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帮助冯林山(中)写好《平原烈火之魂》一书,本文作者李雁云(右一)不顾年高体弱,穿针引线,从宁晋县城到石家庄采访《平原烈火》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光耀(左一)。
为了帮助冯林山(中)写好《平原烈火之魂》一书,本文作者李雁云(右一)不顾年高体弱,穿针引线,从宁晋县城到石家庄采访《平原烈火》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光耀(左一)。
为了这片热土
李雁云
故乡的热土,对每个游子都有着难以割舍的留恋与思念。特别是那些年逾古稀的老人,更有一种不可泯灭的情愫。
作家林杉,本名冯林山,系我县北河庄镇东河庄人,戎马大半生,而酷爱文学艺术,晚年调《人民日报》出版社单位工作。办公厅副主任,出版社社长、高级编审、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学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传纪文学协会理事,先后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梦断宫苑》、传纪《一代才女林徽因》、《文人苏青》、散文集《行板如歌》、诗集《等待蝉鸣》等几十部作品,已是文坛巨擘,可谓功成名就。但林杉对这些总是淡然处之,他对这些仍看作是处女习作,而不是他最终追逐的梦。自从事文学创作的伊始,他就设想将来步入文学艺术的殿堂,为生养自己的那片热土播种些什么。
他学年时曾熟读徐光耀的长篇《平原烈火》,他对那段历史有着深厚的情结。他追问过妈妈抗日战争的残酷,也让前辈回忆当年日寇的残暴、民众的灾难。他每每回乡总要搜集一些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为此他于去年冬天专门回来,走访了一些战地故人,如小河庄堡垒户鲁学敏、百尺口罗锅子的后代……之后又查阅了徐光耀所有作品,以及日伪档案,甚至岗村宁次的作战方案等。他发现已出版或集印的那些作品并没有详实、客观地反映出宁晋抗日斗争的真象。为此他计划沿着《平原烈火》的足迹,写一个长篇让后人永永远远牢记那场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灾难。同时也让后人不要忘记战争能够胜利结束,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那么容易。八年抗战,有失败,有胜利,有失误,也有成绩,各级领导之间有矛盾,有分歧,对客观存在不能隐讳,也不遮掩。更应该让后人警醒的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这场战争中暴露出的劣痕。自上而下出了那么多汉奸、叛徒,造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耻辱。这是一幕悲剧,不能不去认真反思,不能不去慎重省察。
另外,上世纪他曾出访日本,目睹日本上层对侵华战争至今没有忏悔、认罪的态度,一些罪魁祸首、高级战犯仍供奉在靖国神社,引起他极大的愤恨。在一次宴会上他曾与日本人为此发生争执,这就更激起他重写抗日战争的决心与动力。
为了这部长篇的写作、为了这片热土,他谢绝所有出版社、团对他的约稿,全力以赴投入这部以宁晋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写作当中。
林杉同志历经两年多采访、调查,回到故乡宁晋开始写作。终于2016年完成了《平原烈火之魂》一书,徐光耀接到书后,逐字逐句阅读并致作者一封信,给予高度评价。
尊敬的重衫同志:
我以八十八岁的年龄,白内障朦胧的双眼逐句逐字地读完了您的大作——《平原烈火之魂》太好了! 您不仅提高了《平原烈火》的价值,也把宁晋拔上了令人崇敬的精神高地。您的劳动是郑重地、思想是崇高的。请接受我衷心的感谢和敬意。我将永记您给我的感动;并十分荣幸的接受您授给我的“徐宁晋”的称号 徐光耀
二0一四年二月十日
来源:宁晋大陆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