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迷信“骨转神药”!肺癌患者必看的骨转移真相,一文说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17:58 2

摘要:骨头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有统计数据表明约有17.8%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已伴随骨转移的发生。即使确诊时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随着时间推进与病情发展,在后期也会逐步发生转移。骨转移起初可能没有显著感觉,任其发展可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压迫、以及血钙

骨头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有统计数据表明约有17.8%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已伴随骨转移的发生。即使确诊时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随着时间推进与病情发展,在后期也会逐步发生转移。骨转移起初可能没有显著感觉,任其发展可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压迫、以及血钙异常等等一系列骨相关不良事件,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极大痛苦。

正因为不愿受到骨转移的折磨,病友们经常会交流有哪些治疗骨转移的“神药”。MET抑制剂卡马替尼以及包含MET靶点、抗血管生成等多靶点的卡博替尼就曾被众多病友们奉为专门治疗骨转移的药物。那么,它们是否真如传言那样是专门治疗骨转移的药,骨转移又有哪些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呢?

1

MET与骨转移真的“暗通款曲”?

很多病友之所以坚信卡马替尼是专门治疗骨转移的药物,多半与一条在病友间流传已久的说法相关,他们认为MET扩增导致了骨转,有骨转移的患者多数都有MET扩增。我们先回顾一组简单的数据,NSCLC初诊患者中携带MET突变的人群大约在3%-5%左右,而初诊时就已发生骨转移的患者则占比17.8%,甚至有些研究中达到20%-30%。我们退一步假设携带MET突变的患者都有骨转移,那也只占到初诊骨转移患者的1/10-1/3,显然与所谓“骨转移的患者多携带MET扩增”不符。

卡马替尼(INC280)有一项名为GEOMETRY mono-1的研究,其日本队列将骨转移作为患者临床特征之一纳入统计[1]。研究共纳入45例MET扩增或者MET 14跳突的患者,其中有17例携带骨转移,占比37.78%。相对的,2024年一项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对比单药治疗EGFR+TP53共突变的研究中,两组整体骨转移患者39例,占比39.8%[2]。两项研究的统计可以看出EGFR突变或MET突变的人群发生骨转移的比例相近,至少说明MET突变没有额外增加骨转移发生的概率

现在我们知道携带MET扩增的患者并非一定伴随骨转移,那么反过来是否成立呢?2016年307医院王红等[3]做了一项关于骨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基因状态分析,纳入其医院2013年-2014年期间确诊的8名骨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例患者中总共检测到18次EGFR突变,HER2基因在除了5号外的其余患者样本中均有检出,共检测到20次,除此以外还检测到PDGFA、NTRK、ATM、P53等等肿瘤相关基因,然而8例样本中无一人检测到MET扩增或者MET 14跳突。直到202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发表了一项类似研究,全部40例骨转移的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突变同为EGFR突变,其次为P53突变,有趣的是仍无患者检测到有MET扩增或者MET 外显子14跳跃突变[4]。

我们通过上述正反两方面的研究数据至少可以说明MET突变与骨转移之间并没有传闻中那般紧密的联系,二者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既然骨转移不会增加MET扩增或14跳突的概率,那么作为典型MET抑制剂的卡马替尼显然不适合所有的骨转移患者。

2

卡马替尼与骨转移治疗

骨转移病灶由于常伴随骨质破坏,影像学检查手段通常只能判断其存在或消失,不易通过测量病灶大小来评估。病友们通常会根据用药后骨痛是否减轻来衡量药物效果,卡马替尼的传说有一部分原因便是源于此,可又为什么不是每个骨转移患者用了卡马替尼后都能缓解痛苦呢?

若仅从止痛镇痛角度,我们不是只有卡马替尼可选,还有多种药物可以选择。首先是如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以及地舒单抗等骨改良药物,尽管作用机制有区别,它们却均具有修复骨质破坏、减轻骨痛的作用;其次是专门的镇痛药物,从低级别到高级别依次有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到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奥施康定等),根据不同疼痛级别逐步选择;第三还有些辅助镇痛的药物,如抗惊厥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卡马替尼显然不是作为止疼药物发挥作用的,能让患者疼痛缓解就只剩下开始起效一种解释。这并不是说卡马替尼专门治疗骨转移,而是基于它作为Ib型MET抑制剂的代表,与患者携带的MET扩增匹配成功又恰好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才产生了这种结果。或许有些病友不理解凭什么不能说明卡马替尼有专门的骨转移治疗功效,这是因为卡马替尼并非唯一对骨转移有效的TKI药物,其他TKI也有类似报道。

多数TKI药物的临床研究都未将疼痛控制作为衡量指标,取而代之通过PFS与OS这类生存期指标。以三代EGFR-TKI药物奥希替尼为例,去年上海胸科医院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奥希替尼治疗携带EGFR T790M突变的一代EGFR-TKI耐药患者时,无论有无骨转移,两组人群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无统计学差异[5];2023年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又汇报了3例EGFR 19缺失突变经一代药物治疗耐药后序贯奥希替尼治疗的案例,3名患者经奥希替尼治疗后骨转移保持稳定近1年后才出现再次进展[6]。

