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拉出的20cm“大蚯蚓”,是什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7 08:34 1

摘要:蛔虫病是由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所引起的儿童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最大的线虫,成虫呈圆柱形,活虫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一般长 15~35cm,横径0.2~0.6cm。

小文(化名)就不一样了

持续两个月经常晚上肚子痛

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一次排便竟拉出了20cm“大蚯蚓”

这是啥情况?

有哪些寄生虫病?

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所引起的儿童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最大的线虫,成虫呈圆柱形,活虫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一般长 15~35cm,横径0.2~0.6cm。

蛔虫病的表现

临床表现与蛔虫多少、寄生部位有关。轻者无任何症状,大量蛔虫感染可引起食欲缺乏或多食易饥,异食癖;常腹痛,位于脐周,喜按揉,不剧烈;部分患者烦躁易惊或萎靡、磨牙;虫体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症状。

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因蛔虫有钻孔习性,可引起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多种并发症。

传播途径

蛔虫病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生吃未经洗净且附有感染性虫卵的食物或用感染的手取食是主要的传染途径,虫卵亦可随飞扬的尘土被吸入咽下。

蛲虫病

蛲虫病为蛲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以幼儿期多见,潜伏期约1~2 个月。蛲虫的成虫细小,乳白色线头状,雄虫长 0.2~0.5cm,雌虫长 0.8~1.3cm。

蛲虫病的表现

蛲虫感染可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肛周和会阴皮肤强烈瘙痒和睡眠不安。

局部皮肤可因搔损而发生皮炎和继发感染。全身症状有胃肠激惹现象,如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食欲缺乏,还可见焦虑不安、失眠、夜惊、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偶可见异位寄生其他器官和侵入邻近器官引起阑尾炎、阴道炎、盆腔炎和腹膜炎等。

传播途径

当虫卵污染患儿手指,再经口食入而自身感染。感染性卵抵抗力强,在室内一般可存活3周,虫卵可散落在衣裤、被褥或玩具、食物上,经吞食或空气吸入等方式传播。蛲虫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经粪-口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经常在集体儿童机构和家庭中传播流行。

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钩虫科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成虫呈半透明灰白色或米黄色,长约1cm。钩虫适合温暖潮湿的环境,我国主要集中在南方农村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及以南省份。

钩虫病的表现

轻者可无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和生长发育障碍。

传播途径

钩虫病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皮肤接触污染的土壤是主要感染途径;进食感染期蚴污染的食物也是感染途径之一;婴幼儿可因尿布、衣服晾晒在或落在沾有钩蚴的土地上而感染,或因坐地、爬玩而感染。

怀疑孩子感染肠道寄生虫了,该怎么办?

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感染了寄生虫,需要医生根据孩子的表现,并结合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才可确诊。盲目服用驱虫药,有可能没达到驱虫效果,反而使寄生虫产生或增强了耐药性,给以后驱虫增加难度。

目前,市场上的驱虫药种类较多,有的对多种寄生虫有效,有的仅对一种寄生虫有效,这些药多数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服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仅不可随便服用,更不可因症状未缓解而长期服用。

如何预防寄生虫感染?

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避免虫卵藏在甲缝内;不要习惯性吸吮手指;外出就餐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餐馆。总之,切断一切虫卵传播的途径,就可避免感染寄生虫。

来源:西安市儿童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