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向辖区各幼儿园全面科普基孔肯雅热相关知识,提升教师、家长科学预防理念,在新学期伊始,9月2日,安次区疾控中心健教宣传科工作人员走进安次区第二、三、四幼儿园,开展了相关主题科普讲座。
为向辖区各幼儿园全面科普基孔肯雅热相关知识,提升教师、家长科学预防理念,在新学期伊始,9月2日,安次区疾控中心健教宣传科工作人员走进安次区第二、三、四幼儿园,开展了相关主题科普讲座。
安次区疾控中心健教宣传科负责人孟祥祺从基孔肯雅热的传染病史、临床表现、传播方式及预防手段等方面,为教师及校领导进行了全面科普。提示各幼儿园一定要在新学期开始前进行全面消杀,特别是水源、卫生间等地,切实切断蚊虫传播途径,将防蚊、灭蚊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同时提醒家长及孩子,如有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安次疾控提醒广大辖区居民,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在我国伊蚊分布广泛,且近年来境外输入病例不断增加,导致本地传播疫情风险日益升高。大多数感染者会在带毒蚊虫叮咬后3-7天(范围为1-12天)后开始出现症状,常见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肌肉痛、关节肿胀、皮疹、恶心、疲劳等。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家中要及时清理积水,每天检查花盆、水桶、鱼缸(3天内未换水需换掉)等。可安装密纹纱窗(网眼≤1.2mm),睡前检查蚊帐是否有破洞。若蚊虫多,可使用电蚊液、蚊香或在客厅、卧室喷洒低毒杀虫剂,喷后关窗30分钟再通风。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长裤(伊蚊偏好深色,浅色更难锁定目标)。户外活动前在暴露的胳膊、小腿涂抹驱蚊液,伊蚊白天活跃(上午7-9点、下午4-6点),此时间段尽量待在屋内或避免在绿化带、垃圾桶、水池等地逗留。
基孔肯雅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不耐酸,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酚类、碘伏和季铵盐化合物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可灭活。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间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