特别喜欢她,就连我们集体户的女知青,也都很喜欢崔英玉。

当年秋天,队里分了白菜萝卜,崔英玉和她嫂子帮我们知青腌了两大缸咸菜,腌咸菜的辣椒面也是崔英玉从她家拿来的。腌好的咸菜都放在菜窖里,我们从冬天吃到了来年春天。

朝鲜族牛车

经过了两年的劳动锻炼,崔队长和乡亲们教会了我们上海知青干各种农活,我们会使唤耕牛犁地耙地,会锄地间苗,会插秧会收割。除了这些,我们还跟着崔英玉和乡亲们学会了说朝鲜语,学会了朝鲜族的文明礼让和善良,山村的父老乡亲对我们上海知青就像对待他们自己的孩子,比对待他们的孩子还好很多。

记得是1972年秋天的一天,我和两名知青跟着社员去山上采榛子,没想到榛子棵下面有一个马蜂窝,看到黑压压的马蜂,我头皮发麻,撒腿就跑,那群疯狂的马蜂紧追不舍,把我包围起来。尽管我双手抱头蹲在地上不敢乱动,可手上、脸上、头上还是被马蜂蜇伤多处。等我回到集体户,我的两眼已经肿成一条缝,手上头上被蜇伤的地方疼痛难忍,一名同学叫来了村医(赤脚医生),赤脚医生用碘酒给我涂抹了蜇伤的部位,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傍晚的时候,崔英玉突然端着一个小碗来到了我们知青集体户,她找了一位哺乳期的妈妈,要来了奶水,用奶水给我涂抹了蜇伤处。她说这是偏方,以前屯子里的人被马蜂蜇伤,就用这个土办法,能缓解疼痛,也能消肿。

按照崔英玉说的,夜间我又让一名同学帮我涂抹了两次,还别说,第二天疼痛就减轻了,肿得也不那么厉害了。遭遇了那次山马蜂的伤害,我算是知道了山马蜂的厉害,幸亏崔英玉的这个土办法,帮我缓解了难以忍受的疼痛,我发自内心地感激她。

以后的日子里,崔英玉经常给我送好吃的,也经常帮我洗衣服,同学们看崔英玉对我特别好,他们真的是既羡慕又嫉妒,都说我交上了桃花运,屯子里一朵最美的鲜花,要插在我这堆牛粪上了。

说句实话,和崔英玉朝夕相处了好几年,看着她从一个可爱的小姑娘长成了漂亮的大姑娘,我确实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她。1974年冬季回上海探亲过春节,我把自己喜欢崔英玉的事情如实告诉了我父母,没想到我母亲是坚决反对我和农村姑娘谈恋爱,还撂下狠话说,只要我敢跟农村姑娘谈恋爱,就不认我这个儿子,再也不让我进家门。我知道我母亲的脾气,她是说到做到的人。

从上海回来,崔英玉第一个到知青点来看我,问我跟我父母说没说我和她的事情。我把从上海带回来的糕点送给她,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她,我怕她伤心难过,我也不想就这样和她分开,因为我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她,都爱到了骨子里,我还是希望我爸能说服我母亲,我还期盼着能和崔英玉牵手一生。

1975年秋天,我被招工到开山屯化纤厂当了工人。离开南沟屯那天,崔英玉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她说舍不得我走,还问我当了工人,会不会像以前那样跟她好。看她流泪了,我心里比她还难受,明明知道我和她不可能在一起,可我却不知道该怎样跟她说这事。

那年冬季我回集体户看望还没离开的两名同学,崔英玉的嫂子突然找到我说:“明诚弟弟,以后你就忘了英玉吧,你现在当了工人,英玉是农民,你俩很难生活在一起……”

那次回南沟屯,我没见到崔英玉,原本打算去她家看她,可她嫂子的意思不让我再打扰她,我也就没好意思去她家找她。

之后的日子里,我满脑子都是崔英玉的影子,一时一刻也忘不掉她。后来我甚至想,就算我妈不认我这个儿子,我也要和崔英玉结婚。

1976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天,那天我休息,就在我准备吃午饭的时候,一位同事告诉我说大门口有人找我。谁会找到工厂来?我满脑子疑问,一溜小跑来到了大门口,只见崔英玉推着一辆自行车站在那里,看到我就低下了头。

我在她面前站了好一会子,她才抬起头,我看到了她眼睛里的泪水。崔英玉哽咽着说:“明诚哥,我爸说你现在是吃国库粮的工人,我是农民,不让我高攀你,我嫂子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是石门大队的民办老师,我爸妈都同意,我也没了主意,你看我该咋办呀?”

思前想后,我还是没有勇气违抗我母亲的旨意,就难受地对她说:“既然你爸妈都同意这门婚事,你就听你爸妈的话吧,我也不知道能在延边待多久,万一以后回上海,你的户口也不好办……”崔英玉没说话,眼泪噼里啪啦落了下来,抬起头看了看我,推起自行车就转身离开了,我留她一起吃午饭,她头也没回。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躲到没人的地方,失声痛哭。

不久,我听到了崔英玉结婚的消息,当时我的心里就如刀割一样疼,好像心里被掏空了一样。那天我请假没上班,在宿舍睡了整整一天,一天没吃一口东西。

恢复高考后,我考上了吉林大学,大学毕业后在长春工作两年,通过对调回到了上海。到了三十五岁,我才在父母的逼迫下和一名中学老师结为夫妻。婚后的生活平淡无味,就像一杯白开水。

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我的两鬓早已斑白,无情的皱纹也悄悄爬上了我的脸庞,我已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好多事情也已渐渐淡忘在了我的记忆里,唯有当年在延边插队落户的点点滴滴还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是那样清晰,就像发生在昨天的事情一样。每当想起漂亮大方崔英玉,我的心就像针刺刀割一样疼,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一时一刻都没忘记过她。

美丽的朝鲜族姑娘

风起的日子,是心儿在感激吟唱。下雪的时候,是感慨世事的悠长。思念的时候,我会站在窗前,遥望遥远的北方,因为那里有我一生忘不掉的人。美丽大方的朝鲜族小姑娘崔英玉,你还好吗?我一直都在思念着你,牵挂着你!希望你的生活没有烦恼!祝愿您幸福快乐一辈子!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徐明诚老师)

来源:草根茶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