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构思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18:18 1

摘要:真实的生活,从来不是什么波澜壮阔的传奇,不过是柴米油盐这几样寻常物事。可偏偏是这简单的几样,在千万个家庭的灶台上,熬煮出了千姿百态的生活模样。大自然慷慨馈赠的,本就是最朴素的食材——老谷杂粮、时鲜菜蔬,要把它们变成餐桌上独一无二的滋味,没有一点生活的智慧与巧思

生活的构思

张新贵

真实的生活,从来不是什么波澜壮阔的传奇,不过是柴米油盐这几样寻常物事。可偏偏是这简单的几样,在千万个家庭的灶台上,熬煮出了千姿百态的生活模样。大自然慷慨馈赠的,本就是最朴素的食材——老谷杂粮、时鲜菜蔬,要把它们变成餐桌上独一无二的滋味,没有一点生活的智慧与巧思,实在难出花样。就像邻家阿婆,总在清晨把小米淘洗得发亮,有时加几颗红枣,有时拌一勺南瓜泥,同样一锅粥,竟能让每个清晨都有不同的暖意,这何尝不是最生动的生活创作?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为了延续生命、过好每个日子,在“吃”上从来都费尽心思。从把生米煮成熟饭的最初探索,到后来随着季节变换调整食谱,春日采新茶配春笋,冬日炖腊肉煨萝卜,再到如今把他乡的食材搬上自家餐桌,把传统的面点做出西式的造型,我们总能把平凡的食材变得鲜活。这份对生活的用心,让每个人都成了生活的高手,在烟火气里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当衣食住行的需求被满足,心灵便开始渴望更丰沛的滋养。就像古人在田间劳作后,望着晚霞与炊烟,随口吟出“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诗经》里的句子便这样从生活里长出来。从最初的几句吟唱,到后来文字的打磨、故事的完善,文化就这样一点点积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它不像柴米油盐那样能果腹,却能填满灵魂的空缺,让平凡的日子多了几分诗意与厚重。

如今的时代,精神食粮早已不止于诗书。电视里的剧集、广播中的声音、电影院的光影,还有手机屏幕上流转的小视频、报纸上油墨香的文字,真是万紫千红、缤纷多彩。可这些无形的“食粮”,在与观众、读者见面之前,都藏着一段漫长的“构思”时光。一篇几百字的短文,或是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要走到人们面前,背后可能是创作者熬夜查阅的资料,是反复修改的草稿,是对着空白文档发呆的无数个瞬间。就像去年冬天,我见一位编辑朋友在咖啡馆里久坐,笔记本电脑旁堆着厚厚的参考书,屏幕上是改了又改的文案,他说:“就怕写出来的东西,走不进读者心里。”

其实仔细想想,这份“构思”,和农民种庄稼没什么两样。农民要选种、耕地、施肥,根据天气调整灌溉,小心翼翼守护每一株禾苗;创作者要选题、搜集资料、打磨文字,根据读者的需求调整表达,全心投入每一个细节。两者都是在用心浇灌一份期待,只不过农民收获的是金黄的稻谷,创作者期待的是与读者心灵的相遇。而无论是灶台上的一餐一饭,还是案头的一字一句,这份对生活的认真构思,正是让日子变得丰盈的秘密。

来源:北京诗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