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通运输是民生大事,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领域。南京交通部门近日推出包含六大方面30项举措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包”,其中重点提到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交通运输是民生大事,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领域。南京交通部门近日推出包含六大方面30项举措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包”,其中重点提到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南京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铁水空管“五运”齐全,推动全社会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记者近日实地探访发现,交通部门正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交通运输企业经济发展“舒筋活血”。
5月1日起,4座交通船闸免费通行
3月25日上午,在位于南京市高淳区的下坝船闸引航道,等待过闸的一艘艘货船正有序靠泊准备缴费后进入闸室。让船民们期待的是,再过一个多月,新政实施后,来往过该闸的船舶便可免费通行了。
记者从交通部门获悉,今年5月1日起,江苏境内101座船闸取消收费,新建船闸不再收费。其中,包含南京4座交通船闸:下坝船闸、洪蓝船闸、秦淮河船闸、玉带船闸。
下坝船闸是芜申线航道南京段自上而下的第二个重要通航枢纽,水位落差常年保持在5.5米左右。2024年通过船舶达4.3万艘次,船舶货运量4000多万吨,过闸费约1700万元,平均每天通过船舶120艘次,高峰时达到200艘次。
政策实施后可以为水路运输企业节省多少成本?郎溪易丰搬运服务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金建华算了一笔账:该公司平均每年从下坝船闸通过的货运量约15万吨,算下来一年缴纳的过闸费就是12.8万元。
江苏省下坝船闸管理所副所长王江说,从长远角度来看,取消过闸费征收会让水运成本优势继续扩大。此次南京4座交通船闸取消收费可能会吸引更多企业从公路和铁路转向水路运输,缓解陆路交通的压力。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水运+”发展多式联运,优化整体物流网络效率,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
不仅如此,南京还在智慧航道、智慧船闸建设上下足功夫。在洪蓝船闸管理所集控中心的显示屏上,从北向南依次显示着南京内河航道的5座交通船闸的实时运行状态,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发布调度指令指引船舶过闸。洪蓝船闸管理所副所长徐翔告诉记者,目前洪蓝集控中心已完成辖区5座交通船闸的接入运行工作,实现5座船闸运行“一盘棋”,船民过闸“不下船”“不跑腿”,提升了船闸运行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效。
南京港首个“集装箱+件杂”一体化作业码头启用
今年2月底,装载价值达3亿元货物的 “中远海运智慧”轮在南京龙潭港靠泊作业,装载近400件货物后远洋出口埃及,标志着南京港顺利开通至中东的远洋航线。
不同于以往的作业形式,“中远海运智慧”轮上装载的既有集装箱,也有像储能柜、装载汽车这样的件杂货,这也是南京港首次实现集装箱、件杂货同船一站式作业,开启集、件一体出口模式。
“港口融合发展带来的降本增效,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中东这条航线开通过程中。”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刚建告诉记者,航线投入运营的“中远海运智慧”轮,是一条多用途船舶,可以实现集装箱和件杂货同船运输。对客户来说,意味着他们出口中东的货物可以用多样化的形式同船出运。
南京港龙集公司紧邻天宇码头公司,有天然区位优势。为提高南京港的集聚化效应,吸引更多企业到南京装卸货物,两家公司“一拍即合”,对港口功能进行融合,从而使船舶靠港实现不同货种的同时作业,对于企业来说节省的既是时间也是“真金白银”。
“对于我们这种既装卸箱子又装卸件杂货的企业来说,这里集、杂一体化作业模式简直是太方便了,不仅在装船效率、服务需求上有了保障,更能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常常往返于南京与东南亚的客户刘经理说。
近年来,南京港口依托港口型物流枢纽,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推动港航货协同发展。“此次中东航线的开通,将进一步丰富南京区域远洋航线网络,为南京都市圈及中上游客户远洋出口带来新的物流通道。”南京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通过该船运作模式,为框架箱、储能柜、大件等多类货物装船作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运作样板,推动集件业务常态化开展。
1500趟次运输任务,节省运输成本近200万元
3月1日,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出的一批最新货物发运酒泉,包含一台齿轮箱和两个附件箱,货物重量41吨。
看着和“大件”齿轮箱匹配的两个附件从工厂出门上路,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高级物流经理王伟发出感叹:“这在2024年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市交通运输局交通执法总队四支队相关负责人杨大伟告诉记者,按照此前的规定,大件运输一趟车只能运一件,而这家企业生产的风电齿轮箱,由齿轮箱本体和支架、风扇等多个附属部件组成,配套的附件如不能随齿轮箱同车一起发运,会造成主件与附件到货不匹配,影响客户满意度。但如果不拆除风扇等附件,一车货物总高度最高达4.5米,路上运输存在风险。
为了让企业安心生产,交通部门经过多轮讨论和方案研究,决定为重点生产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让该企业可以将附件与主件同车运输,实现大件运输“1+1”。
记者在跟随交通执法人员走访该企业时,王伟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生产的“大件”在南京及省内运输几乎没有任何问题,“南京几乎是把能做的都做了!”据统计,通过采用这样携带附件运输的方式,该企业已完成约1500趟次运输任务,节省约200万元的运输成本。
记者了解到,南京交通部门正积极开辟过江新通道,未来,超120吨大件可通过板桥汽渡过江。“南京的板桥汽渡衔接长江南北,汽渡船的最高承载能力达到300吨,满足超大件运输需求。”杨大伟介绍,目前板桥汽渡已经完成330吨的荷载试验,计划年内投入使用,将解决120吨以上大件经公路运输过江的难题。
有了通道,企业申请大件运输时,不知道如何选择线路怎么办?记者打开“南京交通执法”微信公众号菜单栏发现,大件运输的“自动选线”功能已经开始上线试用,企业选择线路时只需要输入起始点位和车辆的数据信息,后台会自动生成线路,提高申请效率。
记者从交通部门了解到,南京接下来将继续从全市30余家重点大件生产企业名单中,遴选一批优质企业,持续试点推行实施大件运输免勘验和远程勘验,进一步优化大件运输市场环境。
【记者手记】
穿梭在繁忙的下坝船闸、探访龙潭港区一体化码头、倾听企业物流经理的感慨……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交通部门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的服务意识。无论是船闸费用的减免,还是创新“集装箱+件杂货”一体化作业模式,这些举措并非简单的“减法”,而是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需求出发,通过精准化施策,精算惠企利民的“细账”。
细节背后,是交通部门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企业痛点在哪儿,改革的刀刃就挥向哪儿。当“真金白银”的成本削减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底气,当“不敢想”的难题变成“新常态”,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正以实实在在的变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通讯员 宁交宣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吴春霞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