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天下班累得不想动,想写点东西又怕“没用”,总觉得自己没天赋、没资源,折腾半天也是白搭。你知道的,咱们普通人过日子,就怕“瞎忙活”。
每天下班累得不想动,想写点东西又怕“没用”,总觉得自己没天赋、没资源,折腾半天也是白搭。你知道的,咱们普通人过日子,就怕“瞎忙活”。
但最近我算想明白了,那些你以为白走的路,其实都在偷偷给你攒本事。我是个四线滨海小城的私企打工人,老婆全职在家,白天在公司忙得脚不沾地,晚上才有空琢磨公众号。
一开始总焦虑,觉得自己写得慢、没技巧,跟那些大博主差太远。直到上个月练语音输出,我才发现,过去那些“不起眼”的经历,早把本事给我喂饱了。
我之前总觉得,上班摸鱼学的那点PPT技巧、开会时被迫练的表达,跟写作八竿子打不着。
直到开始用语音写文章,我发现自己说话越来越顺,不用反复改。你知道的,这哪是突然开窍?是平时在公司汇报、跟客户沟通,被逼着练出来的“张嘴就能说清楚”的本事。
咱们别总盯着“有用没用”,把手头的事做好、练熟,哪怕是每天给同事讲个笑话练表达,将来都可能帮上忙。
我这人懒,没人逼就容易犯拖延症。后来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晚上8点,不管多累,都打开手机语音,说够10分钟。
一开始也卡壳,说两句就想停。但硬撑了半个月,我发现自己不用提前打草稿,张嘴就能顺着思路说下去,写文章的速度快了一倍。
其实哪有什么“天赋”?就是把一件事钉死在时间里,重复到肌肉都有记忆。你哪怕每天只练5分钟,比天天想“我要变强”管用一百倍。
刚写公众号时,我每次都要列满满一页大纲,生怕写跑偏。那时候觉得特麻烦,羡慕那些提笔就能写的人。
但写了半年才发现,正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大纲,让我摸清了文章的逻辑,现在不用大纲也能写得顺。
你知道的,咱们普通人没那么多“灵光一现”,都是靠笨功夫攒出来的底气。
就像我老婆在家带孩子,总觉得自己“没进步”。但你看,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跟人沟通特别有耐心,这些本事要是用到社群运营上,照样能发光。
上个月我试着直播分享写作技巧,一开始紧张得手心冒汗,全靠提前写好的稿子撑着。
播了几次突然发现,我居然能脱稿跟粉丝聊天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当年在公司组织活动,被逼着上台主持练出来的?
还有平时跟客户打交道练的察言观色,直播时也能用到,知道粉丝想听啥。
咱们都别把过去当“包袱”,有空就想想:以前做过的事,哪怕是帮朋友组织过一次聚会,里面有没有能用到现在的本事?拆一拆,全是宝贝。
我身边总有朋友说:“我都三十多了,现在学写作来得及吗?”“我没读过多少书,肯定不行。”
每次我都想说:我一个四线小城的打工人,白天要应付工作,晚上才能挤时间写作,不也慢慢熬出了点样子?你知道的,这世上最没用的就是“纠结”,最有用的就是“开始”。
我老婆最近也开始学剪辑,每天趁孩子睡了练半小时。她说不知道能不能成,但至少现在觉得日子更有奔头了。你看,只要动起来,就比站在原地焦虑强。
咱们这辈子,谁也不会一直走直路。但你要记住,没有白走的路,哪怕是绕了弯、摔了跤,只要你别把它当“白费”,就都能变成往上走的台阶。
我现在写文章、做直播,越来越明白:所谓“本事”,不过是把过去的经历嚼碎了,揉进现在的日子里;所谓“成长”,就是不嫌弃每一个“不起眼”的瞬间,慢慢攒出自己的底气。
别总想着“我要成为很厉害的人”,先想着“我今天能不能把手头的事做好,能不能从过去的日子里多捡一个能用的招”。日子久了,你会发现,自己早就变成了当初想成为的样子。
来源:日暮竹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