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中的“拘校”——探寻2000年前塞上廉政监督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7 10:10 1

摘要:拘校又作抅校,有校对、钩稽、核查或审核账目钱物等事项之意,相当于现在的审计盘点,是古代一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敦煌玉门关烽燧遗址出土的汉简记载了2000多年前,边塞运用拘校手段,监督、管理财物、兵器,约束戍守官兵行为,确保边塞各项事宜廉洁高效运转。这些尘封已久

拘校又作抅校,有校对、钩稽、核查或审核账目钱物等事项之意,相当于现在的审计盘点,是古代一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敦煌玉门关烽燧遗址出土的汉简记载了2000多年前,边塞运用拘校手段,监督、管理财物、兵器,约束戍守官兵行为,确保边塞各项事宜廉洁高效运转。这些尘封已久的汉简,是中国古代廉政监督的原始样本。本文通过四组汉简,从财物核查、兵器管理、戍卒调配、吏员自劾四个方面,探讨其账实核验、跨级审计、动态监督等制度设计对权力制约的特殊价值,还原汉代玉门关拘校制度运行机制。

原简:

1.□年六月丁亥朔 令史伋候长诩敢言之 谨拘校造史左褒二年九月尽三年桼月□及禄食

出入簿及褒受□以廪余当收入各如牒 敢言之 397

2.常安 今月十二日 到抅校敦德泉穀 曰 闻始公之□中军试士 226

简1、2于1979年9月出土自汉代敦煌玉门候官马圈湾烽燧遗址。简1是一份玉门候官提供的拘校资料书面报告,全文可辨识52字,文字简洁、表述清晰,有五层意思:

第一层是提供拘校资料的时间:六月丁亥朔,查《二十史朔闰》,唯西汉元始元年有六月丁亥日,即公元1年7月10日;第二层是拘校资料提供者:令史伋、候长诩。令史,玉门候官从事文书事务的下级属吏。伋是名。诩是候长名。敢言之,下级对上级的书面语。由两人提供抅校所需资料,从专业的角度看,二人签署可保证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第三层是被拘校人:造史左褒。造史,候官属吏,玉门候官中层干部。左褒,姓名;第四层是拘校资料期限:二年九月尽三年桼月。根据文本推测,时间应该是元寿二年,即公元前1年9月。三年桼月,桼通七,即至次年7月;第五层是拘校内容:造史左褒的禄食、出入簿及受以廪余等。禄食,指俸禄。出入簿,记录物品出入情况的文书。廪,供给粮米。廪余,可理解为盘点供给粮米库存。各如牒,牒,书写用的木简,这里指提供的各种拘校证据资料。

拘校是一种系统性的检查、评估和验证。汉代拘校、审核的范围很广,其中以钱、粮、物、兵器为重点。拘校的时间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其主要方法是将实物与账簿核对,旨在确认烽燧候官运行是否合规、有效、可靠。本次拘校直接越过候官主官,对一位中层吏员进行专项审核,旨在对其履职和廉洁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止损。

简2是一份延伸抅校通知书。常安,疑为抅校通知问候语。敦德,王莽新朝敦煌郡更名为敦德郡。该通知表明,这次核查审计的对象是敦德郡。泉穀,即钱粮。如果说简1是一次专项拘校,简2就是例行常规拘校,都是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原简:

3.玉门显明燧

□矢铜鍭 百 完 1824AB

4.居摄三年十一月

六石具弩一 完 服一 完 乃神爵 三年缮辟 四年缮弦 缘毋余 初置

稾矢五十 其四 干斥呼 卌六 完

籣一 完 驿□众小 □毋余 初置 1830

简3、4是1907年斯坦因采掘自玉门候官显明燧遗址。对候官烽燧各种兵器现场拘校记录。显明燧是玉门候官下辖烽燧,遗址在小方盘城西。□矢铜鍭,王国维《流沙坠简》有考证:□矢者,短矢也。铜鍭,铜箭头。完,表示在拘校后账实相符,完整完好。

