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街头重演山城抗战热血一幕:北碚多条街道因国土沦陷而“怒改路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6:34 2

摘要:“号外号外,东三省全部沦陷,噩耗传到北碚,民众群情激愤,在卢作孚、卢子英爷爷的带领下,怒改路名,铭记国耻……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改‘东山路’为卢沟桥路,北平沦陷,改‘文化路’为北平路,日寇占天津,改‘仁和路’为天津路……”9月1日,重庆中小学生迎来

“号外号外,东三省全部沦陷,噩耗传到北碚,民众群情激愤,在卢作孚、卢子英爷爷的带领下,怒改路名,铭记国耻……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改‘东山路’为卢沟桥路,北平沦陷,改‘文化路’为北平路,日寇占天津,改‘仁和路’为天津路……”9月1日,重庆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开学日,一场由小学生表演的历史情景剧,在重庆北碚区步行街上演,让市民、游客见证了一堂别样的“开学第一课”。

中山路小学学生在北碚步行街表演历史情景剧《梧桐树下的路》。中山路小学供图

9月2日,上游新闻(报料电话:baoliaosy@163.com)记者了解到,这部历史情景剧名为《梧桐树下的路》,由北碚区中山路小学师生排演,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每沦陷一个城市,卢作孚、卢子英就带领北碚人民改路名,告诫大家勿忘国耻、奋发自强的历史故事。这也是北碚城区辽宁路、天津路、南京路等等街道名背后的动人故事。

“受教育了,原来北碚的这些街道名是这样来的”“太好哭了,你是这样的北碚”“就是应该让孩子们走上街头,演出这种有意义的剧目,让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下去……”相关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发表评论,并表示这样的开学第一课教育意义拉满。

“这是我们首次在步行街演出该剧。”2日,中山路小学副校长蒋南梅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历史情景剧《梧桐树下的路》是中山路小学的品牌保留节目,此前在各种场合多次演出过,深受好评。该剧讲述了抗战时期,每沦陷一座城市,卢作孚、卢子英就带领北碚人民“怒改路名”,以铭爱国之志的壮举。

蒋南梅介绍,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之际,学校以“开学第一课”为载体,带领师生们走出校园,来到步行街展演此剧,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市民乃至全国网友知晓这件事情,铭记这段历史。蒋南梅说,本次展演的反馈很好,市民自发拍摄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各地媒体也纷纷报道。

当年《嘉陵江日报》刊载的街道更名公告。 北碚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记者注意到,在相关视频的评论区,众多网友表示,终于知道重庆北碚为何有辽宁路、北京路、天津路、南京路等等这些街道了,也知道了这些街道名背后蕴藏的动人故事、记录的厚重历史。

北碚区档案馆调研员徐玲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抗战期间,东三省相继沦陷,消息传到北碚,军民纷纷涌上街头,声援战火下的国土,当时的北碚军民共同决定,每当一地沦陷,就以该省或市的名称替换原有的街名,以此铭刻爱国之情。”这些街道名不仅提醒着人们牢记日寇的侵略罪行,更激发了中国人收复失地的决心与勇气。

九一八事变后,北碚相继改“清合路”为辽宁路,改“歇马路”为黑龙江路,改“学园路”为大连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碚改“东山路”为卢沟桥路;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北碚改“和睦路”为广州路。就这样,前方沦陷一座城市,北碚就“站”起一条路。北碚区朝阳街道宣传委员胡丹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这些路虽然不长,但饱含着深厚的爱国情,今天走在这些路上,依然能感受到这座城当时炽热的温度。”

据了解,北碚这些街道名称大多延续至今,道路也基本保留着当年的格局,这是北碚特有的记忆,提醒着人们勿忘历史。

上游新闻记者 李坐廷

来源:上游新闻

相关推荐