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正在举办的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Art Basel Hong Kong 2025),韩笃一带来了此前只在法国展过的作品《我们的高级算法》(Our Superior Algorithm),相信已让不少人“心惊肉跳”——黑白的“传统佛教法幡”从天而降,
●
受到中国传统法幡的启发,
艺术家韩笃一通过悬挂的纺织品,
将商业广告与宗教符号交织,
质疑人类在决策中逐渐让位于算法的现象。
图片由BANK画廊提供
在正在举办的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Art Basel Hong Kong 2025),韩笃一带来了此前只在法国展过的作品《我们的高级算法》(Our Superior Algorithm),相信已让不少人“心惊肉跳”——黑白的“传统佛教法幡”从天而降,长长的飘带却做成了领带的样子,结合白色的幡面,让其看起来就像一件处处考究的高级定制西服套装。
细看,“法幡”上,手工刺绣的文字和符号如诗如咒,将商业广告、金融符号与宗教意象交织在一起。幡面上的slogan是“把每一个决策都交给我们的优越算法您前途无忧”,莲花座上则提纲挈领地写着“般若决策管理”。
图片由BANK画廊提供。
“设计灵感来自我去杭州灵隐寺时,在这些传统空间中的感受与观察。”韩笃一说。寺庙的精神性与“信赖感”让他联想到了当下人们与算法、人工智能的关系。于是,他在神圣的空间与具有仪式感的物件上嫁接精妙的文本和设计细节,通过这组作品,将“算法”拟人化成一位精明冷酷又会算的“商务精英”,由此探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我们的高级算法》(Our Superior Algorithm)是更大的作品系列“Handover Ceremony”的一部分。冷峻又幽默,讽刺又直击心灵——这是韩笃一创作的特色,他擅长在用一种相当具有冲击力的方式讲述中西合璧、艺术与科学“合体”的可能性,让观者的视觉与内心双重震撼。
出生于1994年的韩笃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拥有康奈尔大学的建筑学学位,曾在赫尔佐格与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事务所工作。这让他习惯于从跨学科的角度思考创作。“我不喜欢被固定在单一的创作语言中。”韩笃一这样描述自己。他似乎更像一个文化实验者,不断挑战艺术、科学、设计和建筑的既定边界。
●
位于上海苏河皓司的《韩笃一:琳琅》展览现场,
艺术家创建了一个展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小型展览空间,
探讨古代美学在现代语境下的再创造。
图片由BANK画廊提供
对韩笃一而言,空间从未仅仅是一个物理概念,“我对室内场所的情绪营造一直很着迷,”他回忆道,“在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事务所工作期间,我参与了一个丹麦医院的室内设计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对空间如何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植物光系统|超级复合体组件花瓶》,
2024年,数字渲染,纸上打印。
《光合作用的光依赖反应》
(Light-Dependent Reactionsin Photosynthesis),2024,
经绸上手推绣。
图片由BANK画廊提供
于是,寺庙、花园在他的作品中不再是单纯的景观,而是活的文化符号。他痴迷于追溯建筑背后的“时代精神”,就像一个考古学家发掘隐藏在石缝间的历史碎片。从东方到西方,他孜孜不倦地探索建筑风格如何表达人类的美学欲望,以及这些风格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情感。“我对文化遗产和建筑物的迷恋近乎执着,那些古老建筑带来的震撼感,促使我去不断思考如何在当代创作中重现这种深沉而微妙的美的力量。”韩笃一说。
●
《琳琅蛋白殿堂》(Proteine Grottesche),
2024年,墙纸。
但是如何将历史的美学语言转化为现代的艺术表达?在《琳琅蛋白殿堂》(Proteine Grottesche)里——这件作品是他在位于上海苏河皓司的个展《韩笃一:琳琅》中的核心装置——作品从蛋白质数据库中提取了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分子结构图谱,二维与三维立体结构的转化图样与清代宫廷装饰、罗马金宫壁画融为一体,被重新诠释为一幅充满东方想象的装饰画:金色的丝线在浅黄色绸缎上游走,勾勒出既似分子链又像祥云的图案。
用创造一切生命体的蛋白质分子,偷换掉东西方文化里奇形怪状又招人喜爱的神怪,与此同时又呼应了东方园林石景和装饰艺术中追求过度繁茂的审美欲望——这种艺术语言让韩笃一的作品能够跨越特定文化的限制,甚至超越特定空间和时间的束缚。
●
《ATP的合成》(Synthesis of ATP)长椅,2024。
图片由BANK画廊提供
韩笃一擅长将科学术语转化为和美学有关的视觉语言——就如《ATP的合成》(Synthesis of ATP)长椅通过手工刺绣和海绵填充,把细胞生物学过程转化为肉眼可以分辨并了解的作品;另一个动画视频则是将文物转化为自然生物,在《琳琅》展厅里循环播放去探讨自然生长与技术创新的交融……
●
2024年,韩笃一受邀与Dior合作,他以Lady Dior包包为蓝本,
在包包里打造了一个神秘旖旎的东方世界。
图片由BANK画廊提供
●
《心伺令》是一个融合心理疗愈和空间设计的沉浸式验,
探讨了空间如何塑造我们的心理状态,
并邀请访客在充满沉思的环境中反思自我与外界的关系。
图片由BANK画廊提供
从他过往的作品中,已不难发现韩笃一对神经科学的兴趣所在,而《心伺令》(Ordinance of the Subconscious Treatment)则是这种探索的另一重浪漫维度。这不仅仅是一个设计项目,更是一次关于心理健康与空间对话的实验。设计以薄荷绿房间为主,带有医院般的临床氛围,滑动窗帘、LED灯和迷宫般的空间,仿佛在邀请访客穿越内心的迷宫。
●
《心伺令》(Ordinance of the Subconscious Treatment)中的部分艺术家具作品
家具如造型颇似八卦镜的《多巴胺灯》、《撤退可以椅子》、复制了数个“大肚子”炉鼎的《催产素抽屉柜》,饰有维生素B12、血清素、舍曲林等分子结构,以及治疗性短语和比莉·艾利什的歌词,这些看似零散的元素在韩笃一的构思中,共同编织成一个关于情感、治愈与自我救赎的故事——他通过空间的方式去挑战、困惑、催眠、激发、拥抱、安抚或治愈每一位进入其中的访客。
此刻重新会看他的世界:一把椅子可以是细胞生物学的隐喻,一面墙可以是心理治疗的载体,一个空间可以成为情感的实验场。而这些看似荒诞的转换,怎么不是揭示创造力最本真的模样呢?每根线索都可能通向意想不到的可能性,而后治愈我们自己。
●
作品《Cardiac Prayer》以手术室为灵感,以透明柔软的粉色丝带,探讨了处于极度绝望、脆弱与重获希望、复原之间的“阈限时刻”中,人们内心的复杂状态。
看完韩笃一的作品,你有被触动到吗?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方式。
杨冠杰:将“无”的美学,徒手捏进家具中
来源:ELLEdeco家居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