简4记录了拘校的5种兵器。居摄是西汉皇孺子婴第一个年号,此年号使用3年,彼时王莽摄政,代行皇帝之权。居摄三年即公元8年,也是该守御器拘校的时间。拘校的5种兵器分别是六石具弩、服、稾矢、干斥呼和蘭。其中:弩是古代著名冷兵器。汉代是弩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玉门关戍守将士装备的弩有三石具弩、四石具弩、五石具弩、六石具弩和大黄弩等。服即箙,盛弓箭的袋子,盛矢器具。槀矢,王国维《流沙坠简》有考证:槀矢者,即嚆矢也,矢之鸣者,即鸣镝。干斥呼,用于夜间传递紧急信号的器具,类似于后来的火把或信号灯。蘭同籣,颜师古《汉书》注:“籣,盛弩矢者也。”其形如木桶。每种兵器拘校后都要写一个“完”字,表示在拘校后账实相符,完整完好。

兵器是军队最重要的战斗防御工具,兵器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直接关系着塞防安全。两份兵器拘校记录表明,汉代边塞有完整的军械勤务管理体系,武器的配发、使用、维护和监督形成严密的工作流程,军械勤务达到了很高的管理水平。

原简:

5.戍卒 循城富里左丰年三十五省府 木工 美水府 T 253

6.戍卒 何池下贲里李东年二十三 上□府 李东代李音 T 256

简5、6出土自玉门候官马圈湾烽燧遗址,是边塞戍卒的“省作”拘校簿。“省作”又称作“省府”,是汉代边塞出紧急任务时,各候官烽燧之间人员临时借调劳作,临时抽调的人员称作“省卒”。

简5的循城即汉代武都郡脩城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了“道”这一行政区域,相当于县。原址位于现甘肃陇南市成县东南。富里,循城道下辖最基层自治组织,相当于现在的村。左丰,戍卒名。木工是左丰的特长。美水,玉门候官下辖烽燧名。府同省,T是拘校符号。简6中的何池即汉代武都郡河池县,原址位于现陇南市徽县。下贲里,河池县下辖最基层自治组织。李东、李音,戍卒名。T是拘校符号。

省作拘校簿详细记录了戍卒的籍贯、年龄、省作地点,代替人员及拘校符。拘校可以用文字表示,也可以用符号代替。玉门关出土汉简中的拘校符号,有“T”和“∠”等形式。T号是左丰、李东到达省作地点,个人信息核对完成后做的标记,以确认是否报到。确保征调纪律执行到位,征调人员不迟到、不脱岗、不流散。

原简:

7.宏正月廿一日先自劾 当得廿一日马食 宏自府自廪 自多一斛八斗 当还入 331

8.□甘露二年三月戊戌 显明候长□□敢言之

□自言毋责 谒报 敢言之 1187

简7、8出土自马圈湾烽燧遗址,简7是一份个人主动自劾问题报告。自劾,自己检举、揭发不正当行为或罪状。自劾问题人姓名:宏。时间:正月廿一日。自劾问题:当得廿一日马食,宏自府自廪 自多一斛八斗。府,这里指官仓。廪,领取。斛许慎《说文解字》:“斛,十斗也。”相当于石,汉代容量单位。宏的职位是仓廪管理人员,他给自己多领了一斛八斗马食。问题处理结果:当还入。即多领的一斛八斗马食还入官仓。

拘校形成的高压态势,也营造了塞上崇尚廉洁、奉公自律的为政生态。一枚汉简读出了一名小官吏宏主动自劾,及时止损,自省、慎独、慎初、慎微,常存敬畏,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的本质。

简8是一份个人事项报告。报告时间:甘露二年三月戊戌,即公元前52年4月25日。报告人:显明候长。显明即显明燧。报告事项:自言毋责,责同债,意思是自己没有外债。敢言之、谒报都是下级对上级报告的文书用语。一枚汉简让我们感受到玉门关的纪律就在身边,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000年前,玉门关在候官烽燧的管理中,充分利用拘校手段,紧紧把控重点关键环节,对财物、兵器、戍卒等方面施行拘校制度,精准高效履行监督职能,有效防范了失职失察、权力滥用等问题。营造了廉洁自律的生态,保障了候官烽燧体系的有序运行。

岁月流转,古人的这份智慧跨越漫长时空,对于当代廉政监督管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历史镜鉴,值得我们学习。(孙宏)

编辑:杨阳

见习编辑:石英

来源:酒泉日报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