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盐卤为墨绘就文旅新画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7 09:56 1

摘要:3月16日,遂宁市大英县第六届桃花美食春游季活动在该县宋井桃源景区启动。“打造更具年轻态、更具吸引力的县域旅游‘宝藏小城’和川渝‘奔县’的首选地”成为本届桃花美食春游季活动的重要标识和文化符号……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腹地上,一座以“盐”为脉、以“水”为韵的小

川经瞭望记者 张琳琪

3月16日,遂宁市大英县第六届桃花美食春游季活动在该县宋井桃源景区启动。“打造更具年轻态、更具吸引力的县域旅游‘宝藏小城’和川渝‘奔县’的首选地”成为本届桃花美食春游季活动的重要标识和文化符号……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腹地上,一座以“盐”为脉、以“水”为韵的小城正以澎湃之势闯入大众视野。作为四川省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大英县依托千年卓筒井文化、中国死海康养IP、宋井桃源乡村美学等独特资源,以“引客入遂”行动为抓手,探索出一条“文旅促消费、品牌强县域”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全县接待游客303.6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18亿元,两项指标同比增幅均超30%,创下历史新高。当先进的AR技术助力古老盐工穿越悠悠岁月,重新鲜活地出现在人们眼前;当成渝两地的游客沉醉于郪江两岸如诗如画的景致中,流连忘返……这个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0万的西部小城,如何用一池盐卤绘就全域旅游新图景?这座昔日的“盐城”,如何在文旅赛道上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又如何以“小而美”的姿态,成为成渝地区文旅消费的新地标?让我们走进大英,解码其“引客密码”,看这座以“盐卤”闻名的城市如何上演精彩蝶变。

政策赋能

“盐与奇”双核驱动,打造文旅超级IP

大英县深谙“无特色不文旅”之道,将“盐卤文化”与“奇妙生态”两大基因深度融合,构建起差异化文旅产品矩阵。作为成都向东发展的“桥头堡”和“天府旅游名县”,大英县持续深化“引客入遂”战略举措,通过推动“百业+旅游”大融合,实施产品提质、设施提升、服务提能、营销提效“四大行动”,加速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盐卤康养,从“泡盐”到“盐疗+”的产业跃迁。在大英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那充满前瞻性与战略性的规划蓝图里,“盐、水、古、俗”这四大独特的文化基因,被巧妙地拆解并重新组合,打造成“固态盐文化遗产+液态盐卤体验+气态盐疗康养”的创新三态融合体系。

中国死海景区精心推出的“盐卤三态”体验套餐,自问世以来便备受游客青睐。这种将盐疗康养与亲子度假深度融合的产品设计,正是大英“错位竞争”的生动缩影。为了给游客带来更为优质、多元的体验,景区投资3000万元对太阳宫盐疗中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如今的太阳宫盐疗中心,宛如一座盐疗康养的梦幻殿堂。而将特色盐疗项目与传统中医理疗深度融合的创新之举,更是吸引了成渝地区众多亚健康人群纷至沓来,已然成为成渝地区盐疗康养领域的标杆。

奇蕴活力,“影视+乡村”的双向奔赴。为将影视旅游的热度持续转化为文旅发展的强劲动力,大英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影视制作团队精心打造“跟着影视去旅行”主题活动。活动期间,影迷们可以沿着影视剧的拍摄足迹,深度体验剧中场景,感受剧情与现实的奇妙交融。同时,基地还推出了影视主题民宿,按照剧中经典场景进行布置,让游客在住宿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让游客们有了更加沉浸式的体验,也极大地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影视旅游带动周边餐饮消费增长了40%,民宿入住率提升了35%,成为大英县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依托丝路奇幻城、郪江湿地公园等载体,大英县以“影视+旅游”开辟新赛道。《天工开蜀·我在古代当匠师》《致命游戏》《课本里的中国红》等15部影视剧在此取景,带动10万名影迷打卡“同款拍摄地”。在宋井桃源,游客可以体验“轮值书记”制度,村民化身旅游管家,提供定制化服务,这种“村民共治”的模式获评全国乡村旅游创新案例,带动村集体收入增长120%。同时,借力“乡村美学”,打造桃花潭露营基地、非遗工坊等场景,推出“割麦子、打菜籽”农耕体验活动,2024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在成南高速大英服务区,新能源充电站、网红打卡点和特产展销区的组合,让过境游客停留时间延长2小时。在服务区的中心位置,精心打造了一处网红打卡点,以大英县标志性的卓筒井为原型,设计了一座极具艺术感的雕塑,周围环绕着五彩斑斓的花卉和灯光装置,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大英为成都游客定制“周末微度假”产品,让他们在2小时车程内体验“盐疗+影视+非遗”的多元组合。据了解,2024年,成都游客占比提升至42%,成为最大客源地,带动周末民宿入住率稳定在90%以上。