除了奥希替尼以外,本人也遇到过使用吉非替尼、阿来替尼等靶向药物后,骨转移病灶或痛感减轻,或直接消失愈合的神奇案例。这一系列的数据及经验案例告诉我们,当TKI药物匹配上靶点开始起效时,它们不仅仅是对原发灶有效,对全身各处转移都有治疗效果,非某个特殊药物独有的能力。

3

骨转移该怎么治疗

既然卡马替尼不是专门针对骨转移的神药,那么骨转移该怎么治疗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骨转移与其他转移的区别。当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定植到骨骼之后,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信号传递过程,启动溶骨或成骨两种侵袭过程,继而出现溶骨性骨转移和成骨性骨转移两种形式。

超70%的NSCLC患者属于溶骨性骨转移,这类型的骨转移不仅有肿瘤转移灶定植于骨骼及周围正常组织,还会启动破骨细胞腐蚀并破坏骨骼,轻则引起疼痛,重则导致病理性骨折等等一系列骨相关事件。

图片来源:摄图网

由此可见,骨转移不仅仅是肿瘤转移到骨骼组织,还伴随一系列复杂的并发症及连带事件。这使得骨转移的治疗很少依靠单一手段单一药物,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方面,在抑制肿瘤侵袭的同时,再辅以缓解疼痛、修复骨质破坏,保护骨头避免骨折等事件发生的手段。

为方便大家学习理解,个人将骨转移的综合治疗大致分为治疗与辅助两个层面。

治疗层面指的就是控制肿瘤,可以选择的手段与常规治疗无二,仍以靶向、化疗、免疫以及抗血管生成药(另一款被盛传的骨转神药卡博替尼XL184就属于这类)等全身性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还可以选择放疗、消融以及手术等方式对局部病灶针对性处理;

辅助层面指的是通过各种其他药物或手段达到缓解疼痛,延缓骨折等骨相关事件发生的目标,最常见的手段就是使用骨改良药物(如唑来膦酸、伊班膦酸以及地舒单抗等),在修复骨质破坏减少骨折等事件发生的同时兼具一定镇痛作用,专业镇痛还需要使用各种止疼药,减少患者日常生活的痛苦,除此以外部分患者可能在骨转移及相关事件的双重折磨下出现心理问题,此时需要及时干预配合心理治疗。

每个人的病情各不相同,根据病情改变,某些方式可能会有不同作用,例如有些病友骨质破坏严重或许可通过骨水泥手术修复损伤部位来达到缓解痛苦的目的。

总而言之,骨转移的治疗不是简单的一句话,需要结合病情多种方式联合。

4

总结

骨转移是中晚期NSCLC患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发病复杂,常对患者造成身心双重折磨,因此病友们对于“骨转神药”总有极高期待,卡马替尼的民间神话也就应运而生。民间尝试是摸着石头过河,以结果论英雄。当无路可走时这种自救方式无可厚非,但进一步学习其背后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科学的了解这种方式为何成功,什么样的人或情况可以选择。

我们现在知道MET扩增或者MET突变既没有额外增加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也没有在骨转移人群中出现的更频繁。卡马替尼只是作为MET抑制剂恰好对携带对应突变的患者起效,其他TKI药物也可帮助对应患者控制骨转移。

我们需要更全面的认识骨转移及其相关不良事件,把对它的治疗寄托在某个药物上是不理智的,要真正理解和掌握骨转移的综合治疗。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各位更加理智和全面的认识骨转移的各种治疗与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 Seto Takashi et al. Capmatinib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MET exon 14 skipping–mutated or MET‐amplified advanced NSCLC: GEOMETRY mono‐1 study[J]. Cancer Science, 2021, 112(4) : 1556-1566

[2]. Li J, Zhan X, Shao M, et al. Osimertinib plus Chemotherapy versus Osimertinib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Concomitant EGFR and TP53 Mutation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2024.

[3]. Kun Zhang et al. Screening of gene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bone metasta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s, 2016, 12(7) : 186-190.

[4]. Wu S, Pan Y, Mao Y, et al. Current progress and mechanisms of bone metastasis in lung cancer: a narrative review[J].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 2021, 10(1): 439.

[5]. Zhang Y, Xu Y, Xu J, et al. Osimertinib for EGFR‐Mutant NSCLC Patients With Acquired T790M and EGFR Amplification After First‐Generation EGFR‐TKI Resistance[J]. Cancer Science, 2025, 116(3): 753-763.

[6]. Guo Q, Feng W, Hu S, et al. Efficacy of 3rd generation TKI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 lung adenocarcinoma with bone metastases: A review of 3 case reports and literature[J]. Medicine, 2023, 102(34): e34545.

与癌共舞公众号及网站及APP上发表的文章及讨论仅代表作者或发帖人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与癌共舞公众号文章经医学编辑和版主审核,具有明显谬误和不良引导的文章将禁止发表。

来源:与癌共舞论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