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你到了一定年龄,才明白,其实兄弟姐妹只有小的时候才能聊到一起去,很多兄弟姐妹小的时候是无话不谈的亲人,可长大后各奔东西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就不是那么亲近了,就由亲人变成了亲戚。
当你到了一定年龄,才明白,其实兄弟姐妹只有小的时候才能聊到一起去,很多兄弟姐妹小的时候是无话不谈的亲人,可长大后各奔东西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就不是那么亲近了,就由亲人变成了亲戚。
正如《增广贤文》里说的: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当然,也有很多兄弟姐妹从小到大感情特别好的,哪怕是长大后各自成家了都是亲如一家,这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家风好,父母教的好,父母能够一碗水端平,对子女一视同仁。
所以兄弟姐妹从来没有隔阂和芥蒂,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都能够做到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而有的原生家庭就特别糟糕,尤其是人穷心穷的父母,比较偏心某一个孩子,或者重男轻女,对子女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和一视同仁,所以子女之间并不是那么和睦。
比如,我的一个亲戚,她的父母重男轻女,非常宠爱她的弟弟,从来没有喜欢过她,她的父母还对她说过:如果说第一个生的是你弟弟,就不会生你了。
可见,她的父母只喜欢要个男娃,在她父母眼里,她是多余的,从小她就没得到父母的爱,什么都是弟弟优先,比如买衣服、零食、水果、玩具,都是给弟弟买。
而她,父母连衣服都不舍得给她买,叫她穿弟弟不要的旧衣服,剪头发也不舍得花钱,在家里随便给她剃个短发,也就是因为她只能穿着男装留着短发,所以她的父母叫她“男人婆”,别人也叫她“男人婆”。
因为爹妈不爱、姥姥不疼,所以她小时候特别自卑。
因为父母重男轻女,她只读了小学就不读了,在家里干农活,做家务,稍微大一点就被父母“赶”出去打工了,说的好听一点就是为了帮扶家庭,说的不好听就是“培养”扶弟魔,叫她供弟弟读完书,还叫他帮弟弟挣彩礼钱。
可她出去打工后给家里寄了几个月的钱后就不再寄了,只是偶尔给一点父母,因为她觉得父母太重男轻女了,也正是因为父母的重男轻女,她对弟弟没啥感情,弟弟因为恃宠而骄,也不把她这个姐姐放眼里。
所以她认为自己没义务养育弟弟,养育他是父母的责任。
可是当她对父母说了这番话,被父母一顿臭骂,幸亏是在电话里对父母说了,要不然不光被父母骂,还会被父母打一顿。
面对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她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努力工作挣钱存钱,把自己过好,对父母只孝不顺,偶尔给点钱孝敬一下可以,如果是父母叫帮弟弟买房娶妻,直接拒绝。
现在,由于多年的努力和攒钱,她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跟原生家庭尤其是跟她弟弟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其实这不是她的错,而是父母重男轻女的错。
父母的重男轻女或者不能一碗水端平,不能一视同仁,就很容易导致兄弟姐妹之间的不和。
虽然说兄弟姐妹小时候是亲人,长大后是亲戚,但是原生家庭家风好,父母能够一视同仁,那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后也是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来源:育儿早教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