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有了新身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7 10:31 2

摘要:长江奔涌向前,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在这条母亲河的怀抱中,重庆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积淀,孕育出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

长江奔涌向前,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在这条母亲河的怀抱中,重庆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积淀,孕育出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

近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基于长江流域13个省市提交的调查报告,开展的《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成果研究》(以下简称《成果》)项目结果出炉,白鹤梁遗址因成为中华文明重要象征而拥有了新身份——长江流域标志性不可移动文物

在涪陵长江江心,一道天然石梁承载着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它便是世界闻名的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题刻始于唐代,延续至近代,165段文字记录了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数据,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那些深嵌在砂岩中的石鱼雕刻,以其独特的水位标尺功能,实证了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1963年考古发现证实,石鱼眼睛的高程与现代水文站零点水位惊人吻合,将系统性水文观测的历史提前了1100余年

白鹤梁题刻

除了“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外,白鹤梁还拥有“水下碑林”的美誉,这座“水下碑林”汇聚了黄庭坚、朱熹等300余位历代文人的翰墨丹青,篆隶行草诸体皆备。“元符庚辰涪翁来”的题刻,不仅记录了黄庭坚的贬谪生涯,更折射出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蒋锐说,为应对三峡工程带来的水位变化,中国首创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应运而生。这座深水遗址保护工程,采用“无压容器”专利技术,在40米深水下为题刻打造了恒温恒湿的透明展柜。当游客透过8厘米厚的特种玻璃凝视千年题刻时,深水照明系统正悄然抑制着藻类生长,这套由东南大学研发的智能调控系统,为全球水下遗产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埃联合申遗

在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中埃两大文明古国找到了新的连接点。2023年举办的中埃水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上,两国专家共同签署《白鹤梁与尼罗尺联合申遗备忘录》。这种跨大洲的文化遗产合作,开创了东西方水文文明对话的先河。

白鹤梁与尼罗尺的相似之处远超表面。两者均建于公元前,均以石刻记录水文数据,均成为后世水利工程的科学依据。但白鹤梁的独特性在于其持续千年的观测记录,以及与文人文化的深度融合

埃及罗达岛尼罗尺

蒋锐说,联合申遗的意义远不止文化遗产本身。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埃两国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搭建起文明互鉴的桥梁。这种超越地域的文化共鸣,正是长江文明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贡献。

白鹤梁与尼罗尺,作为中埃两国乃至世界水文观测史上的璀璨明珠,其价值不仅在于对古代水文科学的贡献,更在于作为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神

此次中埃两国联合申遗,将为文明交流互鉴搭建起一座桥梁。蒋锐说,白鹤梁题刻和尼罗尺两处遗产,虽然相隔万里,但它们的功能却非常相似,都是大河流域测水用水的早期智慧,也都为几千年来气候的变化留下了翔实的科学资料。将这两处保存较好的水文遗产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填补目前世界文化遗产中水文遗产的空白,也可以增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之间文明的交流互鉴。白鹤梁与尼罗尺联合申遗,为中埃两国文明交流互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是两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生动实践。

END

让更多小伙伴知道

来源:涪陵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