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十二处文化书院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16:52 1

摘要:今年以来,日照市东港区以文化书院建设为载体,坚持“多元服务、精准供给”,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多元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放下筷子就想往书院跑”(主题)

大众日报记者 丁兆霞 大众日报通讯员 王西辉 卢立平

今年以来,日照市东港区以文化书院建设为载体,坚持“多元服务、精准供给”,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多元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人气磁场:

日均300人打卡

早饭后,石臼街道银海社区的老胡便带着9岁的小孙子赶到社区文化书院听讲座。此时,书院里早已聚集了不少像他这样的“常客”。听完讲座,老胡的文化“旅程”依旧精彩:挑一本心仪的好书细细品读,再与棋友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对弈……“放下筷子就想往这儿跑!”老胡满脸笑意地说。

在这里,文化书院的魅力跨越了年龄与职业的界限。职场人士能短暂放下工作压力,享受片刻宁静;学生们沉浸在书海之中,尽情汲取知识的养分;外卖小哥也能忙里偷闲到此歇脚充电。据统计,自银海社区文化书院建成后,平均每天接待居民超过300人次,周末高峰时段更是突破800人次。

东港区12处文化书院,就是12座各具特色的文化地标。六一书院打造“书画、非遗、国学、中医”全覆盖学习空间,尚德社区文化书院开设“老年学堂”“未成年人关爱工作室”,竹田新村文化书院里有个红色文化记忆馆,每一处书院都以其独特的亮点吸引着居民们的目光。

精神“粮仓”:

按需定制的文化供给

“手抬高一点,重心下压,双脚平齐……”正午过后,秦楼街道尚德社区文化书院舞美室内,伴着轻柔的音乐,30多位居民在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王允林的指导下缓缓起势,认真练习“八段锦”。

“一直想找专业的老师学习‘八段锦’,今天专业老师就来到了家门口。”社区居民郭见美兴奋地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着自己和邻居们练习“八段锦”的短视频。

八段锦、太极拳、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进入尚德社区文化书院,正对楼梯口的一块牌子上,每天的活动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社区党总支书记高麒滢说,通过“群众点题、社区选题”,书院精准对接需求,让课程更对居民“胃口”。

各文化书院还结合居民需求,“量身定制”特色课程:林海社区文化书院的“邻礼学堂”常年开课,银海社区文化书院的线上法律课堂持续在线,尚德社区文化书院的心理咨询服务人气爆棚,竹田新村文化书院的“喝茶论事”常年不打烊……多样服务,让文化惠民更有温度。

共建共享:

居民领衔“唱主角”

通过传播油画艺术,田鸿舒在居民中走红了。如今,她已带着3名徒弟作画,是社区里小有名气的“油画老师”。

田鸿舒是油画爱好者。几年前,来自东港区直部门的文化志愿者隽飞下沉到银海社区,开设了油画课程。众多居民慕名参加,田鸿舒便是其中之一。在专业的指导下,她的绘画技艺不断提升,逐渐成长为社区油画艺术传播的骨干力量。

“繁荣城乡文化不是‘独角戏’,得靠大家一起聚智聚力,才能越办越精彩!”谈及文化书院建设,石臼街道银海社区党委书记王文文深有感触。银海社区在党组织引导的基础上,从活动策划到力量招募,把文化活动主导权交给公众,实行共建共享。一有活动,大伙抢着“揭榜”,或是出节目,或是拿意见,或是献资源。

在共建共享理念之下,东港区各级党组织积极搭台,培育基层文化人才。既有深耕黑陶、农民画、影雕、剪纸等领域的非遗代表性传承者,也有擅长摄影、书法、绘画的“草根专家”,还有活跃在邻里间的文化热心人——这些“土生土长”的文化力量,成为基层文化服务的主力军。

有了草根团队“挑大梁”,基层文化活动愈发精彩纷呈。前不久,尚德社区筹备国庆节合唱节目,原计划20人的阵容,报名居民一下子超出了200人,居民参与热情远超预期。

目前,东港区已培育群众文艺团体160余个,文艺骨干2000余人。每年开展戏剧专场演出、社区艺术节以及各类知识科普、非遗传承、技能培训、健康咨询等居民课堂等专场活动3000多场次,受益群众上百万人。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