在保障服务质量方面,大英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推出“潮汐停车”“柔性执法”等举措,春节期间为游客提供免费停车位2000余个。而更具突破性的是,大英在遂宁市率先发布《好客公约》,3000余名“大英嬢嬢”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用方言俚语传递城市的温情。

“我们将着力构建‘近悦远来’的旅游生态,让大英成为川渝地区‘说走就走’的旅游首选地。”大英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天府旅游名县,大英县2024年以“名县提升建设”为统揽,全年接待游客154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1.3亿元,成功斩获天府旅游名镇等省级品牌2个,全域文旅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据了解,2025年,大英将围绕实施“遗产保护统揽”,推进卓筒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建设镇(村)史馆、非遗工坊,开发研学旅行线路。推进“名县提升统揽”,培育中国死海度假区项目,盘活丝路奇幻城等重点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深化“文化振兴统揽”,打造《丝路神灯》等精品剧目,推出《盐工号子》沉浸式演出,构建高品质文化供给体系。强化“引客入遂统揽”,举办四季畅游活动,推进“N+旅游”融合模式,擦亮“非遗大拜年”等品牌。筑牢“行业服务统揽”,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打造“放心舒心消费城市”的“五统揽”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川渝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通过持续创新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奋力书写“引客入遂”新篇章。

激活消费链

从“门票经济”到“全域体验”的生态重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英县永逸广场的集市上,非遗美食与文创产品交相辉映。非遗美食摊位前人头攒动,香气四溢;在文创产品区,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以卓筒井为元素设计的钥匙扣、书签、笔记本等,将古老的盐文化与现代创意完美结合,深受游客喜爱……这正是大英通过“文旅+商贸”融合,让游客“白天看景、晚上消费”的生动场景。据了解,由于政策红利的加持, 2024年全县共有夜间消费场景15处,实现了25亿元的消费拉动效应,夜间经济贡献率达35%。这种“全链条”消费激活,正是大英破解“门票经济”依赖的关键一招。

政策杠杆撬动消费潜能。大英县充分发挥政策杠杆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旅消费的政策措施。文旅消费券与景区联票的组合使用,更是让游客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实现“1+1>2”的乘数效应。据了解,得益于“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8条政策措施的赋能,202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3亿元、同比增长4.2%。

在郪江湿地公园,音乐营地与滑板公园的组合成为年轻人聚集地,“星空露营季”活动单日接待量突破5000人次。宋井桃源的“非遗技艺工坊”,让游客可以体验徐氏泥彩塑制作,相关产品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这种“旅游+”模式催生出10余家“后备箱经济”示范点,卓筒鸡、刺梨饮品等特色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更具创新意义的是“影视+旅游”的双向奔赴,《天工开蜀·我在古代当匠师》等微短剧的拍摄,不仅带火拍摄地,更衍生出剧本游、旅拍等新业态。“我们与影视公司合作开发‘剧中同款’旅游线路,游客可以体验剧中角色的工作场景。”大英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产业促进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40%。

