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新学期的朝阳洒向重庆市巴南区莲花小学操场,一群特殊的“老师”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校园——他们是巴南区莲花街道组织的退役军人志愿者,即将为孩子们带来一堂浸满“兵”味的“开学第一课”,让红色基因在开学首日扎根童心。
9月1日,新学期的朝阳洒向重庆市巴南区莲花小学操场,一群特殊的“老师”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校园——他们是巴南区莲花街道组织的退役军人志愿者,即将为孩子们带来一堂浸满“兵”味的“开学第一课”,让红色基因在开学首日扎根童心。
操场上,少先队员们早已列队整齐,小手捧着鲜红的红领巾,眼神中满是对老兵的崇敬。
少先队员为老兵系红领巾
老兵与少先队员互相敬礼
“爷爷,我帮您系红领巾!”随着清脆的童声,红领巾在退役军人胸前被工整系好。老兵庄重抬手敬军礼,少先队员挺直腰板还以队礼,一老一少的敬礼在阳光下定格,肃穆中透着传承的温情。这些身着整洁便装的老兵,虽已脱下军装,却依旧保持着军人的挺拔姿态,一举一动都是“兵”的模样。
老兵给孩子们讲述曾经的故事
校园里的黄角树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故事会”正暖意融融地进行。退役军人徐万普坐在石凳上,身边围满了小脑袋。他粗糙的手比划着戍边时的场景:“在高原上,水冻成冰坨,就抱着暖一会儿再喝;抗洪那年,泡在水里三天,脚肿得穿不上鞋,也没退一步——咱是兵,得扛事儿。”一个扎羊角辫的孩子举手问:“徐爷爷,你怕不怕呀?”徐万普摸了摸她的头,朴实一笑:“怕,但看到老百姓安全了,就觉得值。”
旁边的退役军人徐先华、张中平也没闲着,徐先华掏出珍藏的旧军帽,给孩子讲帽徽上的故事;张中平则教孩子们叠“豆腐块”,指尖捏着衣角的模样,和当年在军营整理内务时别无二致。
“这不是简单的‘讲故事’,而是把军人的家国情怀,变成孩子们能懂的‘成长养分’。”作为退役军人代表,莲花街道人武部部长谭世东结合自身军旅生涯,为师生作了红色主题宣讲。他从“军人的使命是什么”讲到“我们该怎么爱祖国”,再谈到训练场上的坚持、执行任务时的担当,将“家国情怀”四字融入一个个军旅故事中。不喊口号、不说空话,他以老兵的视角拆解大道理,让爱国主义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力量,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种子。
“这样的‘开学第一课’,比课本里的文字更有力量,更能住进孩子心里!”莲花小学校长蹇云丽望着眼前的场景,眼里满是笑意,“红色基因不是说出来的,是老兵们用故事、用双手,手把手传给孩子的。”
“校社联动开展红色教育,既是拓展‘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实招,更是给孩子们的‘精神补钙’。”谭世东表示,像徐先华、张中平这些退役军人志愿者,都是社区中的“红色资源”,今后还会常来校园,将军营的故事、军人的精神一遍遍讲给孩子听,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长成参天大树,代代相传。
下课铃响起,孩子们仍围着老兵问个不停,有的说“我以后也要当军人”,有的把画着军装的画塞到老兵手中。这场满是“兵”味的开学礼,不仅让孩子们读懂了军人的担当,更在新学期的起点,以红色火种点燃了一颗颗炽热的童心。
风掠过黄角树的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那颗红色的种子,已落进童心深处,正待慢慢发芽,长成参天之木。
(汪职坤 苏俊丹)
编辑:周佳霖
编审:温韬
审核:何阳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qq.com
来源:三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