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日,由浙江省委老干部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浙江老年报社承办的“光辉历程 永恒记忆”——浙江省离休干部红色档案展在浙江老年大学开展。
潮新闻
“光辉历程 永恒记忆”浙江省离休干部红色档案展开展
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接力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日,由浙江省委老干部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浙江老年报社承办的“光辉历程 永恒记忆”——浙江省离休干部红色档案展在浙江老年大学开展。
活动现场。徐彦 摄
“信仰之光”“初心如磐”“艰苦奋斗”“银领助力”“清风正气”——展厅里的五个主题篇章,全方位立体呈现了80位老一辈革命者激情燃烧的岁月,让红色精神变得具象可感。
走进展厅,战场上写给母亲的家书、缴获敌人的降落伞碎片、战斗日记等老物件,还有一张张或泛黄、或带有折痕的老照片,仿佛是无声的历史讲述者,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强大力量。
展柜内,一个泛黄的信封承载着一段隐秘而伟大的岁月。信封的主人名叫励进,20世纪50年代,他与战友们在新疆罗布泊,以“马兰人”的身份隐姓埋名,直到祖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信封的一旁,是一本军旅日记本,里面记录了杨伯成的半生戎马。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他一有空就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血与火交织的革命岁月,这一写就是20多本。
这些日记本是杨老的儿子搬家时发现的,其中有两本格外珍贵,一本记录了他在山东定陶参加战争期间的思想、生活和战斗经历,共260多页,约10万字;另一本则记录了他3次赴朝鲜参战的经历及所见所闻,共5万多字。
“离休干部红色档案承载着鲜活的历史记忆,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浙江发布离休干部红色档案资料“征集令”,共收集到512位离休干部的事迹、2000余件珍贵实物史料。
当硝烟散尽、岁月静好,离休干部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精神,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今年6月30日,王风与家人一块过了104岁生日,虽然年事已高,他依然能拿起剪刀剪窗花。年少时,他用剪纸贴补家用;革命工作时,他用剪纸宣传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父亲常说,当年他在剪纸上的愿景,如今早已实现,而且群众更幸福,祖国更强大。”王风的儿子王爱国说,红纸会褪色,而共产党人的信仰永远鲜亮。
每当年轻人向92岁的王国光请教“什么是信仰”时,她总会翻开1949年的战地相册说:“这就是答案。”战场上,王国光曾一夜送走18位战友。她忍住内心悲痛,用小钢笔在裤腿上记录烈士信息。这份用鲜血守护的名单,后来成为无数家庭寻亲的珍贵线索。
在子女的记忆中,王国光总把“不准用公家信纸写家书、不准收老乡送的山货、不准在烈士纪念日穿鲜艳衣服”挂嘴边,这种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家教,宛如一股清泉滋养着家庭的每一位成员。
“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在孙女董雯艳眼里,爷爷董慎然很会讲故事,但故事里没有王子和公主,只有一个个战争年代的回忆。
爷爷口中的红色故事也一直影响着董雯艳。从学校毕业后,董雯艳担任过湘湖游船上的红色讲解员,也做过社工。在平凡的工作中,她终于明白,爷爷故事里的红色精神是最真实的“传家宝”。
看完展陈,杭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的杨旭煜深有感触地说:“变幻的是沧海桑田,不变的是红色基因。不忘来时路,看得见多久的历史,就能看得到多远的未来。”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