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这管理太乱了!必须改变!”他一拍桌子,“别犹豫了,就上ERP!隔壁厂上了之后效率翻倍,咱们也必须搞!”
老总看着车间里堆积的订单和永远对不上的库存报表,又一次在晨会上发了火。
“咱们这管理太乱了!必须改变!”他一拍桌子,“别犹豫了,就上ERP!隔壁厂上了之后效率翻倍,咱们也必须搞!”
很快,软件供应商带着精美的PPT来了,拍着胸脯保证:“张总放心!我们这套系统绝对能让您流程规范、成本降低、效率翻倍!”
几个月后,系统终于上线。没想到,第一天工厂就差点“炸”了。
财务部小王对着电脑干瞪眼:“完了,凭证死活打不出来!月底结账本来两天,现在看一周都搞不定……”
采购经理老李电话接到手软,一脸焦头烂额:“系统下单流程卡死了,供应商催货电话都快打爆了,说我耍他们!”
仓库里,老刘带着人翻箱倒柜,汗都下来了:“系统显示库里还有500个零件,实际库位早就空了!这账怎么对?”
生产车间最安静——因为没料,设备停着,工人闲着,班组长无奈地摇头:“工单系统排不动,活都干不了。”
张总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近乎停摆的工厂,彻底懵了。他攥着那份承诺“包治百病”的ERP方案,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巨大的问号:
“不是说……这套系统能解决所有问题吗?怎么上了之后,反而全乱套了?”
ERP本质上更像是一把手的辅助工具,而不是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其作用主要就体现为将优秀流程固化了下来,对当前管理过程的各种问题都给予暴露,但却不能把所有的管理漏洞都自动给解决了。
对于管理者而言,只有对ERP的清晰管理思路和规范的业务基础,才能真正的带来ERP的成功,但很多的企业总是抱着一厢情愿的想法,指望系统的自动就能带来管理的飞跃,结果却适得其反。
在使用ERP之前,企业务必需自身内部业务流程先进行梳理,将基础数据如物料编码、BOM、客户资料等确保准确与统一,同时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
若基础管理本身就存在混乱,那么仓促上线ERP只会放大、扩散错误,导致“垃圾进、垃圾出”,甚至加剧内部运营的混乱。
对于管理层而言,ERP项目是“一把手工程”,必须亲自参与、强力推动,带头使用系统进行决策,同时要求全员严格执行流程,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
任何绕过系统的“特批”或“例外”,都会严重损害系统的权威性,导致ERP形同虚设。
要知道,ERP上线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因此企业应该对运维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专门的运维团队,通过持续收集业务部门的反馈,定期对系统的流程瓶颈梳理,对系统相应的配置的调整或优化等,从而将业务的发展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但同时也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系统的迭代与业务的同步才是真正的高效,绝不能一上线就把系统的后续工作放任不管。
对于复杂系统成本高,实施难度大,且操作繁琐,若盲目使用反而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正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在选择系统之前,企业管理者不能盲目选择功能最全、品牌最强的产品,而应以最能体现自身行业特点、最能满足自身实际业务需求的ERP系统为目标去选择。
要知道,真正的ERP价值并不仅体现在了软件自身上,而更体现在了企业能否通过它的辅助实现流程标准化、数据透明化、决策科学化上。
只有当管理层带头用、全体员工都能认真地将其付诸实践,愿意不断地对其进行优化的推动下,工作才能真正的走上快车。
只有将ERP真正“融人”了企业的管理血脉,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其带来的稳定的、可持续的效率提升。
否则,再贵的ERP,也只是一堆没人会用的工具罢了。
来源:云表无代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