“智游大英”平台接入“智游天府”,实现“一部手机游大英”。2024年,通过短视频平台引流的游客占比达35%,“大英文旅”抖音号粉丝突破50万。这种“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闭环,让大英在春节期间全网曝光量突破10亿次,“灵蛇舞动”非遗展演连续5次登上央视新闻。

大英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大英将围绕“五维发力”激活消费潜能。一是打造“夜间经济走廊”,推进郪江新城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丰富夜游、夜演等场景;二是实施“四季消费提振计划”,开展“一季一展”主题活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三是深化“外贸倍增工程”,培育潜力企业10家,组织参加国际展会5场次;四是构建“放心消费体系”,完善退换货制度,推广“神秘访客”机制;五是建设“智慧商务平台”,实现重点企业数据监测全覆盖,提升服务精准度。以打造川渝消费目的地为目标,推动商贸经济再上新台阶,力争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70亿元。

文化铸魂

从“网红流量”到“文化留量”的品牌深耕

夜幕降临,卓筒井遗址公园的灯光秀准时上演,三维数字化技术让千年盐井重焕生机。AR技术让古老盐工的身影在遗址上穿梭,年轻游客们举着手机记录这一奇幻场景。这或许就是大英县文旅变革的缩影——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一座“成渝年轻人最向往的宝藏小城”正在崛起。

游客们通过手机或园区内的展示设备,即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卓筒井的开凿过程和古代盐工们的辛勤劳作场景。那古老的凿井工具、盐工们坚毅的神情,仿佛就在眼前,让人不禁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肃然起敬。这种“让文物活起来”的实践,正是大英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的缩影。

在大英县委书记、县长唐紫薇看来,打造大英特色旅游IP,本土文化IP化至关重要。

“非遗活化”塑造文化IP,在大英取得了显著成效。徐氏泥彩塑作为大英县的非遗瑰宝,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功亮相央视春晚倒计时,这一高光时刻,让徐氏泥彩塑瞬间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卓筒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成为研学热门。更值得关注的是,“盐工号子”“囍歌”等沉浸式演艺剧目正在加紧打磨,将开展常态化展演,《丝路神灯》舞台剧力争成为“成渝双圈游必看演出”,该剧以大英县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精彩的舞蹈、动人的音乐和跌宕起伏的剧情,生动地展现了大英县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交流。

在土门垭村,“土货书记”带领村民开发非遗手工艺品,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年销售额300万元。这种“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方式,让非遗从博物馆走向市井生活,培育出省级非遗工坊3家,带动就业200余人。

卓筒井文明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大英从“资源依赖”向“学术引领”转型。通过与四川大学等高校合作,《卓筒井与世界文明》等学术著作相继出版,为申世遗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这种“学术+文旅”的深度融合,让大英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国际认可。

从“盐卤之乡”到“文旅名城”,大英县用十年磨一剑的定力,走出一条“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县域发展之路,更是一条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以惠民为本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卓筒井,当夜晚的霓虹点亮郪江两岸,这座西部小城正以“引客入遂”的生动实践,诠释着既要靠差异化产品抢占市场,更需要以系统化思维打通“引流—消费—留量”全链条的深刻内涵。而在流量时代,小城找到爆点也可出圈。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中,大英的探索不仅为“天府旅游名县”品牌注入新动能,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文旅样本”。

“当前,‘奔县’游的兴起,本质上是旅游观念的更新迭代、旅游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唐紫薇表示,下一步,大英将围绕建设“全国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目标,写好“名县提升建设、引客入遂、奔县旅游”三篇文章,打造更具年轻态的县域旅游宝藏小城和川渝“奔县”的首选地,加快构建县域旅游新版图,争当全市“引客入遂”排头兵,助力遂宁市打造继成渝之后的“演艺赛事第三城”和全省影视产业副中心。

未来,随着卓筒井申世遗工作的推进和全域旅游的深化发展,大英必将书写更加璀璨的文旅新篇章。正如一位游客在他的朋友圈中所写:“这里不仅有千年盐卤的厚重,更有青春之城的活力——大英,值得再来!”

来源:四川经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