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切实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临汾市尧都区御景小学联合临汾铁路运输法院、鼓楼西街御景社区,开展了“远离手机沉迷,警惕网络陷阱”主题教育活动,为百余名师生呈上了一堂极具意义的法治安全“必修课”。
为切实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在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临汾市尧都区御景小学联合临汾铁路运输法院、鼓楼西街御景社区,开展了“远离手机沉迷,警惕网络陷阱”主题教育活动,为百余名师生呈上了一堂极具意义的法治安全“必修课”。
在本次活动的法治讲堂环节,来自临汾铁路运输法院的法官助理董安琪,以青少年网络诈骗、游戏充值纠纷等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解读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家庭教育促进法》。她详细阐述了过度使用手机对青少年的危害,不仅会影响视力,还可能干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
同时,董安琪着重强调了网络行为边界,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问答,生动地指导学生识别“免费皮肤”“刷单返利”等常见的网络陷阱,传授了诸如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谨慎设置隐私权限等个人信息保护技巧,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方便青少年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游戏成瘾、接触不良信息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课堂,这一举措旨在减少手机对学生学习的干扰,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御景小学也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严格控制手机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沉迷其中,确保学习不受影响,同时保护视力健康;二是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下载不明软件,防止遭受恶意软件攻击或陷入诈骗陷阱;三是引导学生拒绝传播不良信息,秉持文明上网的理念,共同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当前,针对青少年的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游戏代练”“免费领皮肤”等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财产安全。警方发出重要提醒:青少年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中奖”“返利”等极具诱惑性的信息;坚决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身份、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一旦遭遇诈骗,应立即报警,并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此次主题教育活动,是一次及时且必要的法治安全教育实践。它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凝聚学校、法院、社区三方力量,为青少年撑起了一把坚固的法治“保护伞”。希望通过此类活动,能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成长,而非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助力青少年在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茁壮成长。(文:闫芳芳、禹伟、杨东;图:临汾市尧都区御景小学提供)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