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多人把佛学中“布施”解读成给别人好处、或者救济老百姓,这简直荒谬又可笑。如下图所示
好多人把佛学中“布施”解读成给别人好处、或者救济老百姓,这简直荒谬又可笑。如下图所示
布施,是修行的重要一环,类似于你做饭前需要准备和布置一个道理。
它是“布置和实施”的组合造词而成。说的是修行活动中准备和布置的过程。分为指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
用现代概念表达:科研活动之前,需要的科研经费准备,科学手段准备,解决问题原因的材料准备。
佛学基础知识普及如下:
一,道佛学都是修行的学问,修行是古老的科研活动。
譬如,借假修真,特指借助理论模型这个“假说”,进行理论性推演的真实科研过程。
二,科研活动的前期需要各种各样的工作布置和准备。归纳总结出来也就是三个重要方面:
1)科研经费的布置和准备。佛教徒说“财布施”。
它包括金钱、各种耗材等。
2)科研手段的布置和准备,佛教徒说“法布施”。
它特指整个科研活动,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进行科研活动。其中,包括工具箱准备,器材、设备、设施的准备等等。
3)对探究问题原委耗材的多方面准备,佛教徒说的“无畏布施”,
①无,特指事物起因或者问题原因。
譬如,《道德经》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由因而起由果而终”。
即,无=事物起因或者问题原因;有=事物动果或者问题结果。
②无畏=对事物起因或者问题原因的“畏惧”。
原本含义是说:害怕分析问题原因的耗材太少,需要多多准备的意思。
譬如,我们准备分析探究鸡蛋孵化小鸡过程,各种温度对于孵化小鸡最优解。
我们需要准备更多不同受精鸡蛋,这些鸡蛋就是佛教徒说的“无畏”。也就是“问题原因的担忧”。
这里的“畏=担忧”,并不是惧怕。
三,所有佛学爱好者,必须有一个基础认知。佛学经文译文是一群非理学人士进行的翻译。
原因是,引进的佛学与道学都是古老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属于“同行是冤家”。
当时,中国所有理学人士都在道家或者一部分在儒家,所有理学人士都在抵制外来佛学的传播。
鉴于佛学经文不是理学人士进行的翻译,所以佛学原有经文的用词造句出现了很多滑稽的现象。
1)像“布施=布置+实施”的组合体。
2)像,为了区别道学中“无有”代表事物起因动果,又创造了“空色”代表事物起因动果。
3)像,为了区分“如果…”表达“理论性推演”,创造了“如来”这个词汇。
四,最为严重的是:
1)佛学中的人都是理学以外的文人骚客,佛学的科研活动,也就是“修行”基本没有开展。或者说佛学引入我国,一个科研活动也没有进行。
除了建立一个“嵩阳书院”外,最终全部心事开始编撰文学化的佛学故事。
这可能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因,科学人才没有,只有一群文学爱好者,除了杜撰文学故事,也做不了什么。
再加上对佛学天生陌生,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为神仙法术,一群文人骚客,也只会越来越多的制造文学故事。
2)由于佛学人士天然的文学特性,不懂科研活动的本质。佛学逐步滑入文学化的迷信故事情节中。
①像“布施”,原本由科研活动的前期布置和准备。
最终文学化成“救济老百姓”。或者大家彼此给好处。
②像“六道轮回”,原本是说由“六识=眼鼻舌耳触意”,对科研活动的“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听一听、摸一摸、想一想”的科研方法,轮番性的反复确认。
最终文学化成“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来源:风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