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和长寿诠释忠诚——记老红军范希贤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7 05:43 1

摘要:2024年的冬日暖阳里,108岁的范希贤老人坐在广州的寓所中,那双见证过世纪风云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这位从闽西永定大山走出的老红军,用跨越三个世纪的生命长度,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当人们惊叹于他的健康长寿时,老人总是淡然一笑:"心干净,身子骨就硬朗。"这

2024年的冬日暖阳里,108岁的范希贤老人坐在广州的寓所中,那双见证过世纪风云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这位从闽西永定大山走出的老红军,用跨越三个世纪的生命长度,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当人们惊叹于他的健康长寿时,老人总是淡然一笑:"心干净,身子骨就硬朗。"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位老战士用生命诠释的忠诚密码。

范希贤

1930年的闽西山区,15岁的范希贤放下放牛的鞭子,扛起比他还高的步枪,成为红二十四师的一名小战士。在中央苏区的烽火岁月里,这个识字不多的农家少年展现出惊人的机敏与忠诚。1933年,他被选拔到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部,后来成为叶剑英元帅的警卫员。长征路上,他不仅要保护首长安全,还经常彻夜不眠地传递机密文件。湘江战役中,他冒着枪林弹雨送信,子弹打穿了裤管却毫发无伤;过草地时,他宁可自己吃草根,也要省下炒面给受伤的战友。这些生死考验,淬炼出他"党叫干啥就干啥"的绝对忠诚,也奠定了他"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生命底色。

红军军旗

抗战爆发后,范希贤转战机要战线,成为我党最早的译电员之一。在延安的窑洞里,他硬是靠死记硬背掌握了复杂的密码技术;在359旅南下支队的行军途中,他发明了"边走边译"的工作法;在汉口军调处,他与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解放战争时期,他随部队转战东北,从译电员转型为经济战线骨干。这种"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服从精神,正是他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当组织安排他转业到商业系统时,这位战场上的机要专家又从头学起,在百货公司柜台前当起了"小学生"。

百岁老人范希贤在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门口

新中国成立后,范希贤在广东商业战线创造了新的业绩。他主持建立了华南地区首个国营百货体系,在物资匮乏年代保障了民生供应;他推动成立的广东省油脂公司,成为计划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柱。特殊时期受到冲击时,他始终保持着"相信组织、相信群众"的定力。改革开放后,已过花甲之年的他积极支持经济特区建设,那句"共产党员要带头解放思想"的名言,展现了一位老红军与时俱进的智慧。从战士到译电员,从商业厅长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的人生轨迹犹如一部微缩的新中国发展史。

范希贤

离休后的范希贤依然保持着红军本色。那套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那双修补过多次的布鞋,记录着他不忘初心的坚守。百岁高龄的他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用放大镜逐字阅读党报;党支部活动从不缺席,发言时总能用客家口音讲出最新政策精神。当年轻党员请教长寿秘诀时,老人摸着胸前的党徽说:"心里装着信仰,人就活得有劲。"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时,106岁的他在电视机前全程收看,笔记记了满满三大页。这种"活到老、学到老、跟党走到老"的精神,让他的生命始终保持着惊人的活力。

范希贤

在范希贤家中最醒目的位置,挂着他亲笔写下的"永远跟党走"四个大字。这位108岁的老红军用世纪人生证明:忠诚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长寿不仅是时间的馈赠,更是精神的胜利。从闽西苏区的"红小鬼"到新时代的"百岁青年",范希贤就像一棵历经风雨却愈加挺拔的劲松,他的生命年轮里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对信仰的忠诚,才是最好的"长寿药"。

范希贤与体育冠军在一起

范希贤参观长征出发纪念馆

范希贤在于都长征渡口

来源:红博90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