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年前轰动全国的"饶赵案"至今仍是公众记忆中的未解之谜,2004年央视保健医生饶颖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指控时任《动物世界》主持人赵忠祥对其长达七年的性虐待,并出示十盒录音带、欠条等"证据"。
二十年前轰动全国的"饶赵案"至今仍是公众记忆中的未解之谜,2004年央视保健医生饶颖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指控时任《动物世界》主持人赵忠祥对其长达七年的性虐待,并出示十盒录音带、欠条等"证据"。
这场指控将赵忠祥从"国民主持"的神坛拉下,即便法院最终认定所有证据均系伪造,但舆论的裂痕已无法弥合。
这起案件最终以饶颖败诉告终,但真相的缺失让公众陷入认知困境——究竟是权势掩盖罪恶,还是精心设计的诬告?
2004年4月15号,饶颖跑到北京市丰台区法院,交了两张状纸。一张是讲赵忠祥还欠她3800元的医药费没给付,另一张可就厉害了,说从1996年起,赵忠祥对她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性虐待,让她身心都受到了严重伤害,要求赔偿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总共一万元。
这消息一散布开来,媒体就像发现了大新闻的猎犬,纷纷涌来报道,赵忠祥是谁呢?他可是央视的大牌主持人,形象一直特别正面,突然间被说成有“性虐待”的行为,谁听了能不惊讶?
这下可好,整个社会都给炸懵了,而饶颖是台里的保健医生,跟这些主持人那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老赵平时在大家印象里,也是一团和气的老大哥模样,这,这怎么可能呢?
饶颖的说法是,俩人不清不楚好几年了,后来赵忠祥想撇清关系,她才心一横,鱼死网破,又是开记者会,又是写日记,把那些所谓的“私密细节”抖落得干干净净,甚至还当众亮出伤疤,说自己因为这事儿落了一身病。
赵忠祥起初没怎么吱声,估计是觉得身正不怕影子斜,唾沫星子淹不死人,可这年头,你不说话,就有人当你默认,事情越滚越大,央视那边也坐不住了,不得不介入调查,一时间,满城风雨,说什么的都有。
这事儿最后还是闹到了公堂之上,赵忠祥那边是咬死了不承认,一口咬定这是栽赃陷害,饶颖这边呢,也是豁出去了,坚持自己的说法,法庭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那叫一个热闹。
那会儿,社会上的闲言碎语更是分成了好几派,有人信饶颖,觉得一个女人家,总不能拿自己的名声清白开这种玩笑吧?也有人力挺赵忠祥,觉得他这么大的腕儿,要什么样的没有,犯不着跟个保健医生纠缠不清,还落下这么个把柄。
但官司的最终结果,是赵忠祥赢了,法院经过一番折腾,查出来饶颖那边的一些“证据”,比如她的行医资格什么的,本身就有猫腻。她拿出来的所谓“证据链”,也七零八落,很多地方在时间上就对不上茬。
而饶颖呢,一边在媒体面前哭哭啼啼,一边又似乎没少借着这事儿给自己涨粉引,而赵忠祥的媳妇张美珠,从头到尾都坚定地站在丈夫身边,那句“我男人我清楚”,也让不少人印象深刻。
官司是打赢了,赵忠祥在法律层面算是洗刷了冤屈,保住了清白,而饶颖呢,不仅官司输了,名声也彻底臭了,据说后来的日子过得挺狼狈,工作都找不着,发了篇《没有恨只有遗憾》的文章后,就基本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
可对赵忠祥来说,这事儿就像在他那块曾经锃光瓦亮的金字招牌上,狠狠地刻下了一道划痕,怎么擦也擦不掉了,“饶颖门”这三个字,成了他身上一个甩不掉的标签,时不时就得被人拎出来说道说道,他的事业,也肉眼可见地受到了冲击,之后就渐渐淡出了央视的舞台,过起了退休生活。
到了晚年,老赵好像想换个活法,他开始写字画画,还拿出来卖。一个“福”字标价几千块,一幅画也要个万儿八千的,甚至还有小道消息说,想跟他合个影,录个祝福的小视频,都得明码标价,按“件”收费。
这下又捅了马蜂窝,议论声四起,有人觉得,这没啥大不了的,人家凭手艺吃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市场经济嘛。
可也有不少人觉得,他好歹也是曾经的“国脸”,代表过国家形象的老艺术家,这么赤条条地“捞金”,是不是有点儿掉价?吃相是不是太难看了点?这就好比现在的明星直播带货,网红求打赏,你说它是市场行为吧,它确实是,但搁在赵忠祥这样的人物身上,总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儿。
想想也真是,赵忠祥他们那一代主持人,成长的环境、面对的媒体生态、大众的心态,跟现在完全是两码事,他们习惯了站在聚光灯下,被观众仰视,习惯了自己代表着一种“正确”和“完美”。
一旦个人生活或者某些行为,哪怕只是捕风捉影的传闻,跟这种近乎完美的形象有了偏差,那种反差带来的冲击力,可就太大了,所以公众情感上往往很难接受。
二零一九年,赵忠祥查出了癌症,折腾了一阵子,最终还是在二零二零年初去世了,享年七十八岁,他的追悼会上,来了不少老同事、老朋友,他夫人张美珠更是哭成了泪人。
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就在他老人家去世的当天,“饶颖门”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又被一些人给翻腾了出来,甚至还有人跑到饶颖早就沉寂的社交账号下面去留言指责。
人一走,茶就凉,这是世间常情,可有些事,有些议论,并不会因为当事人的离去就彻底画上句号。
赵忠祥这一生,有过耀眼的辉煌,也有过难以摆脱的争议和阴影,那场轰动一时的风波,真相到底如何,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了,但它留给我们这些看客的,除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许更多的是对名人光环、人性复杂以及舆论这把双刃剑的琢磨。
一个人的公众形象,究竟是他本来的面目,还是一种被精心打造出来的“人设”?当这“人设”眼看要崩塌的时候,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呢?这些问题,或许比那场官司本身的输赢,更让人回味。
本文信源:中国新闻网《赵忠祥被爆“饶颖事件”后被迫退休 为钱折腾》
中国新闻网《赵忠祥自爆“饶颖事件”证据 称将尝试商业活动》
来源:青史难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