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作为中卫市、海原县两级政协委员,海原县民政局局长任艳秀以实干担当,筑牢民生温度,将温暖与人文关怀精准传递到需要帮助的群众身边。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作为中卫市、海原县两级政协委员,海原县民政局局长任艳秀以实干担当,筑牢民生温度,将温暖与人文关怀精准传递到需要帮助的群众身边。
夯实民政工作思想根基
“民政工作关乎千家万户,队伍思想不硬、作风不实,政策再好也落不了地。”去年12月,任艳秀刚担任海原县民政局局长时,便在第一次全局干部会议上开诚布公。从此,她便怀揣着“让群众生活更有保障”的信念,扎进民政工作一线,以责任担当、务实作风和创新思路,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融入日常,推动海原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中的任艳秀。
在海原县民政局的会议室里时常传出热烈的讨论声。这是任艳秀力推的“晨会学习”制度,利用上班前半小时,大家围坐一堂学政策、谈体会、谋落实。“以前学文件多是照本宣科,现在要结合低保、养老等分管工作谈具体落地,思考更深了。”一名工作人员坦言。任艳秀还带头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打造“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实践转化”闭环机制,政策文件精研细读,业务骨干轮流主讲,新思路新方法即时纳入工作台账。
在作风建设上,任艳秀坚持真抓实干。去年冬天的民主生活会上,任艳秀率先剖析自身“短板”,下乡调研蹲点不够深入,回应基层干部关切不够及时,创新举措落地有拖延。“问题摆出来,就得改出样子。”任艳秀语气坚定。她随即带领班子成员分片包联乡镇,每周至少两天待在村里,返程后立即召开“碰头会”解决发现的问题。为筑牢廉洁防线,任艳秀组织干部旁听民政领域违纪案件庭审,要求每个人对照撰写“风险清单”。“以前觉得违纪离自己很远,现场听到民政领域典型案例的深刻教训,思想上受到强烈警醒。”一名乡镇民政专干感慨道。如今,“办事留痕、主动公示、接受监督”已成为海原县民政干部的自觉行动,清风正气在一次次政策宣讲、入户核查中悄然传递。
织密兜底网
精准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面对海原县8.9万余名兜底保障对象,任艳秀推动建立“数据比对+网格排查+动态调整”的精准保障机制。大数据比对快速锁定潜在救助对象,网格排查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动态调整紧跟群众实际变化,真正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该机制成绩显著,海原县新增城乡低保1457人,脱贫户中低保覆盖率达29.1%,半年内为4912户、5199名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1084.01万元。6294名特殊群体领到了“暖心券”,真切感受到了政策的关怀。
此外,在西安镇与关庄乡的政策衔接试点中,任艳秀探索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铁脚板+信息化”的模式,使西安镇政策融合度跃升至64.7%,关庄乡新增低收入帮扶人员140人。每次入户核查,看到群众紧握救助金的双手,脸上洋溢的笑容时,任艳秀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也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的决心。
破局养老
打造幸福晚年生活画卷
海原县的养老事业曾遭遇养老机构床位闲置与服务不足的双重困境,任艳秀以破冰之勇推动养老事业转型。她主持编制《海原县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为养老服务的长远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提升行动,今年上半年,完成居家上门服务20994人次,还超额建成家庭养老床位375户。
为了让闲置资源“重生”,任艳秀打出“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组合拳,将海兴工业物流园区内的海原县中心敬老院闲置场所推向市场,成功解决了卫生服务资源短缺问题;推动海城镇卫生院整体迁入海原县中心敬老院,投入520万元打造融合医疗、康复、养老等8个服务专区,让百张护理型床位高效运转。
海原县中心敬老院更新后,老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75岁的李大爷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看病得来回折腾,现在医生就在院里,头疼脑热随时看。”不仅如此,任艳秀还推动高龄津贴普惠扩面,让2194名新增老人受益,106.8万元津贴如春风化雨,温暖了万千老人的心。
作为政协委员,任艳秀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她深入社区乡村,在“5·20”集体颁证活动中带头倡导婚俗新风,一场场宣传活动、一份份宣传彩页,像文明的种子在海原大地播撒。“一老一小”始终是任艳秀心头的牵挂,她积极促成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落地,4家机构为特殊群体提供专业守护,“明天计划”免费筛查照亮了困境儿童的未来,11名孩子通过她的努力获得了康复治疗的希望。
任艳秀将继续怀揣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对事业的满腔热情,步履不停,用心用情用力让海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孙建平
终审:王 芳
来源:华兴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